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軟件的生命周期?
定義(描述) --> 創建 --> 使用 --> 銷毀 (這一整個過程就是事物的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
那么軟件的生命周期又分為哪些呢?
一共分為十步:
-
可行性研究: 通過分析軟件開發要求,確定軟件項目的性質、目標和規模,得出可行性研究報告,如果可行性研究報告是可行的,就要制定詳細的項目開發計劃.此時交付的結果就是可行性研究報告(經濟可行性+技術可行性)
-
需求分析: 是軟件生命周期中重要的也是決定性的一步,通過需求分析才能把軟件功能和性能的總體概念描述為具體的軟件需求規格說明書,為軟件開發奠定基礎,此時交付的結果就是軟件需求規格說明書(指導設計+開發+測試+交付+運維)
-
概要設計: 根據軟件需求規格說明建立軟件系統的總體結構和模塊之間的關系,定義各功能模塊接口,設計全局數據庫或者數據結構,規定設計約束,制定組裝測試計劃
-
詳細設計: 將各模塊要實現的功能用相應的設計工具詳細的描述出來,具體的數據流程
-
實現: 程序員根據設計文檔將詳細設計轉換為程序,寫出易理解和易維護的程序模塊.并完成單元測試
-
組裝測試: 又名集成測試.將通過單元測試的模塊組裝起來進行測試
-
確認測試: 測試系統是否達到了系統需求,由用戶在說明書規定的范圍內對系統進行驗收.在特定情況下還可以通過現場測試來對系統進行進一步測試
-
使用: 測試通過之后,由用戶下載對應軟件,同時維護人員也需要定期查找軟件漏洞并進行即時反饋和修復
-
維護: 進行一些日常維護來保證系統能夠穩定運行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
停止使用: 停止使用軟件,終止為軟件的維護
?
需求分析
分類
-
業務需求: 客戶或企業對系統的目標需求
-
用戶需求: 用戶的具體目標,用戶要求系統需要完成的任務或必須要實現的功能
-
設計需求:從系統角度來說明軟件的需求,包括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和設計約束等
功能/非功能需求: 系統必須實現的功能/質量、可維護性、效率等
獲取方式
用戶和開發人員進行溝通
-
用戶訪談
-
問卷調查
-
采樣
-
情節串聯板
工作內容
獲取需求之后,就會進行需求分析工作,最終形成一個軟件需求規格說明書(需求文檔)
-
繪制系統上下文范圍關系圖
-
創建用戶界面原型
-
分析需求的可行性
-
確定需求的優先級
-
為需求建立模型
-
創建數據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