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樊登老師說過,如果你想了解一個事物,就去讀5本相關的書,你會比大部分人都更了解它。這是我讀的第4本和“書法”有關的書,作為一個零基礎的成年人,林曦這本《書法課》非常值得一讀。(無論你是否寫字~)
讀林曦的《書法課》從中可以收獲什么?
1.“寫字”是一種選擇: 我相信“人永遠有選擇的自由”,歷史上無數的文人踐行著“任你命運如何起伏更迭,我自寫字、讀書、做飯、賞花、看戲”的日常。 不是說要在某一刻放棄塵世,歸隱山林,而是藏身人海,小心而愛惜地捧著自己的當下,每時每刻,在每一個方寸,都好好相待。 選擇“寫字”,也是對向外逐求的一次轉向,讓我們回到當下和內心中來,試著在生存里獲得更高的意義。
2.我們為何臨帖? “臨”字,有接近、面對的意思。想象一下,生活里一直有一位經歷歲月、充滿智慧的老師,我們可以看他的行住坐臥,看他的待人處事,看他的做事技巧,了解他思維的過程和構成,并且將其中的收獲以一種親自踐行的方式用于生活。用這樣的態度不急不緩地經由字帖向古人求教,與他們相伴、交流,一起攜手到他們曾經到過的地方,如果有幸,再攜手到他們未到之處,那真的是極大的幸福和樂趣。
3.理解作為傳統的書法: 傳統是一套價值體系,它塑造著人的價值取向,即在我們心中什么是更重要的,我們想要如何度過一生。 書法作為傳統的一個重要載體,也代表著一種價值取向本身。往外說,字如其人。往里說,寫字是修身養性的法門。在以傳統文人為代表的中國式文化群體中,人們會以讀書寫字為途徑,看重經由文墨抵達心靈的修養,那也是人在紅塵紛擾、仕途征戰之余所需的回歸和凈土。對現在的我們而言,寫字代表著一種生活方式,讓負擔俗務、心念縈繞的人可以從紛擾的外界事務中抽身而退,在一種非功利的時空氛圍中得到撫慰,同時也得到休憩和樂趣的滋養。
4.“無用”之用: 人類文明之所以能不斷綿延發展,正是因為在生存這一層面上還保持著對非實用的東西的關注和追求。 一個只有實(有用)沒有虛(無用)的體系缺乏美感,虛實相生才是生命,有變化,有可能,有美。
建議大家有空讀讀林曦老師的這本《書法課》,同時也愿在每一程里都傾心投入,有所領會與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