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動態路由是指路由器通過運行動態路由協議(RIP、OSPF等),自動學習和發現網絡中的路由信息。路由器之間通過交換路由協議數據包,互相通告自己所知道的網絡信息,從而構建和更新路由表。
二、RIP(路由信息協議)--優先級:默認100
1、RIP 是一種動態距離矢量路由協議,它能在兩臺設備之間直接傳遞路由信息。同時,RIP 也是一種內部網關協議(IGP),主要用于在自治系統內交換路由信息。基于UDP協議封裝,協議號:17。RIP端口號位520。
2、工作原理
①距離向量算法:?以跳數作為路徑開銷值,每經過一個路由器,跳數就增加 1,跳數越少路徑越優,其最大跳數為 15,16 則表示網絡不可達。
②定期更新路由信息:路由表會周期性的向鄰居路由器發送自己的路由信息,每隔30秒發送一次。鄰居收到信息后,會根據收到的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如果180秒沒有回應,認為鄰居不可達。其中當路由有變化時,會立即向外發送信息,更新路由表。
3、版本
比較項目 | RIPv1 | RIPv2 |
---|---|---|
報文格式 | 不包含子網掩碼信息,依目的 IP 地址自然分類網絡號確定子網掩碼 | 增加子網掩碼字段,支持 VLSM 和 CIDR |
路由更新方式 | 采用廣播方式發送更新報文,導致寬帶浪費 | 支持組播方式發送更新報文,默認組播地址 224.0.0.9,減少了對寬帶的占用,提高更新效率 |
認證機制 | 無認證功能 | 支持明文認證和 MD5 認證 |
對不連續子網的支持 | 不支持,按自然分類網絡匯總 | 支持,可對不連續子網正確匯總和通告 |
路由信息承載能力 | 報文中僅能攜帶網絡地址信息 | 可攜帶下一跳地址、路由標記等更多路由信息 |
4、作用——防止路由環路
①水平分割:路由器從一個接口接收到的信息,不會再從這個接口發送出去。
②毒性逆轉:當某一條路由信息變得不可達時,路由器將其跳數設為16,并向所有鄰居發送更新信息,包括下一跳鄰居接口,可以讓鄰居路由器知道該路由不可用,加快收斂,防止環路。
5、應用場景:小型網絡,規模較小
三、實驗:PC1到PC2可達,從抓包和查看路由表兩方面看
配置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0
ip address 10.1.1.1 255.255.255.252?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
ip address 192.168.1.254 255.255.255.0?
rip? ? ? ? ? ? ? ? ? ? ? ? ? ? ? ? ?進入rip進程
network 192.168.1.0? ? 主類網段宣告,將自身路由傳給鄰居
network 10.0.0.0? ?
version 2? ? ? ? RIP默認為版本1,先做以上過程,抓到RIPv1后,再修改版本
1、抓包
①RIPv1:廣播更新,UDP:17,端口號:520
路由更新,不攜帶掩碼信息
②RIPv2:組播更新,UDP:17,端口號:520
路由更新,攜帶掩碼信息、下一跳、route tag
2、路由表:路由表相比,版本2比版本1網段宣告更加精確
查看AR1、AR2和AR3的RIP協議的路由
驗證:PC1pingP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