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計算機系統的概念
1、計算機系統=軟件+硬件
軟件:由具有各種特殊功能的程序組成。
硬件:計算機的實體。如:主機、外設等。
硬件決定了計算機系統的上限,軟件決定了硬件性能發揮了多少。
2、軟件
軟件有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之分。
系統軟件:用來管理整個計算機系統。如: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DBMS)、標準程序庫、網絡軟件、語言處理程序、服務程序等。
應用軟件:按任務需要編制成各種程序。如:抖音、王者、拼多多、淘寶等。
二、硬件的發展
1、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1946
邏輯元件:電子管? ? ? //邏輯元件是用來處理電信號最小的基本單元。
缺點是:體積大、耗電量大
2、發展時間線
發展階段 | 時間 | 邏輯元件 | 速度(次/秒) | 內存 | 外存 |
第一代 | 1946-1957 | 電子管 | 幾千-幾萬 | 汞延遲線、磁鼓 | 穿孔卡紙、紙帶 |
第二代 | 1958-1964 | 晶體管 | 幾萬-幾十萬 | 磁芯存儲器 | 磁帶 |
第三代 | 1964-1971 | 中小規模集成電路 | 幾十萬-幾百萬 | 半導體存儲器 | 磁帶、磁盤 |
第四代 | 1972-現代 | 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 | 千萬-萬億 | 半導體存儲器 | 磁帶、磁盤、光盤、半導體存儲器 |
第二代時:編程語言和操作系統開始出現。
第三代時:分時操作系統開始出現。集成電路:將元件集成在基片上。?
第四代時:開始出現微處理器、微型計算機。
3、人物及公司的發展
1947年,貝爾實驗室發明了“晶體管”
1955年,肖克利在硅谷創建肖克利實驗室股份有限公司(肖克利有晶體管之父之稱)
1957年,八叛徒創立仙童半導體公司
1959年,仙童半導體公司發明“集成電路”
1968年,摩爾等人離開仙童創立Intel
1969年,仙童銷售部負責人桑德斯離開仙童,創建AMD
4、摩爾定律
意義:揭示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
內容: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量,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整體性能也會提升一倍。
適用:CPU的集成程度和運算速度符合,而半導體存儲器的發展也是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