一、? 引言
隨著三維重建技術的飛速發展,NeRF(Neural Radiance Fields)與 3D Gaussian Splatting(3DGS)等方法成為重建真實場景和物體幾何細節的前沿方案。這些方法在大規模場景建模、機器人感知、文物數字化、工業檢測等場景中展現出強大潛力。
然而,重建質量的上限不僅取決于算法本身,還深受數據質量的影響。尤其是在沒有現成數據集的實際應用中,如何自行拍攝高質量圖片與視頻,成為實現精細重建的關鍵步驟。
本文將詳細介紹:如何為3DGS、NeRF等方法采集高質量訓練數據,從設備選擇、軌跡設計、拍攝技巧到后處理流程,附圖詳解,助你構建穩定可靠的三維重建數據集。
二、 📸 設備與參數選擇
參數 | 推薦設置 |
---|---|
相機設備 | 手機(旗艦機型)、運動相機、大疆口袋云臺 |
分辨率 | 4K(3840×2160)優選,最低 1080p |
幀率 | 30fps 或 60fps |
防抖功能 | 關閉電子防抖,避免幀間幾何失真 |
曝光與對焦 | 手動鎖定(固定光照更佳) |
拍攝格式 | MP4、MOV 等主流格式 |
三、🧭 相機運動軌跡設計
數據質量的核心來自 多角度且平滑的視差變化,合理軌跡設計可以顯著提升3D重建的一致性和精度。
1. 圓形環繞(Circular Orbit)
- 路徑:以目標為中心環繞一圈,始終面向目標。
- 用途:適合建模整體輪廓,確保每個側面都被捕捉。
- 建議:拍攝時保持距離1.5~3米,高度保持不變。
2. “8”字形軌跡(Figure-Eight)
- 路徑:模擬數字“8”,中間交叉點對準目標中心。
- 用途:增強視角多樣性,閉環特性利于深度建模。
- 建議:行走更緩,輔助捕捉死角與細節。
📷 圖示
上圖展示了推薦軌跡在實際飛機場景中的應用:相機以圓形軌跡與8字軌跡交替穿插,從多個角度拍攝目標。
本圖展示了圍繞飛機模型推薦的兩種關鍵拍攝軌跡:
① 圓形環繞(Circular Orbit)
-
軌跡說明:攝像頭圍繞目標(如飛機)沿圓形軌道移動,始終面向目標中心。
-
作用:
捕捉對象外形整體輪廓;提供連續的多角度視差;有助于COLMAP/3DGS等系統重建邊緣曲面。
-
操作建議:
半徑保持在目標周圍 1.5 ~ 3 米;相機高度與目標中心持平,或輕微俯視;行走速度緩慢勻速,建議控制在 0.3~0.5m/s;建議拍攝時長:15~20 秒。
② “8”字軌跡(Figure-Eight)
-
軌跡說明:在目標周圍走出“8”字形軌跡,同時保持攝像機始終朝向目標。
-
作用:
在多個方向捕捉目標特征,避免“死角”;增強不同方向的視角覆蓋,提升深度估計閉環一致性;補充圓形環繞中無法準確重建的區域(如細節、內側結構)。
-
操作建議:
步伐更緩,保持中心交叉點在目標正前;相機可適當上下移動,模擬不同拍攝高度;建議拍攝時長:20~30 秒。
總體拍攝建議(配合圖示)
要點 | 建議設置 |
---|---|
距離目標 | 1.5~3 米,確保相機不會太近失焦 |
運動速度 | 0.3~0.5 米/秒,慢速勻速最佳 |
持機方式 | 手持穩定器或兩手握緊保持穩定 |
曝光/焦點 | 全程鎖定,避免曝光跳動 |
視頻參數 | 4K 分辨率、30fps、關閉防抖 |
總幀數 | 提幀數量建議:300~1000 張之間 |
注意光照 | 自然光均勻、無強烈陰影或反光 |
補充說明(用于提升訓練效果)
-
可在“圓形+8字”之后增加垂直視角變換:
抬高鏡頭從上方拍攝(模擬俯視);蹲下拍攝(模擬仰視);
-
如果目標是大型物體(如整架飛機),建議分段拍攝:
機頭、機身、機翼、機尾分別拍攝并拼接訓練;
-
避免以下問題:
強光導致曝光失敗;相機劇烈抖動;快速旋轉/移動;
四、🎞 拍攝技巧與注意事項
項目 | 拍攝建議 |
---|---|
相機距離 | 建議 1.5~3 米,避免過近產生畸變 |
移動速度 | 勻速 0.3~0.5 m/s,確保視差連續性 |
拍攝時長 | 每條軌跡約 20~30 秒 |
環境光照 | 均勻柔和,自然光最佳,避免陰影/反光 |
特征豐富性 | 地面、背景、目標應有足夠紋理(非純色墻面) |
動態物體 | 盡量避免行人、車輛等移動干擾 |
五、🧪 數據后處理流程
- 從視頻中提幀(使用 ffmpeg):
ffmpeg -i input.mp4 -vf "fps=10" frames/frame_%04d.jpg
-
檢查與清洗幀:剔除模糊、曝光失敗圖像。
-
COLMAP 相機參數恢復:
colmap feature_extractor \--database_path database.db \--image_path frames \--ImageReader.single_camera 1colmap exhaustive_matcher \--database_path database.dbmkdir sparse && colmap mapper \--database_path database.db \--image_path frames \--output_path sparsecolmap model_converter \--input_path sparse/0 \--output_path sparse/0 \--output_type TXT
- 3DGS 數據準備與訓練示例:
# 安裝工具鏈、準備 transforms.json(使用 convert_colmap.py)
python convert_colmap.py --input sparse/0 --output transforms.json# 開始訓練(以 3D Gaussian Splatting 為例)
python train.py --config configs/gaussian.yaml --data transforms.json
六、? 提升質量的額外建議
- 加入上下仰拍、頂視等俯仰角度拍攝:補充頂部/底部信息
- 拍攝順序分段:大場景可拆解為多部分各自建模后拼接
- 使用三軸穩定器提升視頻穩定性
- 若使用手機,可鎖定 ISO、快門、焦點后再拍攝
七、📦 總結
優質的數據是高質量三維重建的前提。3DGS 與 NeRF 對相機軌跡與圖像一致性要求極高,而合理的拍攝策略能顯著減少訓練誤差、提升建模精度。
通過科學規劃拍攝路徑、控制移動節奏、保障光照環境,再結合自動化的后處理工具鏈,即使是普通手機也能采集出媲美專業設備的數據。
本文不僅提供了完整的圖文指南,幫助你構建高質量、自主可控、易于訓練的三維重建數據集,還補充了一鍵提幀、標注轉換與訓練指令,覆蓋從采集到建模的每一步流程。如果對你有幫助可以一鍵三連,有問題的小伙伴也歡迎評論區進一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