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文章寫完后,目錄可以自動生成,如何生成可參考右邊的幫助文檔
文章目錄
- 前言
- 一、前期準備
- 1.1 軟件環境配置
- 1.2 訓練集參考
- 二、訓練步驟
- 2.1 打開文件夾
- 2.2 打開文件
- 2.3 data.yaml
- 最終代碼
- 三、train.py
- 四、最終結果
- 五、detect.py
- 六、 拓展 test.py
- 最終效果
- 總結
前言
基于博主 F8000 的文章YOLOv11超詳細環境搭建以及模型訓練(GPU版本),
本文搭建了YOLOv11的基礎環境和模型,驗證《基于pycharm的YOLOv11模型訓練方法》。
一、前期準備
1.1 軟件環境配置
下載pycham與環境搭建,參考前言的博主文章
1.2 訓練集參考
較大,1.3G
百度網盤
二、訓練步驟
2.1 打開文件夾
2.2 打開文件
1.打開三個文件:date.yaml ; train.py ; detect.py
注:1.py是多余的可以刪除
2.3 data.yaml
1.右鍵“datasets”→點擊“復制路徑”;點擊“絕對路徑” 就是 復制 , 復制到path
2.將“train images”的絕對路徑, 復制到 train中;“val”同理
注:# 在python 代表 注釋
3.打開子文件“data.yaml”(datasets內的),將 name 復制到主文件的“data”中
最終代碼
#路徑一定要用自己的,直接復制是沒用的
path: D:\Download\ultralytics-8.3.39\datasets
train: D:\Download\ultralytics-8.3.39\datasets\train\images
val: D:\Download\ultralytics-8.3.39\datasets\val\images
#test: C:\Users\HP\Desktop\ultralytics-8.3.39\rice_yolo\testnc: 5
# nc是 name的個數,就是說 0-4 共有 5# Classes ['Blast', 'Blight', 'Brown Spot', 'Healthy', 'Tungro']
names:0: Blast1: Blight2: Brown Spot3: Healthy4: Tungro
三、train.py
1.打開 train.py,
-右鍵“yolo11.pt”→點擊“復制路徑”;點擊“來自內容根的路徑” , 復制到path
-右鍵“data.yaml”(主文件的data,不是datasets里面的)→點擊“復制路徑”;點擊“來自內容根的路徑” , 復制到data
model 為 選用的 算法和模擬環境
imgsz=640, 圖像大小 可先不管
epochs=5, # 訓練輪數,3/5輪的嘗試就好,1輪需要1分鐘一定要用 GPU訓練 ,CPU特別慢
device=0, # 使用的 GPU 設備編號,0 表示第一個 GPU,如果使用 CPU 則設為 'cpu'
2.配置 Python解釋器, 點擊 綠色的運行
四、最終結果
注:訓練速度較慢
all 為全部特征的平均精度Blast Blight Brown Spot Healthy Tungro 為 對應的五個特征識別的精度mAP50 那一列就是精度值
五、detect.py
1.打開 detect.py,找到最新的訓練結果文件夾“train12”,best.pt就是訓練好的模型,復制到detect.py中(使用 來自內容跟的路徑 )
注:
復制的內容 /與原先的\不同,這是錯的,要手動修改
// 或者 \ 或者 \ 都可以
2.在最初的圖片集中,隨便選用一張,復制 (來自內容跟的路徑 ) ,注意 \ /的格式,點擊運行
3. 配置解釋器“yolov11”→ 運行,彈出檢測效果 0.87 的概率
雙擊該圖片可以查看原圖
六、 拓展 test.py
1.雙擊打開 test.py→運行→配置環境,運行
2.彈出軟件→點擊“模型選擇”→找到最新的訓練模型“best.pt”,打開
3.點擊“圖片檢測”→任意尋找一張圖片→打開
最終效果
總結
本文搭建了YOLOv11的基礎環境和模型,驗證《基于pycharm的YOLOv11模型訓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