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園區建設如火如荼,為何企業“不敢投、不會用”?
無錫市政府3月27日發布《零碳園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目標到2027年建成10家以上零碳園區、20家零碳工廠、10個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但企業仍存疑慮:
- 綠電消納難:光伏發電“午剩夜缺”,自用率不足50%;
- 儲能成本高:用戶側配儲投資大,回本周期超5年;
- 調度效率低:分布式電源、負荷、儲能“各自為戰”,虛擬電廠空有聚合之名。
- 安科瑞EMS3.0給出破局公式:用“動態調度+柔性交易”將政策目標轉化為企業利潤。
一、無錫零碳園區三大“硬骨頭”
- 綠電直供“卡脖子”
- 園區光伏午間發電過剩,被迫低價上網;夜間需高價外購,綜合用電成本不降反升;
- 儲能“政策熱、落地冷”
- 用戶側配儲初始投資高,傳統策略下日均充放不足1次,經濟性存疑;
- 虛擬電廠“有架子沒里子”
- 可調負荷分散、響應延遲高,難以滿足電網20萬千瓦可調能力目標。
二、破局密鑰:EMS3.0的“無錫定制三板斧”
1. 綠電“動態直供”:從“用不完”到“不夠用”
- 光儲荷智能聯動:AI預測園區光伏出力與產線負荷,動態調節儲能充放策略,午間光伏優先供產線,余電儲能為夜間備電,綠電自用率沖至85%以上;
- 多能互補:支持電、熱、冷、氣多能流協同調度,鋼鐵廠余熱供冷鏈中心,造紙廠沼氣發電反哺微電網,綜合能效提升30%。
2. 儲能“一魚三吃”:投資回本周期壓至3年
- 峰谷套利:基于無錫峰谷電價(峰電1.2元/度、谷電0.3元/度),動態執行“兩充兩放”,年套利收益提升150%;
- 需求響應:接入市級虛擬電廠,秒級響應調峰指令,單次補貼收益超10萬元;
- 容量租賃:閑置儲能容量租給園區企業,按需收費,年增收20萬+/MW。
3. 虛擬電廠“真聚合”:20萬千瓦可調能力如何達成?
- 資源分級:
- 一級資源(秒級響應):儲能、可中斷產線;
- 二級資源(分鐘級響應):空調、充電樁;
- 策略庫匹配:
- 調峰場景:優先調用儲能、可中斷產線;
- 應急場景:自動切換至孤網運行,保障重要設施供電;
三、實戰推演:某裝備制造園“零碳三步走”
階段1(2025年):
- 屋頂光伏全覆蓋,配置儲能,接入EMS3.0;
- 綠電自用率從40%提升至70%;
- 參與虛擬電廠調峰,年補貼收益。
階段2(2026年):
- 園區微電網接入天然氣熱電聯產、氫能備用電源,多能互補;
- 綠電自用率沖至85%,碳交易年增收;
- 儲能對外租賃,年收益增加。
階段3(2027年):
- 虛擬電廠聚合可調負荷30MW,成為無錫市主力調峰單元;
- 獲得“零碳園區”認證,土地溢價提升20%,吸引供應鏈入駐。
無錫零碳園區三年行動,本質是一場“政策+技術”的雙重突圍。安科瑞EMS3.0以“動態消納-多能互補-市場穿透”為核心,將政府目標拆解為企業可落地的“降本-合規-創收”動作,讓零碳從“政策任務”變為“增長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