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個人筆記的正文內容: 原文在FlowUs知識庫上,如下截圖。里面內容和這里一樣,知識排版好看一點
一、什么是 DeepSeek
1. DeepSeek 簡介
-
DeepSeek 是一家專注于通用人工智能(AGI)的中國科技公司,主攻大模型研發與應用。DeepSeek-R1是其開源的推理模型,擅長處理復雜任務且可免費商用。
-
DeepSeek-R1 在后訓練階段大規模使用了強化學習技術,在僅有極少標注數據的情況下,極大提升了模型推理能力,在數學、代碼、自然語言推理等任務上,性能比肩OpenAI o1正式版
2. 應用場景
-
智能對話: DeepSee可以用于聊天機器人、客服系統等領域,實現人機交互;
-
文本生成: DeepSeek可以用于文本創作,摘要改寫、結構化生成日程安排、菜譜等內容,大大提高了文本創作的工作效率;
-
語義理解: DeepSeek可以用識別用戶意圖,分析用戶情感;也可以識別自然語言中的實體、關系、事件等信息對文章內容進行分類;還能閱讀文章協作分析事件關聯性,為我們提供一些邏輯問題的解答;
-
計算推理: DeepSeek可以進行數學計算、邏輯推理等操作,輔助科研人員進行研究工作;
-
代碼生成補全: DeepSeek可以根據用戶的輸入,自動補充代碼,優化代碼,以及為代碼生成API文檔提高編程效率。
-
圖表繪制: DeepSeek可以根據用戶的輸入繪制SVG矢量圖、Mermaid圖表、React圖表。
二、如何使用 DeepSeek
🏖? 當人人都能使用AI時,你如何才能變得更出彩?……讓 AI 帶有自己的Tag ——
(一)先了解各種大模型的能力
1. 什么是推理模型?
-
推理模型(DeepSeek R1) ****是指能夠在傳統的大語言模型基礎上,強化推理、邏輯分析和決策能力的模型。它們通常具備額外的技術,比如強化學習、神經符號推理、元學習等,來增強其推理和問題解決能力
-
推理模型(DeepSeek R1)擅長數學推導、邏輯分析、代碼生成、復雜問題拆解**,但不適用于**發散性任務(如詩歌創作)
-
推理模型(DeepSeek R1)專精于邏輯密度高的任務,并非全面更強,僅在其訓練目標領域顯著優于通用模型
-
比較熱門的推理模型例如:DeepSeek-R1,GPT-o3在邏輯推理、數學推理和實時問題解決方面表現突出
2. 什么是通用模型?
-
通用模型(DeepSeek-V3): ****是指適用于大多數任務,側重于語言生成、上下文理解和自然語言處理的模型。這類模型通常通過對大量文本數據的訓練,掌握語言規律并能夠生成合適的內容,但缺乏像推理模型那樣復雜的推理和決策能力。
-
通用模型(DeepSeek-V3):擅長文本生成、創意寫作、多輪對話、開放性問答**,但不適用于**需要嚴格邏輯鏈的任務(如數學證明)
-
通用模型(DeepSeek-V3):則擅長多樣性高的任務,通用場景更靈活,但專項任務需依賴提示語補償能力
-
比較熱門的通用模型例如:GPT-3、GPT-4(OpenAI),BERT(Google),主要用于語言生成、語言理解、文本分類、翻譯等任務。
3. 對比推理模型提示詞與通用模型提示語策略的差異
-
推理模型 提示語更簡潔,只需明確任務目標和 需求(因其已內化推理邏輯;無需逐步指導,模型自動生成結構化 推理過程(若強行拆解步驟,反而可 能限制其能力)。
-
通用模型 需顯式引導推理步驟(如通過CoT提示),否則可能跳過關鍵邏輯。依賴提示語補償能力短板(如要求分步思考、提供示例)。
關鍵點:CoT鏈式思維的出現也將大模型分為了兩類:“概率預測(快速反應)”模型 和 “鏈式推理(慢速思考)”模型
1. 什么是 “概率預測(快速反應)”模型?
-
概率預測模型是基于概率預測,通過大量數據訓練來快速預測可能的答案。 適合快速反饋,處理即時任務,響應速度快,算力成本低。
-
概率預測模型的特點:
-
快速響應:能夠在短時間內生成回答,適合需要即時反饋的場景。
-
基于概率:通過大量數據訓練,快速預測可能的答案。
-
簡潔指令:提示語簡潔,只需明確任務目標和需求。
-
**決策能力:**依賴預設算法和規則進行決策
-
創造力: 限于模式識別和優化,缺乏真正的創新能力
-
人機互動能力: 按照預設腳本響應,較難理解人類情感和意圖
-
問題解決能力: 擅長解決結構化和定義明確的問題
-
倫理問題: 作為受控工具,幾乎沒有倫理問題
-
-
概率預測模型的應用場景:
-
客戶服務:實時回答用戶問題,提供快速反饋。
-
社交媒體:快速生成內容,如推文、帖子。
-
在線聊天:與用戶進行即時互動,提供即時支持。
-
2. 什么是 “鏈式推理(慢速思考)”模型?
-
鏈式推理模型是基于鏈式思維(Chain-of-Thought)逐步推理問題的每個步驟來得到答案。 通過推理解決復雜問題,慢速思考,算力成本高。
-
鏈式模型的特點:
-
逐步推理:通過逐步分析問題,生成詳細的回答。
-
復雜任務:擅長處理需要深度思考和邏輯推理的任務。
-
詳細指導:需要顯式引導推理步驟,可能依賴提示語補償能力短板
-
決策能力:能夠自主分析情況,實時做出決策
-
創造力: 能夠生成新的創意和解決方案,具備創新能力
-
人機互動能力: 更自然地與人互動,理解復雜情感和意圖
-
問題解決能力:能夠處理多維度和非結構化問題,提供創造性的解決方案
-
倫理問題: 引發自主性和控制問題的倫理討論
-
-
鏈式模型模型的應用場景:
-
學術研究:撰寫學術論文、研究報告。
-
復雜問題解決:如數學證明、邏輯分析。
-
創意寫作:生成具有深度和創意的內容。
-
(二) 如何設計 DeepSeek 模型的提示語
**什么是提示語 (Prompt):**提示語是用戶輸入給AI系統的指令或信息,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與AI“對話”時所使用的語言,它可以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一段詳細的指令,也可以是一個復雜的任務描述。
**提示語的本質:**設計提示語的目的就是為了架起人類與AI之間溝通的橋梁讓AI更好的理解自己的需求;為AI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讓AI明確知道需要完成的任務,并引導AI使用特定的能力或技能以指定形式或格式輸出結果
1. 提示語的設計思路如下
-
**選擇合適的基礎大模型:**優先根據任務類型而非模型熱度選擇(如數學任務選推理模型,創意任務選通用模型)。
-
**設計相關的提示詞:**提示詞的結構包括指令、上下文和期望
-
指令(Instruction):這是提示語的核心,明確告訴AI你希望它執行什么任務。
-
上下文(Context):為AI提供背景信息,幫助它更準確地理解和執行任務。
-
期望(Expectation):明確地表達你對AI輸出的要求和預期。
-
-
依據模型的反饋修改提示詞
-
推理模型使用簡潔指令,聚焦目標,信任其內化能力。(“要什么直接說”)。不要對推理模型使用“啟發式”提示(如角色扮演),可能干擾其邏輯主線
-
通用模型使用結構化、補償性引導(“缺什么補什么”)不要對通用模型“過度信任”(如直接詢問復雜推理問題,需分步驗證結果
-
2. 如何向AI表達需求:不同類型的需求及其表達方式
-
**明確知道自己的需求,直接讓AI提出的問題:**提問時要明確任務的核心目標,避免冗余指令,聚焦于任務的關鍵點。場景案例如下
-
**指令驅動:**直接給出明確步驟或輸出格式要求。
**提示詞案例:**代碼生成
**案例一:**用Python編寫快速排序函數,輸出需包含注釋.
-
**需求導向:**描述問題背景與目標, 由模型規劃解決路徑;
**提示詞案例:**向AI提出具體需求,詢問解決方案
**案例一:**我需要優化用戶登錄流程,請分析當前瓶頸并提出3種方案.
-
**混合模式:**結合需求描述與關鍵約束條件;注重平衡靈活性與可控性。
**提示詞案例:創意寫作,**鼓勵發散性,設定角色/風格。
**案例一:**設計一個杭州三日游計劃,要求包含西湖和靈隱寺,且預算控制在2000元內。 **案例二:**設計一篇穿越到異世界輕小說的大綱,要求包含魔法、冒險、迷宮等元素,且字數控制在2000字以內。
-
**啟發式提問:**通過提問引導模型主動思考;探索性問題、并參考模型的解釋邏輯來調整提示詞。
**提示詞案例:**多輪對話,與AI自然交互,無需結構化指令。
**案例一:**你覺得人工智能的未來會怎樣?**案例二(情感化提問)**:“你害怕AI嗎?”
-
-
讓AI獨立完成一個小任務,設計結構化的提示詞模版:盡量使用簡潔明了的語言描述任務,避免復雜的結構化模板。
-
決策需求模版:適用于直接建議,依賴模型經驗歸納
**需求表達式:**目標 + 選項 + 評估標準
**提示詞案例:**任務目標:為降低物流成本,現有以下兩種方案:1. 自建區域倉庫(初期投入高,長期成本低)2. 與第三方合作(按需付費,靈活性高) 評估標準:請根據ROI計算模型,對比5年內的總成本并推薦最優 解。"
-
分析需求模版:適用于表層總結或分類
**需求表達式:**問題 + 數據/信息 + 分析方法
**提示詞案例:**問題:分析近三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數據(附CSV)說明:1. 增長趨勢與政策關聯性; 2. 預測2025年市占率,分析方法:需使用ARIMA模型并解釋參數 選擇依據。
-
創造性需求模版:適用于自由發散,依賴示例引導
**需求表達式:**主題 + 風格/約束 + 創新方向
**提示詞案例:**主題:設計一款智能家居產品約束條件如下:1. 解決獨居老人安全問題;2. 結合傳感器網絡和AI預警;3. 提供三種不同技術路線的原型草圖說明。
-
驗證需求模版:適用于簡單確認,缺乏深度推演
**需求表達式:**結論/方案 + 驗證方法 + 風險點
**提示詞案例:**結論/方案:參考某論文結論:'神經網絡模型A優于傳統方法B' 請驗證以下幾點: 1. 實驗數據是否支持該結論;2. 檢查對照組設置是否存在偏差;3. 重新計算p值并判斷顯著性。"
-
執行需求模版:適用于嚴格按指令執行,無自主優化
**需求表達式:**任務 + 步驟約束 + 輸出格式
**提示詞案例:**任務目標:將C語言代碼轉換為Python,步驟約束: 1. 保持時間復雜度不變2. 使用numpy優化數組操作 輸出格式:輸出帶時間測試案例的完整代碼
-
3. 自己構建提示詞:有用的不是提示詞,而是你的思維與表達方式。
提示語的基本元素:提示語的基本元素可以根據其功能和作用分為三個大類:信息類元素、結構類元素和控制類元素.
1. **信息類元素**決定了AI在生成過程中需要處理的具體內 容,包括主題、背景、數據等,為AI提供了必要的知 識和上下文。2. **結構類元素**用于定義生成內容的組織形式和呈現方式, 決定了AI輸出的結構、格式和風格。3. **控制類元素**用于管理和引導AI的生成過程,確保輸出 符合預期并能夠進行必要的調整,是實現高級提示語 工程的重要工具。
提示語的設計思路如下:
1. **精準定義任務,減少模糊性;**如何實現精準定義:明確的核心問題、具體化的生成指令、去除多余信息2. **適當分解復雜任務,降低AI認知負荷;**分解任務的技巧:分段生成、逐層深入、設置邏輯結構3. **引入引導性問題,提升生成內容的深度;**引導性問題的設計要點:設置多個層次的問題、促使AI對比或論證、引導思維的多樣性4. **控制提示語長度,確保生成的準確性;**控制提示語長度的技巧:避免嵌套復雜的指令、保持簡潔性、使用分步提示5. **靈活運用開放式提示與封閉式提示;**開放式提示:提出開放性問題,允許AI根據多個角度進行生成封閉式提示:提出具體問題或設定明確限制,要求AI給出精準回答
提示語元素組合方式(知識盲區)
1. 提示語**元素協同**效應理論的**核心觀點**:**互補增強 -→ 級聯激活 --→ 涌現屬性 -→ 沖突調和 --→【互補增強】**2. 互補增強:某些元素組合可以互相彌補不足,產生1+1>2的效果。3. 級聯激活:一個元素的激活可能引發一系列相關元素的連鎖反應,形成一個自我強化的正反饋循環。 4. 沖突調和:看似矛盾的元素組合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積極效果。5. 涌現屬性:某些元素組合可能產生單個元素所不具備的新特性。6. 提示語元素組合矩陣**:**7. **提高輸出準確性:** **[組合效果]**確保AI基于準確的主題和數據生成內容,并通過嚴格的質量控制和驗證提高準確性8. 【**主要元素:**主題元素 + 數據元素 + 質量控制元素 】 **+**【**次要元素:**知識域元素 + 輸出驗證元素】9. **增強創造性思維:** **[組合效果]**通過提供豐富的背景信息和適度的約束,激發AI的創造性思維,同時通過多輪迭代促進創新10. 【**主要元素:**主題元素 + 背景元素 + 約束條件元素 】 **+**【**次要元素:**參考元素 + 迭代指令元素】11. **優化任務執行效率: [組合效果]**通過清晰的任務指令和預定義的結構提高執行效率,同時確保輸出符合特定的格式和風格要求12. 【**主要元素:**任務指令元素 + 結構元素 + 格式 元素 】 **+**【**次要元素:**長度元素 + 風格元素】13. **提升輸出一致性:** **[組合效果]**通過統一的風格和專業領域知識確保輸出的一致性,同時使用約束條件和質量控制維持標準14. 【**主要元素:**風格元素 + 知識域元素 + 約束條件元素 】 **+**【**次要元素:**格式元素 + 質量控制元素】15. **增強交互體驗: [組合效果]**建立動態的交互模式,允許AI進行自我驗證和優化,同時根據任務和背景靈活調整輸出16. 【**主要元素:**迭代指令元素 + 輸出驗證元素 + 質量控制元素 】 **+**【**次要元素:**任務指令元素 + 背景元素】
-
提示語的實用技巧一:角色扮演型提示語
設計思路如下:
1. **立角色**:通過設定角色,激活模型的特定能力包,簡化任務描述。2. **述問題**:清晰描述任務的具體問題,確保模型能夠理解任務需求。3. **定目標**:明確任務的目標,確保模型的輸出符合預期。4. **補要求**:對任務進行補充要求,如格式、長度限制等。
-
**提示語的實用技巧二:**深津氏泛用Prompt提問方法,建立回答規則(告訴它你會丟什么內容給它,以及它要按什么格式回答)
**設計思路如下:**使用符號#用來區隔信息;將Constraints 約束語用子彈符號列表的方式呈現;使用MECE(不遺漏不重復)將內容分類
1. **提問格式:**2. `#Instructions`:**設定腳色特征及背景:**賦予ChatGPT明確的特征,讓其產生符合你預期的回應3. `#Constraints`4. **設定回應限制:**設定AI回答的方式以滿足你的需求5. 加上指定動作6. **給予參考例子:**嘗試更具體的指示來讓ChatGPT 更準確地理解需求7. **調整風格和語氣:**在指示中加入風格和語氣的資訊,來讓ChatGPT 生成更符合你要求的回應8. `#Input` : **輸入文本:**放入文本,讓ChatGPT 能根據Constraints 的指示,來對Input 編輯。例如: {文章} = “放入文章內容”9. `#output`:空白,不用填東西
案例一
`#Instructions:` 你是專業的編輯。 根據以下規范和輸入的句子來輸出最佳摘要。 `#Constraints:` 字符數約為300個字符。 小學生也能輕松理解。 保持句子簡潔。`#innput:` (填入文本) `#output:`
案例二
`#Instructions:`你是專業的編輯。根據以下規范和輸入的句子來輸出最佳摘要。 `#Constraints:` 字符數約為300個字符。 小學生也能輕松理解。 刪除任何無關緊要的文本。無關緊要的文本示例:“嗯”、“你能聽到我說話嗎,好嗎?” 修正任何明顯的拼寫錯誤 將大塊文本分成較小的段落以使其更易于閱讀 使用markdown結構化信息輸出文檔。使用標題、副標題、項目符號和粗體來組織信息 一步一步地思考 如果你不理解,就告訴我;如果你理解了,也要回答我;如果你需要我補充什么信息,也告訴我 `#Input:` 地球是我們的家,每個人都有責任去保護它。從小事做起,如垃圾分類、節約用水、用環保產品等等,都可以讓地球變得更好。 此外,植樹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因為樹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讓我們呼吸到更干凈的空氣。 我們也應該尊重每一種生物,因為每一種生物都對地球有重要的貢獻。只有我們全力以赴,地球才能變得更美好`#Output:`
-
**提示語的實用技巧三:**CO-STAR框架提示詞提問方法,就是給予AI大模型具體詳細的設定,把一些它需要知道的基本資料補足設定。
設計思路如下:
1. 上下文設置(Context Setting):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使模型能夠理解問題的背景和意圖。背景信息:描述相關的背景信息,解釋為什么這個問題重要或相關。2. 角色設置(Role Setting):指定模型扮演的角色,例如「你是一位專業的數學老師」。角色設置: 你是一位[指定角色,例如專業的醫生、經驗豐富的歷史學家、技術專家等]。3. 具體問題(Specific Question):提出明確而具體的問題,避免模糊和廣泛的詢問。具體問題: [提出一個明確的問題。 ]4. 期望回答格式(Expected Format):明確指出期望的回答格式,例如「請以列表形式列出」、「請給出一個三段的解釋」等。期望格式: 請以[指定格式,例如列表、段落、步驟、表格等] 形式回答。5. 風格(Style):指定你希望模型使用的寫作風格,這可能是一位具體名人的寫作風格,也可以是某種職業專家(如商業分析師或CEO)的風格。風格:請用像[金庸那樣的寫作風格],描述全球變暖的原因。6. 語氣(Tone):設定回應的態度。例如正式、幽默、善解人意等。語氣:請用嚴謹而正式的語氣回答。7. 范例提示(Example Prompting):提供示例來展示想要的回答方式。范例提示: 例如, [提供一個簡短的示例來展示你要的回答方式。 ]8. 多步提示(Multi-step Prompting):將復雜的問題分解為多個簡單的步驟。這可以防止模型掰答案。多步提示:步驟1: [描述第一步要做什么。 ]步驟2: [描述第二步要做什么。 ]步驟3: [描述第三步要做什么。 ]
附加內容:構建提示詞需要具備的能力:AI角色定位
👁??🗨? 使用AI所具備的基礎能力
-
問題重構能力
-
將復雜、模糊的人類需求轉化為結構化的AI任務
-
識別問題的核心要素和約束條件
-
設計清晰、精確的提示語結構
-
-
創意引導能力
-
設計能激發AI創新思維的提示語
-
利用類比、反向思考等技巧拓展AI輸出的可能性
-
巧妙結合不同領域概念,產生跨界創新
-
-
結果優化能力
-
分析AI輸出,識別改進空間
-
通過迭代調整提示語,優化輸出質量
-
設計評估標準,量化提示語效果
-
-
跨域整合能力
-
將專業領域知識轉化為有效的提示語
-
利用提示語橋接不同學科和AI能力
-
創造跨領域的創新解決方案
-
-
系統思維
-
設計多步驟、多維度的提示語體系
-
構建提示語模板庫,提高效率和一致性
-
開發提示語策略,應對復雜場景
-
💨 進階下一步的方向
-
**語境理解:**使設計者能夠在復雜的社會和文化背景下工作;
-
深入分析任務背景和隱含需求
-
考慮文化、倫理和法律因素
-
預測可能的誤解和邊界情況
-
-
**抽象化能力:**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拓展應用范圍
-
識別通用模式,提高提示語可復用性
-
設計靈活、可擴展的提示語模板
-
創建適應不同場景的元提示語
-
-
**批判性思考:**是確保AI應用可靠性和公平性的關鍵;
-
客觀評估AI輸出,識別潛在偏見和錯誤
-
設計反事實提示語,測試AI理解深度
-
構建驗證機制,確保AI輸出的可靠性
-
-
**創新思維:**能力推動了AI應用的邊界拓展,
-
探索非常規的提示語方法
-
結合最新AI研究成果,拓展應用邊界
-
設計實驗性提示語,推動AI能力的進化
-
-
**倫理意識:**確保了AI的發展與社會價值觀相符
-
在提示語中嵌入倫理考量
-
設計公平、包容的AI交互模式
-
預防和緩解AI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
🕳? 常見陷阱與應對:新手必知的提示語設計誤區
-
挖掘反向思維:從非傳統角度切入
-
設定逆向任務:提示語可以引導AI從相反的角度處理問題,提供不同于傳統生成的內容。
-
挑戰預設思維模式:通過打破任務的常規設定,促使AI生成具有挑戰性和創新性的內容。
-
-
靈活運用任務開放性:給AI自由發揮的空間
-
設定基本框架,留出探索余地:提示語應提供一個結構化的框架,包含具體的生成目標,但不應過度限制表達方式或細節內容,給AI足夠的空間進行創造。
-
多維度任務引導:通過引導AI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激發其對生成內容的多樣化思考。
-
**案例一:**缺乏迭代陷阱:期待一次性完美結果
**陷阱癥狀:**過度復雜的初始提示語 ? 對初次輸出結果不滿意就放棄 ? 缺乏對AI輸出的分析和反饋**應對策略:**采用增量方法:從基礎提示語開始,逐步添加細節和要求。? 主動尋求反饋:要求AI對其輸出進行自我評估,并提供改進建議。? 準備多輪對話:設計一系列后續問題,用于澄清和改進初始輸出。
**案例二:**過度指令和模糊指令陷阱:當細節淹沒重點或意圖不明確
**陷阱癥狀:**提示語異常冗長或過于簡短 ? AI輸出與期望嚴重不符 ? 頻繁需要澄清或重新解釋需求**應對策略:**? 平衡詳細度:提供足夠的上下文,但避免過多限制。? 明確關鍵點:突出最重要的2-3個要求。? 使用結構化格式:采用清晰的結構來組織需求。? 提供示例:如果可能,給出期望輸出的簡短示例。
**案例三:**假設偏見陷阱:當AI只告訴你想聽的
**陷阱癥狀:**? 提示語中包含明顯立場或傾向 ? 獲得的信息總是支持特定觀點 ? 缺乏對立或不同觀點的呈現**應對策略:**? 自我審視:在設計提示語時,反思自己可能存在的偏見。 ? 使用中立語言:避免在提示語中包含偏見或預設立場。 ? 要求多角度分析:明確要求AI提供不同的觀點或論據。 ? 批判性思考:對AI的輸出保持警惕,交叉驗證重要信息。
**案例四:**幻覺生成陷阱:當AI自信地胡說八道
**陷阱癥狀:**? AI提供的具體數據或事實無法驗證? 輸出中包含看似專業但實際上不存在的術語或概念? 對未來或不確定事件做出過于具體的預測**應對策略:**? 明確不確定性:鼓勵AI在不確定時明確說明。? 事實核查提示:要求AI區分已知事實和推測。? 多源驗證:要求AI從多個角度或來源驗證信息。 ? 要求引用:明確要求AI提供信息來源,便于驗證。
**案例五:**忽視倫理邊界陷阱:低估AI的倫理限制
**陷阱癥狀:**? 要求AI生成有爭議、不道德或非法內容。 ? 對AI的拒絕或警告感到困惑或不滿。 ? 嘗試繞過AI的安全機制。 ? 忽視AI輸出可能帶來的倫理影響。**應對策略:**? 了解界限:熟悉AI系統的基本倫理準則和限制。 ? 合法合規:確保你的請求符合法律和道德標準。 ? 倫理指南:在提示語中明確包含倫理考慮和指導原則。 ? 影響評估:要求AI評估其建議或輸出的潛在社會影響。
三、DeepSeek在各個場景下的實踐案例
待更新……
以下是AI整理后的重點摘要表格: 文章原文(個人FolwUs鏈接):https://flowus.cn/kahoku/share/dea21cc0-8813-4602-b8df-20b8f9cb98f7?code=RC14AX
【FlowUs 息流】【大語言模型】DeepSeek R1/V3 模型提示詞學習筆記
DeepSeek 核心摘要
分類 | 核心內容 |
---|---|
DeepSeek簡介 | ? 中國AGI科技公司,專注大模型研發與應用 ? DeepSeek-R1:開源推理模型,強化學習優化,擅長數學、代碼、自然語言推理,性能對標GPT-4 ? 應用場景:智能對話、文本生成、語義理解、計算推理、代碼生成與補全、圖表繪制(SVG/Mermaid/React) |
模型對比 | |
推理模型 (R1) | ? 專精邏輯密集型任務(數學推導、代碼生成、復雜問題拆解) ? 提示策略:簡潔指令,無需分步引導 ? 局限性:不適用于發散性任務(如詩歌創作) |
通用模型 (V3) | ? 擅長語言生成、創意寫作、多輪對話 ? 提示策略:需結構化引導(如CoT鏈式思維) ? 局限性:邏輯任務需分步驗證 |
提示語設計 | |
設計原則 | 1. 精準定義任務:明確目標,去除冗余 2. 分解復雜任務:分段生成,降低AI認知負荷 3. 引導性問題:提升內容深度 4. 控制長度:保持簡潔,避免嵌套指令 5. 靈活組合元素:信息類(主題/數據)、結構類(格式/風格)、控制類(約束/驗證) |
實用技巧 | ? 角色扮演:立角色→述問題→定目標→補要求 ? 深津氏方法:用符號分隔指令/約束/輸入(如 #Constraints )? CO-STAR框架:上下文→角色→具體問題→期望格式→風格→范例→多步驟 |
能力要求 | ? 問題重構:將模糊需求轉為結構化任務 ? 創意引導:利用類比、跨界激發創新 ? 結果優化:迭代調整提示語,量化評估 ? 倫理意識:嵌入公平性考量,預防偏見 |
常見陷阱 | |
過度指令/模糊指令 | ? 癥狀:AI輸出偏離預期 ? 應對:平衡詳細度,提供示例,結構化需求 |
幻覺生成 | ? 癥狀:AI虛構不實信息 ? 應對:要求區分事實與推測,多源驗證 |
倫理邊界忽視 | ? 癥狀:生成爭議內容 ? 應對:明確倫理約束,評估社會影響 |
關鍵模型特性對比表
特性 | 推理模型 (DeepSeek-R1) | 通用模型 (DeepSeek-V3) |
---|---|---|
核心能力 | 邏輯推理、數學推導、代碼生成 | 文本生成、創意寫作、多輪對話 |
訓練技術 | 強化學習優化推理能力 | 大規模文本數據訓練語言規律 |
提示語策略 | 簡潔指令,信任內化邏輯 | 需分步引導(如CoT) |
適用場景 | 科研輔助、復雜問題解決 | 客服系統、社交媒體內容生成 |
局限性 | 不擅長發散性任務 | 邏輯任務需依賴提示語補償 |
提示語元素組合效果
目標 | 元素組合 |
---|---|
提高準確性 | 主題 + 數據 + 質量控制 + 知識域 + 輸出驗證 |
增強創造性 | 主題 + 背景 + 約束條件 + 參考 + 迭代指令 |
優化效率 | 任務指令 + 結構 + 格式 + 長度 + 風格 |
提升一致性 | 風格 + 知識域 + 約束條件 + 格式 + 質量控制 |
增強交互體驗 | 迭代指令 + 輸出驗證 + 質量控制 + 任務指令 + 背景 |
注:以上表格為文章核心內容的提煉,實際應用中需結合具體場景靈活調整提示語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