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正在玩手機,凌晨一點二十一分左右手機突然響起來,通知地震波將在5秒后到達海淀區。看著倒計時的數字不斷減小,橙色預警頁面不斷閃動,床猛地搖了幾下。那一刻,我的記憶被拉回了2008年。
上大學之前我在成都生活了18年。記得08年5月份那一天的下午兩點多,正上著數學課,樓突然開始使勁搖,窗戶直接被甩了出去。接著通訊設備的信號全部中斷。我在操場等了三個小時,老爸來學校把我領回家。由于有余震,家里沒辦法住,小區附近的人在平地搭了帳篷,我們只能去帳篷住。那段時間電視里播放的全是救災畫面。老媽同事的兒子在綿陽上學,他的學校被地震夷為平地,再也找不到他了。我小時候還見過他。也許,每個人都是一顆流星,但閃耀的時間長短不一樣。
所以世事無常,所有的一切都在變。我們會因為變化的不確定性而感到不安。從小到大,主流的聲音告訴我們任何困難都要堅強面對,就算感到不安也要表現得云淡風輕,但是我覺得堅強更像是一個社會化的面具。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一定要“積極,勇敢,堅強”,我們要允許自己的“消極,怯懦,脆弱”,這才是真實的人。有負面情緒不代表示弱,就算示弱又何妨?不一定非要逞強。只有坦誠承認心中的缺口,才能在有光的時候溫暖它。
深夜總是感性,希望再過十年看到這些文字不會覺得自己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