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實施,大模型上線備案成為企業合規運營的核心環節。其中,敏感詞庫建設與攔截關鍵詞列表管理直接關系內容安全紅線,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解析一下大模型備案的這一部分,希望對想要做備案的朋友們能有所幫助。
一、備案制度背景及法律法規
法律框架
- 由《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構成基礎法律三角
- 網信辦等七部門《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暫行辦法》明確內容審核義務
- 《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細化算法備案要求
備案核心目標
- 防范生成暴力、恐怖、歧視等違法內容
- 保護用戶隱私與知識產權
- 維護意識形態安全與社會穩定
二、敏感詞庫的構建內容
大模型的敏感詞庫通常涉及以下內容:
- 暴力恐怖類:如 “*害”“爆*”“恐怖襲擊” 等描述暴力行為或恐怖場景的詞匯。
- 色情低俗類:包括 色情圖片、鏈接、描述文字露骨的情色描寫語句、“低俗” 等相關詞匯。
- 毒品違法類:各種毒品名稱及其變體形式,如 “海*因”“*麻”“搖頭丸” 等。
- 網絡欺凌類:辱罵攻擊他人的侮辱性詞匯,以及惡意傳播謠言的行為特征表述相關詞匯。
- 不良誘導類:過度消費引導詞匯;早戀鼓吹言論;厭學輟學煽動言辭 等。
- 政治敏感類:反政府組織活動線索提示字眼,如 “顛覆政權”“分裂國家”“煽動叛亂” 等,以及涉及敏感政治事件、人物或話題的詞匯。
- 宗教極端主義類:與宗教極端組織、極端思想傳播相關的詞匯,以及宣揚宗教極端主義的內容。
三、攔截關鍵詞機制的技術要求
動態對抗策略
- 諧音/拼音識別:如"VX""薇?"等變體攔截
- 上下文關聯分析:"價格跳水"結合"股票推薦"觸發預警
- 多模態內容篩查:圖文組合規避檢測的情況處理
分級攔截體系
- 一級攔截:直接屏蔽并記錄日志(如涉恐內容)
- 二級攔截:內容替換+人工復核(如部分低俗用語)
- 三級攔截:風險提示+用戶確認(如涉及反政活動)
合規性驗證
- 每月壓力測試:模擬10萬+違規請求檢驗攔截率
- 誤傷率控制:正常內容誤攔率需低于0.1%
- 日志留存:完整記錄處理記錄備查,保存期≥6個月
四、企業備案實操要點
材料申報重點
- 取得ICP經營許可證
- 提交詞庫分類邏輯說明文檔
- 提供近三個月攔截數據統計
- 附算法模型訓練數據合規證明
持續合規管理
- 每季度更新詞庫并提交變更說明
- 重大節日/事件期間啟動強化過濾模式
- 建立用戶舉報-復核-反饋閉環機制
大模型備案不是簡單的技術適配,而是AI企業踐行科技向善的必經之路。隨著《人工智能示范法(專家建議稿)》等新規醞釀,建議企業提早做備案,早日抵達安全合規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