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嵌入式高頻面試題解析

一、概述

到了年初,是求職者最活躍的時間。本文梳理了嵌入式高頻面試題,幫助求職者更好地準備面試,同時也為技術愛好者提供深入學習嵌入式知識的參考。

二、C 語言基礎

2.1 指針與數組

問題 1:指針和數組的區別是什么?

解析:雖然指針和數組在某些情況下表現相似,但它們本質上是不同的。數組是一塊連續的內存空間,其大小在編譯時就已確定;而指針是一個變量,用于存儲內存地址。例如:

int arr[5] = {1, 2, 3, 4, 5};
int *ptr = arr;  // 這里ptr指向arr的首地址

在這個例子中,arr是數組,ptr是指針。雖然可以通過ptr像訪問數組一樣訪問arr的元素,但它們的行為在一些操作上有所不同,比如對arr取地址得到的是整個數組的地址,而對ptr取地址得到的是指針變量本身的地址。

問題 2:如何通過指針訪問二維數組的元素?

解析:二維數組可以看作是數組的數組。假設有一個二維數組int arr[3][4],可以通過指針如下訪問:

int arr[3][4] = {{1, 2, 3, 4},{5, 6, 7, 8},{9, 10, 11, 12}
};
int *ptr = &arr[0][0];
for (int i = 0; i < 3; i++) {for (int j = 0; j < 4; j++) {printf("%d ", *(ptr + i * 4 + j));}printf("\n");
}

這里ptr指向二維數組的首元素,通過ptr + i * 4 + j的方式可以訪問到二維數組的每一個元素。

2.2 內存管理

問題 1:malloc 和 calloc 的區別是什么?

解析:malloc和calloc都用于動態分配內存,但有一些區別。malloc只分配指定大小的內存,不初始化內存內容;而calloc分配內存并將其初始化為 0。例如:

int *ptr1 = (int *)malloc(5 * sizeof(int));  // 分配5個int大小的內存
int *ptr2 = (int *)calloc(5, sizeof(int));  // 分配5個int大小的內存并初始化為0

在使用malloc分配的內存中,其內容是未定義的,而calloc分配的內存內容全為 0。

問題 2:如何避免內存泄漏?

解析:內存泄漏是指程序分配了內存,但在不再使用時沒有釋放。避免內存泄漏的方法主要有:

  1. 確保在不再使用動態分配的內存時,及時調用free函數釋放內存。例如:
int *ptr = (int *)malloc(10 * sizeof(int));
// 使用ptr
free(ptr);  // 釋放內存
  1. 使用智能指針(在 C++ 中),它可以自動管理內存的生命周期,避免手動釋放內存的錯誤。

  2. 在復雜的程序中,可以使用內存檢測工具,如 Valgrind(在 Linux 環境下),來檢測內存泄漏。

2.3 volatile 關鍵字

問題:volatile 關鍵字的作用是什么?

解析:volatile關鍵字用于告訴編譯器,被修飾的變量可能會在程序之外被改變,因此編譯器不能對其進行優化。例如,在嵌入式系統中,硬件寄存器的值可能會被硬件外設改變,此時就需要使用volatile修飾該變量。

volatile int reg_value;  // 假設reg_value是一個硬件寄存器
reg_value = 10;  // 對寄存器賦值
int temp = reg_value;  // 從寄存器讀取值

如果沒有volatile修飾,編譯器可能會優化掉對reg_value的讀寫操作,導致程序錯誤。

2.4 內存對齊

問題:為什么要進行內存對齊?

解析:內存對齊是為了提高內存訪問效率。現代計算機的硬件通常以特定的字節數(如 4 字節、8 字節)為單位來訪問內存。如果數據的存儲地址不是對齊的,可能需要多次訪問內存才能讀取完整的數據,從而降低效率。例如:

struct {char a;int b;
} s1;  // 假設char占1字節,int占4字節,s1的大小可能是8字節(考慮內存對齊)struct {int b;char a;
} s2;  // s2的大小可能是8字節,與s1的內存布局不同

在這個例子中,s1和s2雖然成員相同,但由于成員順序不同,內存布局和大小可能會因內存對齊而有所不同。

三、實時操作系統(RTOS)

3.1 任務調度算法

問題 1:常見的任務調度算法有哪些?

解析:常見的任務調度算法包括:

  1. 先來先服務(FCFS):按照任務到達的先后順序進行調度。這種算法簡單,但可能導致長任務阻塞短任務。

  2. 最短作業優先(SJF):優先調度預計執行時間最短的任務。需要預先知道任務的執行時間,實際應用中較難實現。

  3. 時間片輪轉(RR):每個任務分配一個時間片,時間片用完后任務暫停,調度器切換到下一個任務。常用于分時系統,能保證每個任務都有機會執行。

  4. 優先級調度:為每個任務分配一個優先級,調度器優先調度優先級高的任務。可分為靜態優先級和動態優先級調度。

問題 2:舉例說明優先級反轉及其解決方法。

解析:優先級反轉是指高優先級任務被低優先級任務阻塞,導致高優先級任務的執行延遲。例如,任務 A(高優先級)、任務 B(中優先級)和任務 C(低優先級),任務 C 正在使用共享資源,此時任務 A 就緒,但由于任務 C 占用共享資源,任務 A 必須等待,而任務 B 在任務 A 等待期間可能會搶占 CPU 執行,導致任務 A 的執行延遲。

解決方法主要有:

  1. 優先級繼承:當高優先級任務等待低優先級任務占用的資源時,低優先級任務的優先級臨時提升到與高優先級任務相同,直到釋放資源。

  2. 優先級天花板:為每個共享資源分配一個優先級天花板,當任務占用某個資源時,其優先級臨時提升到該資源的優先級天花板,直到釋放資源。

3.2 任務同步與通信

問題 1:常見的任務同步機制有哪些?

解析:常見的任務同步機制包括:

  1. 信號量(Semaphore):用于控制對共享資源的訪問。分為二值信號量(用于互斥訪問)和計數信號量(用于控制資源數量)。

  2. 互斥鎖(Mutex):用于保證同一時刻只有一個任務可以訪問共享資源,與二值信號量類似,但有更嚴格的所有權和優先級繼承機制。

  3. 條件變量(Condition Variable):用于任務之間的條件等待和通知。一個任務可以在條件變量上等待,另一個任務在滿足條件時通知等待的任務。

問題 2:消息隊列和信號量在任務通信中的應用場景有何不同?

解析:消息隊列用于任務之間傳遞數據,每個消息都有一定的格式和內容,適用于需要傳遞復雜數據結構的場景。例如,一個任務采集傳感器數據,通過消息隊列將數據傳遞給另一個任務進行處理。

信號量主要用于任務同步和資源控制,不傳遞具體數據,適用于控制對共享資源的訪問或任務之間的簡單同步。例如,多個任務需要訪問同一串口資源,使用信號量來保證同一時刻只有一個任務可以使用串口。

3.3 RTOS 的選擇與應用

問題 1:在項目中如何選擇合適的 RTOS?

解析:選擇合適的 RTOS 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1. 性能需求:根據項目對實時性、任務處理能力等性能要求選擇合適的 RTOS。例如,對實時性要求極高的航空航天項目可能選擇 VRTX 等硬實時 RTOS。

  2. 硬件資源:考慮目標硬件的資源情況,如內存大小、處理器性能等。對于資源有限的嵌入式設備,可能選擇輕量級的 RTOS,如 FreeRTOS。

  3. 開發成本:包括 RTOS 的授權費用、開發工具的成本、學習成本等。一些開源 RTOS 如 RT-Thread 可以降低開發成本。

  4. 生態系統:選擇具有豐富的庫、驅動支持和社區資源的 RTOS,便于開發和維護。例如,RTOS Linux 擁有龐大的社區和豐富的軟件資源。

問題 2:以 FreeRTOS 為例,簡述其任務創建與管理的過程。

解析:在 FreeRTOS 中,任務創建與管理的基本過程如下:

  1. 任務函數定義:定義任務的執行函數,例如:
void task_function(void *pvParameters) {for (;;) {// 任務代碼vTaskDelay(1000);  // 任務延時1000個tick}
}
  1. 任務創建:使用xTaskCreate函數創建任務,例如:
TaskHandle_t task_handle;
xTaskCreate(task_function, "TaskName", configMINIMAL_STACK_SIZE, NULL, tskIDLE_PRIORITY, &task_handle);

這里task_function是任務函數,“TaskName” 是任務名稱,configMINIMAL_STACK_SIZE是任務棧大小,NULL是傳遞給任務函數的參數,tskIDLE_PRIORITY是任務優先級,task_handle是任務句柄,用于后續對任務的管理。

\3. 任務啟動:調用vTaskStartScheduler函數啟動任務調度器,開始執行創建的任務。

\4. 任務管理:可以使用任務句柄對任務進行掛起、恢復、刪除等操作,例如:

vTaskSuspend(task_handle);  // 掛起任務
vTaskResume(task_handle);  // 恢復任務
vTaskDelete(task_handle);  // 刪除任務

四、硬件協議

4.1 SPI 協議

問題 1:SPI 協議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解析: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是一種高速的全雙工同步串行通信協議。它通過四根線進行通信:

  1. MOSI(Master Out Slave In):主設備輸出,從設備輸入。

  2. MISO(Master In Slave Out):主設備輸入,從設備輸出。

  3. SCK(Serial Clock):時鐘信號,由主設備產生。

  4. CS(Chip Select):片選信號,用于選擇從設備。

主設備通過 SCK 發送時鐘信號,在時鐘的上升沿或下降沿,主設備通過 MOSI 將數據發送給從設備,同時通過 MISO 從從設備接收數據。例如,主設備向從設備發送一個字節的數據:

// 假設SPI控制器的相關寄存器為SPI_REG
void spi_transfer_byte(uint8_t data) {SPI_REG = data;  // 將數據寫入SPI寄存器while (!(SPI_STATUS & SPI_TRANSFER_COMPLETE));  // 等待傳輸完成uint8_t received_data = SPI_REG;  // 讀取接收到的數據
}
問題 2:在 SPI 通信中,如何處理多從設備的情況?

解析:在 SPI 通信中,可以通過多個 CS 信號來選擇不同的從設備。每個從設備連接到主設備的不同 CS 引腳。當主設備需要與某個從設備通信時,將對應的 CS 引腳拉低,其他從設備的 CS 引腳保持高電平。例如:

// 假設CS0和CS1分別連接到兩個從設備
void spi_transfer_to_slave0(uint8_t data) {CS0 = 0;  // 選擇從設備0spi_transfer_byte(data);CS0 = 1;  // 取消選擇從設備0
}void spi_transfer_to_slave1(uint8_t data) {CS1 = 0;  // 選擇從設備1spi_transfer_byte(data);CS1 = 1;  // 取消選擇從設備1
}

4.2 I2C 協議

問題 1:I2C 協議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解析: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種多主機、多從機的串行通信協議。它通過兩根線進行通信:

  1. SDA(Serial Data):數據線,用于傳輸數據。

  2. SCL(Serial Clock):時鐘線,用于同步數據傳輸。

I2C 通信時,主設備通過 SCL 產生時鐘信號,在 SCL 的高電平期間,SDA 上的數據必須保持穩定,在 SCL 的下降沿,SDA 上的數據可以改變。數據傳輸以字節為單位,每個字節后面跟隨一個應答位(ACK)。例如,主設備向從設備發送一個字節的數據:

// 假設I2C控制器的相關寄存器為I2C_REG
void i2c_transfer_byte(uint8_t data) {for (int i = 0; i < 8; i++) {if (data & 0x80) {SDA = 1;} else {SDA = 0;}SCL = 1;  // 產生時鐘上升沿// 等待SCL穩定SCL = 0;  // 產生時鐘下降沿data <<= 1;}// 接收應答位SCL = 1;// 讀取應答位SCL = 0;
}
問題 2:I2C 協議中的地址沖突如何解決?

解析:I2C 協議中每個從設備都有一個唯一的 7 位或 10 位地址。如果在同一 I2C 總線上出現地址沖突,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解決:

  1. 硬件修改:有些從設備可以通過硬件引腳配置地址,通過修改引腳連接來改變設備地址。

  2. 軟件重配置:一些支持動態地址配置的設備,可以通過特定的通信協議在運行時重新配置地址。

  3. 更換設備:如果設備無法修改地址,只能更換為地址不同的設備。

4.3 UART 協議

問題 1:UART 協議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解析: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是一種異步串行通信協議。它通過兩根線進行通信:

  1. TX(Transmit):發送線,用于發送數據。

  2. RX(Receive):接收線,用于接收數據。

UART 通信時,數據以幀為單位傳輸,每個幀包括起始位、數據位、校驗位(可選)和停止位。例如,傳輸一個 8 位數據的幀:

// 假設UART控制器的相關寄存器為UART_REG
void uart_transfer_byte(uint8_t data) {// 發送起始位TX = 0;// 等待一段時間for (int i = 0; i < 8; i++) {if (data & 0x01) {TX = 1;} else {TX = 0;}// 等待一段時間(根據波特率確定)data >>= 1;}// 發送校驗位(假設無奇偶校驗)// 發送停止位TX = 1;// 等待一段時間
}
問題 2:在 UART 通信中,如何設置波特率?

解析:波特率是指單位時間內傳輸的碼元數,通常用 bps(bits per second)表示。在 UART 通信中,需要設置發送和接收端的波特率一致才能正確通信。設置波特率的方法通常是通過配置 UART 控制器的相關寄存器。例如,在一些微控制器中,通過設置波特率分頻寄存器來確定波特率:

// 假設UART波特率分頻寄存器為UART_BAUD_REG
void set_uart_baudrate(uint32_t baudrate) {uint32_t divisor = SystemCoreClock / (16 * baudrate);  // 根據系統時鐘計算分頻值UART_BAUD_REG = divisor;  // 設置波特率分頻寄存器
}

這里SystemCoreClock是系統時鐘頻率,通過將其除以 16 倍的目標波特率得到分頻值,然后將分頻值寫入波特率分頻寄存器。

五、Linux 驅動開發

5.1 字符設備驅動

問題 1:簡述字符設備驅動的開發流程。

解析:字符設備驅動的開發流程主要包括:

  1. 分配和初始化設備號:使用alloc_chrdev_region函數動態分配設備號,或者使用register_chrdev_region函數靜態注冊設備號。
  2. 定義和初始化文件操作結構體:定義一個struct file_operations結構體,包含對設備進行打開、關閉、讀、寫等操作的函數指針,并對其進行初始化。例如:
static struct file_operations my_fops = {.owner = THIS_MODULE,.read = my_read,.write = my_write,.open = my_open,.release = my_release,
};

其中my_read、my_write等是自定義的實現具體操作的函數。

  1. 創建設備節點:使用class_create函數創建一個設備類,再通過device_create函數在該類下創建設備節點,這樣用戶空間就可以通過設備節點來訪問驅動設備。

  2. 實現具體的操作函數

    • my_open函數:通常用于初始化設備,例如分配設備資源、設置設備初始狀態等。
    • my_release函數:與my_open對應,在設備文件關閉時釋放相關資源。
    • my_read函數:從設備讀取數據到用戶空間,需要注意數據的拷貝和錯誤處理。可以使用copy_to_user函數將內核空間的數據拷貝到用戶空間。
    • my_write函數:將用戶空間的數據寫入設備,同樣要處理好數據拷貝和錯誤情況,使用copy_from_user函數從用戶空間獲取數據。
  1. 注冊和注銷驅動:在驅動模塊加載時,使用register_chrdev函數注冊字符設備驅動;在模塊卸載時,使用unregister_chrdev函數注銷驅動,釋放相關資源。
問題 2:在字符設備驅動中,如何實現阻塞式讀操作?

解析:實現阻塞式讀操作可以通過等待隊列(wait queue)來完成。

  1. 首先定義一個等待隊列頭:
wait_queue_head_t my_wait_queue;
init_waitqueue_head(&my_wait_queue);
  1. 在my_read函數中,當設備沒有數據可讀時,將當前進程加入等待隊列并設置為睡眠狀態:
ssize_t my_read(struct file *filp, char __user *buf, size_t count, loff_t *f_pos) {while (device_has_no_data()) {if (filp->f_flags & O_NONBLOCK) {return -EAGAIN;}// 將當前進程加入等待隊列并睡眠wait_event_interruptible(my_wait_queue, device_has_data());if (signal_pending(current)) {return -ERESTARTSYS;}}// 從設備讀取數據并拷貝到用戶空間size_t read_bytes = read_data_from_device(buf, count);return read_bytes;
}
  1. 當設備有數據可讀時,通過wake_up或wake_up_interruptible函數喚醒等待隊列中的進程,使其繼續執行讀操作。

5.2 塊設備驅動

問題 1:簡述塊設備驅動與字符設備驅動的主要區別。

解析

  • 數據傳輸方式:字符設備以字節為單位進行數據傳輸,數據的讀寫是連續的;而塊設備以塊(通常是 512 字節或其整數倍)為單位進行數據傳輸,數據的讀寫可以是隨機的,適合大量數據的快速傳輸。

  • 緩存機制:塊設備通常有自己的緩存機制(如頁緩存),以提高數據訪問效率,內核會對塊設備的讀寫請求進行合并和排序,減少實際的 I/O 操作次數;字符設備一般沒有專門的緩存機制,數據直接從設備讀取或寫入。

  • 設備訪問接口:字符設備通過文件系統的/dev目錄下的字符設備節點進行訪問,應用層使用read、write等系統調用;塊設備主要用于存儲文件系統,通過文件系統間接訪問,雖然也有對應的塊設備節點,但應用層一般不直接對其進行操作,而是通過文件系統的接口來訪問。

問題 2:在塊設備驅動中,如何實現請求隊列的管理?

解析

  1. 創建請求隊列:使用blk_init_queue函數創建請求隊列,并指定請求處理函數。例如:
struct request_queue *my_queue;
my_queue = blk_init_queue(my_request_fn, &my_lock);

其中my_request_fn是自定義的請求處理函數,my_lock是用于保護請求隊列的自旋鎖。

\2. 請求處理函數:在my_request_fn函數中,處理來自內核的 I/O 請求。通過blk_fetch_request函數從請求隊列中獲取請求,然后根據請求的類型(讀或寫)和邏輯塊地址(LBA)進行相應的設備操作。操作完成后,使用end_request函數結束請求,并通知內核請求已完成。

void my_request_fn(struct request_queue *q) {struct request *req;while ((req = blk_fetch_request(q))) {if (rq_data_dir(req) == READ) {// 處理讀請求read_data_from_device(req);} else {// 處理寫請求write_data_to_device(req);}end_request(req, 1); // 1表示請求成功完成}
}
  1. 合并和排序請求:內核會對塊設備的請求進行合并和排序,以提高 I/O 效率。驅動可以通過設置請求隊列的合并和排序屬性來影響內核的行為。例如,設置請求隊列的最大合并段數和最大合并大小:
blk_queue_max_segments(my_queue, 128);
blk_queue_max_segment_size(my_queue, 4096);

5.3 設備樹與驅動綁定

問題 1:簡述設備樹的作用以及如何在 Linux 驅動中使用設備樹。

解析:設備樹(Device Tree)是一種描述硬件設備信息的數據結構,它的作用是將硬件設備的信息從內核代碼中分離出來,使得內核可以在不同硬件平臺上通用,減少硬件相關的代碼量,提高內核的可移植性。

在 Linux 驅動中使用設備樹的步驟如下:

  1. 設備樹文件編寫:在設備樹文件(通常是.dts文件)中描述硬件設備的屬性和連接關系。例如,描述一個 SPI 設備:
spi@12345678 {compatible = "vendor,spi-device";reg = <0x12345678 0x00000004>;status = "okay";spi - slave@0 {compatible = "vendor,spi - slave - device";reg = <0>;spi - max - frequency = <1000000>;};
};
  1. 驅動匹配:在 Linux 驅動中,使用of_device_id結構體來指定驅動支持的設備樹兼容性字符串(compatible)。例如:
static const struct of_device_id my_of_match[] = {{.compatible = "vendor,spi - slave - device", },{},
};
MODULE_DEVICE_TABLE(of, my_of_match);
  1. 獲取設備樹節點信息:在驅動的probe函數中,通過of_find_device_by_node或of_find_compatible_device等函數獲取設備樹節點,進而獲取設備的屬性信息,如寄存器地址、中斷號等。例如:
struct device_node *np = pdev->dev.of_node;
if (np) {// 獲取設備屬性of_property_read_u32(np, "spi - max - frequency", &spi_freq);
}
問題 2:如果設備樹中的設備信息與驅動不匹配,會發生什么?如何解決?

解析:如果設備樹中的設備信息與驅動不匹配,驅動的probe函數將不會被調用,設備無法正常驅動。

解決方法如下:

  1. 檢查兼容性字符串:確保設備樹中的compatible屬性與驅動中的of_device_id結構體中的兼容性字符串一致。

  2. 更新設備樹或驅動:如果硬件設備發生變化,需要相應地更新設備樹文件;如果驅動支持的設備范圍發生變化,需要更新驅動中的of_device_id結構體。

  3. 添加新的匹配規則:如果驅動需要支持多種不同的設備,可以在of_device_id結構體中添加多個兼容性字符串,以匹配不同的設備樹描述。

六、嵌入式系統設計

6.1 低功耗設計

問題 1:在嵌入式系統中,有哪些常見的低功耗設計方法?

解析

  • 硬件層面

    • 選擇低功耗芯片:如一些采用先進制程工藝的微控制器,其靜態和動態功耗都較低。例如,某些基于 ARM Cortex-M0 + 內核的微控制器,在睡眠模式下功耗可低至幾微安。
    • 電源管理芯片(PMIC):使用 PMIC 來精確管理系統電源,它可以根據系統需求動態調整電壓和電流,實現不同的功耗模式切換,如正常工作模式、待機模式和深度睡眠模式。
    • 合理設計電路:減少不必要的外圍電路,優化電路板布局,降低電路的靜態功耗和信號傳輸損耗。例如,采用低功耗的晶體振蕩器,避免過多的高速信號布線以減少電磁干擾(EMI)帶來的額外功耗。
  • 軟件層面

    • 動態電壓頻率調整(DVFS):根據系統負載動態調整處理器的工作電壓和頻率。當系統負載較低時,降低電壓和頻率,以減少功耗;當負載增加時,再提高電壓和頻率。例如,在 Linux 系統中,可以通過 cpufreq 子系統來實現 DVFS。
    • 睡眠模式管理:讓系統在空閑時進入睡眠模式,關閉不必要的外設和處理器功能。例如,在 FreeRTOS 中,可以使用vTaskSuspendAll和xTaskResumeAll函數配合硬件的睡眠模式控制,實現任務級的低功耗管理。
    • 優化算法和代碼:減少不必要的計算和內存訪問,提高代碼執行效率,從而降低處理器的工作時間和功耗。例如,使用高效的算法替代復雜的算法,避免頻繁的內存分配和釋放操作。
問題 2:以電池供電的嵌入式設備為例,如何進行功耗預算和管理?

解析

  • 功耗預算

    • 確定設備的工作模式:分析設備在不同場景下的工作狀態,如開機、正常工作、待機、睡眠等。
    • 測量各模塊功耗:使用功耗測量設備(如功率分析儀)分別測量每個硬件模塊(如處理器、傳感器、通信模塊等)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功耗。例如,測量藍牙模塊在連接狀態和空閑狀態下的電流消耗。
    • 計算總功耗:根據設備的工作模式和各模塊的功耗,計算出設備在不同時間段內的總功耗。例如,假設設備每天正常工作 2 小時,待機 22 小時,通過各模塊在不同模式下的功耗數據,計算出一天的總功耗。
    • 確定電池容量需求:根據設備的總功耗和使用時間要求,選擇合適容量的電池。考慮到電池的放電特性和使用壽命,通常需要預留一定的余量。例如,若設備一天總功耗為 100mAh,考慮到電池的實際放電效率為 80%,則需要選擇容量至少為 125mAh 的電池。
  • 功耗管理

    • 硬件控制:通過硬件電路設計,實現對各模塊電源的獨立控制。例如,使用多路復用器(MUX)或電源開關芯片,在不需要某個模塊工作時,切斷其電源供應。
    • 軟件策略:根據設備的使用情況和電量狀態,動態調整設備的工作模式。例如,當電池電量低于一定閾值時,自動降低設備的性能或關閉一些非關鍵功能,以延長電池續航時間。同時,可以通過軟件監控電池電量,實時顯示剩余電量信息給用戶。

6.2 可靠性設計

問題 1:在嵌入式系統設計中,如何提高系統的可靠性?

解析

  • 硬件可靠性設計

    • 冗余設計:采用冗余電源、冗余存儲、冗余通信鏈路等。例如,在工業控制領域,一些關鍵設備會使用雙電源模塊,當一個電源出現故障時,另一個電源可以繼續供電,確保系統的不間斷運行。
    • 容錯設計:設計硬件電路時考慮容錯能力,如采用糾錯碼(ECC)技術來檢測和糾正內存中的錯誤。在一些高端服務器和存儲設備中,ECC 內存被廣泛應用,以提高數據存儲的可靠性。
    • 電磁兼容性(EMC)設計:通過合理的電路板布局、屏蔽、濾波等措施,減少電磁干擾對系統的影響,同時確保系統自身產生的電磁干擾符合相關標準。例如,在汽車電子設備中,需要嚴格遵循汽車行業的 EMC 標準,以保證設備在復雜的電磁環境下正常工作。
  • 軟件可靠性設計

    • 錯誤檢測與恢復:在軟件中添加錯誤檢測機制,如校驗和、CRC(循環冗余校驗)等,用于檢測數據傳輸和存儲過程中的錯誤。當檢測到錯誤時,采取相應的恢復措施,如重新傳輸數據或從備份中恢復數據。
    • 看門狗定時器(Watchdog Timer):設置看門狗定時器,當軟件出現異常(如死鎖、跑飛等)時,看門狗定時器會超時,觸發系統復位,使系統恢復正常運行。例如,在一些物聯網設備中,看門狗定時器被用于防止設備因軟件故障而長時間無響應。
    • 軟件分層與模塊化設計:將軟件系統劃分為多個層次和模塊,降低模塊之間的耦合度,提高軟件的可維護性和可測試性。當某個模塊出現問題時,不會影響整個系統的運行,便于快速定位和解決問題。
問題 2:在實時系統中,如何確保任務的可靠性和實時性?

解析

  • 任務調度策略

    • 優先級調度:根據任務的重要性和實時性要求,為每個任務分配不同的優先級。高優先級任務優先執行,確保關鍵任務能夠及時得到處理。例如,在航空航天控制系統中,飛行控制任務的優先級高于數據采集任務。
    • 時間片輪轉與優先級結合:對于優先級相同的任務,采用時間片輪轉調度算法,保證每個任務都有機會執行。同時,在時間片分配上,可以根據任務的實時性要求進行調整,對實時性要求高的任務分配較長的時間片。
  • 任務容錯機制

    • 錯誤隔離:當某個任務出現錯誤時,將其與其他任務隔離開來,避免錯誤擴散影響整個系統。例如,在多任務操作系統中,每個任務有獨立的內存空間,當一個任務發生內存越界錯誤時,不會影響其他任務的內存空間。
    • 任務恢復:設計任務恢復機制,當任務出現錯誤時,嘗試自動恢復任務的執行。可以通過保存任務的執行狀態(如寄存器值、任務上下文等),在錯誤處理后恢復任務的執行。例如,在數據庫管理系統中,當某個事務出現錯誤時,可以回滾該事務,并嘗試重新執行。
  • 資源管理

    • 資源分配:合理分配系統資源(如內存、CPU 時間、I/O 設備等),確保任務在執行過程中有足夠的資源可用。例如,在內存管理方面,采用動態內存分配與回收機制,避免內存泄漏和內存碎片,保證任務能夠及時獲取所需的內存資源。
    • 資源同步:對于共享資源,采用同步機制(如信號量、互斥鎖等)來確保多個任務對共享資源的安全訪問,防止因資源競爭導致任務執行錯誤或死鎖。

七、調試技巧

7.1 硬件調試

問題 1:在嵌入式硬件調試中,常用的工具和方法有哪些?

解析

  • 示波器:用于測量電路中的電壓、電流、頻率等信號,觀察信號的波形和時序,以檢測硬件電路是否正常工作。例如,在調試 SPI 通信時,可以使用示波器觀察 SPI 時鐘信號(SCK)、主設備輸出信號(MOSI)和主設備輸入信號(MISO)的波形,判斷通信是否正常。

  • 邏輯分析儀:主要用于分析數字信號,它可以同時捕獲多個信號,并以邏輯狀態的形式顯示出來,便于分析信號之間的邏輯關系和時序。例如,在調試復雜的總線協議(如 I2C、CAN 等)時,邏輯分析儀可以幫助工程師快速定位協議錯誤。

  • 萬用表:用于測量電路中的電阻、電容、電壓、電流等參數,檢查硬件電路的連接是否正確,元器件是否損壞。例如,使用萬用表測量電阻的阻值,判斷電阻是否變值;測量電源電壓,檢查電源是否正常供電。

  • 仿真器:如 JTAG 仿真器、SWD 仿真器等,通過與目標硬件的調試接口連接,實現對硬件的實時調試。可以進行單步執行、斷點設置、查看寄存器和內存內容等操作,幫助工程師定位硬件和軟件問題。例如,在調試微控制器時,使用 JTAG 仿真器可以深入了解程序的執行過程,檢查硬件的工作狀態。

  • 硬件測試夾具:對于一些批量生產的嵌入式產品,為了提高測試效率和準確性,會設計專門的硬件測試夾具。通過測試夾具可以方便地連接測試設備,對產品的各項功能進行自動化測試。

問題 2:當硬件出現故障時,如何進行故障排查?

解析

  • 觀察法:首先通過肉眼觀察硬件電路板,檢查是否有元器件損壞(如電容鼓包、電阻燒焦、芯片引腳短路等)、電路板是否有斷路或短路現象、焊點是否虛焊等。例如,發現某個電容頂部鼓起,很可能是該電容已經損壞,需要更換。

  • 測量法:使用萬用表、示波器等工具對硬件電路進行測量。

    • 電壓測量:檢查電源電壓是否正常,各個芯片的供電引腳電壓是否在正常范圍內。例如,測量微控制器的 VCC 引腳電壓,若電壓異常,可能是電源電路存在問題。
    • 電阻測量:測量電路中的電阻值,判斷電阻是否變值或短路。例如,測量某個電阻的實際阻值與標稱阻值相差較大,說明該電阻可能已損壞。
    • 信號測量:使用示波器觀察關鍵信號的波形,如時鐘信號、復位信號、數據信號等,判斷信號是否正常。例如,在調試串口通信時,觀察 TX 和 RX 信號的波形,檢查是否有信號丟失或干擾。
  • 替換法:當懷疑某個元器件損壞時,可以使用相同型號的元器件進行替換,然后觀察硬件是否恢復正常工作。例如,懷疑某個晶振損壞,可以更換一個新的晶振,看系統是否能夠正常啟動。

  • 對比法:將故障硬件與正常工作的硬件進行對比,檢查硬件的配置、連接方式、元器件參數等是否一致。例如,對比兩塊相同型號的開發板,檢查電路板上的跳線設置、芯片型號是否相同,找出可能存在的差異。

7.2 軟件調試

問題 1:在嵌入式軟件調試中,常用的調試手段有哪些?

解析

  • 打印調試信息:在程序中適當位置添加打印語句,輸出變量值、函數執行狀態等信息,通過串口、LCD 顯示屏等方式查看調試信息,幫助定位問題。例如,在 C 語言程序中使用printf函數輸出變量的值:
int a = 10;
printf("a的值為:%d\n", a);
  • 斷點調試:使用調試工具(如 GDB)在程序中設置斷點,當程序執行到斷點處時暫停,此時可以查看寄存器、內存、變量的值,單步執行程序,觀察程序的執行流程,找出錯誤所在。例如,在 GDB 中使用break命令設置斷點:
(gdb) break main
  • 日志記錄:在程序中建立日志系統,將程序運行過程中的重要事件和錯誤信息記錄到文件或內存中,便于后續分析。例如,在 Linux 系統中,可以使用syslog函數將日志信息記錄到系統日志文件中。

  • 內存分析工具:如 Valgrind(適用于 Linux 系統),用于檢測內存泄漏、內存越界等問題。它可以模擬內存訪問,檢查程序對內存的使用是否正確。例如,使用 Valgrind 檢測 C 程序中的內存泄漏:

valgrind --leak-check=full./your_program
問題 2:如何調試多任務系統中的同步問題?

解析

  • 打印調試信息:在同步相關的代碼段(如信號量獲取、釋放,互斥鎖加鎖、解鎖等)前后添加打印語句,輸出任務 ID、同步操作的狀態等信息,通過分析打印信息來判斷同步問題的原因。例如:
void task1(void *pvParameters) {printf("task1獲取信號量\n");xSemaphoreTake(semaphore, portMAX_DELAY);printf("task1獲取到信號量\n");// 任務代碼xSemaphoreGive(semaphore);printf("task1釋放信號量\n");
}
  • 使用調試工具:一些調試工具支持多任務調試,可以在調試時觀察不同任務的執行狀態和同步資源的使用情況。例如,在某些集成開發環境(IDE)中,可以查看任務的堆棧信息、任務的優先級、信號量和互斥鎖的狀態等。

  • 添加延時:在懷疑存在同步問題的代碼段中適當添加延時,觀察問題是否消失。如果添加延時后問題消失,很可能是由于任務執行速度過快導致的同步問題。例如,在獲取信號量之前添加一個短暫的延時:

void task2(void *pvParameters) {vTaskDelay(10); // 延時10個tickxSemaphoreTake(semaphore, portMAX_DELAY);// 任務代碼xSemaphoreGive(semaphore);
}
  • 代碼審查:仔細審查同步相關的代碼,檢查信號量、互斥鎖等同步機制的使用是否正確,是否存在死鎖的可能。例如,檢查是否存在重復獲取同一個互斥鎖而未釋放的情況,或者在獲取信號量時是否設置了正確的超時時間。

八、項目經驗與開放性問題

8.1 項目經驗分享

問題 1:請分享一個你在嵌入式項目中遇到的挑戰及解決方案。

解析:假設在一個基于 STM32 微控制器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統項目中,遇到了無線通信穩定性問題。

  • 挑戰描述:項目中使用 Wi-Fi 模塊進行數據傳輸,但在實際使用中發現,當多個設備同時連接到同一個 Wi-Fi 熱點時,通信容易出現丟包和中斷現象,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

  • 解決方案

    • 優化通信協議:對原有的簡單通信協議進行優化,增加數據校驗和重傳機制。在發送數據時,計算數據的 CRC 校驗和一并發送;接收端接收到數據后,驗證 CRC 校驗和,若校驗失敗,則請求發送端重傳數據。
    • 調整 Wi-Fi 模塊參數:通過查閱 Wi-Fi 模塊的技術文檔,調整模塊的發射功率、信道、連接模式等參數。例如,將發射功率適當降低,避免信號干擾;選擇干擾較少的信道,提高通信質量。
    • 增加信號強度檢測:在軟件中添加 Wi-Fi 信號強度檢測功能,當檢測到信號強度低于一定閾值時,自動嘗試重新連接 Wi-Fi 熱點或切換到備用通信方式(如藍牙)。
問題 2:在嵌入式項目開發中,如何進行團隊協作?

解析

  • 明確分工:根據團隊成員的技能和經驗,合理分配任務。例如,硬件工程師負責硬件電路設計、PCB 繪制和硬件調試;軟件工程師負責嵌入式軟件開發、驅動開發和系統集成;測試工程師負責制定測試計劃、執行測試用例和提交測試報告。

  • 溝通交流:建立定期的溝通機制,如每日站會、周會等,團隊成員在會議上匯報工作進展、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同時,利用即時通訊工具(如微信、Slack 等)進行實時溝通,及時解決問題。

  • 版本管理:使用版本控制系統(如 Git)對代碼和文檔進行管理,確保團隊成員能夠協同工作,避免代碼沖突。每個成員在自己的分支上進行開發,完成功能后合并到主分支。

  • 文檔編寫:注重項目文檔的編寫,包括需求文檔、設計文檔、測試文檔等。文檔應及時更新,確保團隊成員對項目的理解一致,便于后續的維護和升級。

8.2 開放性問題

問題 1:如何設計一個可擴展的嵌入式固件架構?

解析

  • 模塊化設計:將固件系統劃分為多個獨立的模塊,每個模塊負責特定的功能,如硬件驅動模塊、通信模塊、數據處理模塊等。模塊之間通過清晰的接口進行通信,降低模塊之間的耦合度。例如,硬件驅動模塊向上提供統一的接口,使得上層應用程序無需關心底層硬件的具體實現,便于硬件的更換和升級。

  • 分層架構:采用分層的設計思想,將固件分為不同的層次,如硬件抽象層(HAL)、中間件層、應用層等。HAL 層封裝了硬件相關的操作,為中間件層和應用層提供統一的硬件訪問接口;中間件層提供一些通用的功能和服務,如文件系統、網絡協議棧等;應用層實現具體的業務邏輯。這種分層架構使得系統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和可維護性。

  • 接口設計:設計良好的接口是實現可擴展固件架構的關鍵。接口應具有明確的功能定義、輸入輸出參數和錯誤處理機制。接口應盡量保持穩定,避免頻繁修改,以便于后續的功能擴展和模塊替換。

  • 插件機制:引入插件機制,允許在不修改核心固件的情況下,動態加載和卸載插件模塊。例如,在智能家居系統中,可以將不同的傳感器驅動和控制邏輯設計為插件模塊,用戶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選擇安裝相應的插件,實現系統功能的擴展。

問題 2:在資源受限的嵌入式系統中,如何進行性能優化?

解析:在資源受限的嵌入式系統中,性能優化至關重要,需從多個角度入手。

  • 算法優化

    • 選擇高效算法:根據具體應用場景,挑選時間復雜度和空間復雜度較低的算法。例如,在排序算法中,對于小規模數據,插入排序可能比快速排序更合適,因為插入排序的空間復雜度為(O(1)) ,且在數據基本有序時性能較好;而對于大規模數據,快速排序平均時間復雜度為(O(nlogn)),通常效率更高,但要注意其最壞時間復雜度為(O(n^2)) 。
    • 算法改進:對現有算法進行針對性改進,以減少計算量和內存占用。比如在圖像識別算法中,采用降維算法如主成分分析(PCA)對圖像數據進行預處理,降低數據維度,減少后續處理的數據量,從而提高算法執行速度。
  • 代碼優化

    • 減少內存訪問:合理安排數據結構和變量,減少內存讀寫次數。將頻繁訪問的變量定義為寄存器變量,讓編譯器將其存儲在寄存器中,加快訪問速度。例如在一個循環中頻繁使用的計數器變量,可聲明為register int count; 。
    • 內聯函數:對于一些短小且頻繁調用的函數,使用內聯函數。內聯函數在調用處直接展開代碼,避免了函數調用的開銷,如函數參數傳遞、棧幀創建與銷毀等。在 C 語言中,可以使用inline關鍵字聲明內聯函數。
    • 優化循環:減少循環嵌套層數,將循環不變量移出循環。例如,在一個多層循環中,如果有部分計算結果在每次循環中都不改變,就將這部分計算提到循環外面,避免重復計算。
  • 硬件資源利用

    • 合理分配內存:采用靜態內存分配和動態內存分配相結合的方式。對于大小和生命周期確定的變量,使用靜態內存分配,減少動態內存分配的開銷和內存碎片。同時,使用內存池技術,預先分配一塊較大的內存,當需要小塊內存時從內存池中獲取,避免頻繁的內存申請和釋放操作。
    • 優化中斷處理:精簡中斷服務程序(ISR),使其盡快完成關鍵操作后退出,避免長時間占用 CPU。將一些非關鍵的處理任務放到中斷處理完成后的后臺任務中執行。例如,在一個處理串口數據接收的中斷服務程序中,只負責將接收到的數據存儲到緩沖區,而對數據的解析和處理放在后臺任務中進行。
  • 系統層面優化

    • 任務調度優化:根據任務的實時性和重要性,合理設計任務調度算法。對于資源受限的系統,簡單的優先級調度算法可能就足夠,確保關鍵任務優先執行。同時,避免任務之間的資源競爭和死鎖,提高系統整體的運行效率。
    • 存儲優化:采用高效的存儲管理策略,如使用閃存轉換層(FTL)技術管理閃存存儲,提高閃存的讀寫效率和使用壽命。對于一些頻繁讀寫的數據,考慮使用緩存機制,減少對外部存儲設備的訪問次數。

九、新興技術與行業趨勢

9.1 RISC-V 架構

問題 1:簡述 RISC-V 架構的特點及優勢。

解析:RISC-V 是一種開源的指令集架構(ISA),具有以下特點和優勢:

  • 開源與可定制:RISC-V 指令集是開源的,任何人都可以免費使用、修改和擴展。這使得開發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定制指令集,開發出適合特定應用場景的處理器。例如,在物聯網設備中,可以定制精簡的指令集,減少處理器的面積和功耗;在高性能計算領域,可以擴展復雜的指令集以滿足計算需求。

  • 簡潔高效:RISC-V 指令集設計簡潔,基本指令數量較少,通常只有幾十條。這使得處理器的設計和實現相對簡單,降低了開發成本和功耗。同時,簡潔的指令集也有利于提高指令執行效率,減少指令譯碼和執行的時間。

  • 兼容性與擴展性:RISC-V 支持多種擴展指令集,如乘法除法擴展(M 擴展)、浮點運算擴展(F 擴展)等。不同的擴展指令集可以滿足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同時保持指令集的兼容性。這使得基于 RISC-V 架構的處理器可以應用于從低功耗物聯網設備到高性能服務器等廣泛的領域。

問題 2:在嵌入式系統中,RISC-V 架構與傳統架構(如 ARM)相比,有哪些機遇和挑戰?

解析

  • 機遇

    • 成本優勢:由于 RISC-V 的開源特性,企業在開發基于 RISC-V 架構的處理器時,無需支付高昂的授權費用,降低了硬件開發成本。這對于一些預算有限的初創企業和對成本敏感的應用場景(如物聯網終端設備)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 定制化潛力:RISC-V 的可定制性使得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產品的特點和需求,定制專屬的處理器架構。例如,在智能穿戴設備中,可以定制具有特定功能的指令集,優化設備的性能和功耗,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 創新空間:開源的 RISC-V 架構為學術界和產業界提供了廣闊的創新空間。研究人員可以基于 RISC-V 進行新的處理器架構研究和開發,推動技術的創新和發展,為嵌入式系統領域帶來新的解決方案和應用。
  • 挑戰

    • 生態系統不完善:與 ARM 相比,RISC-V 的生態系統還不夠成熟和完善。目前,支持 RISC-V 的開發工具、軟件庫和硬件平臺相對較少,這給開發者在開發過程中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例如,在開發基于 RISC-V 的嵌入式軟件時,可能會遇到缺乏合適的編譯器、調試工具和驅動程序等問題。
    • 人才短缺:由于 RISC-V 是一種相對較新的架構,熟悉 RISC-V 架構的專業人才相對較少。企業在招聘和培養相關人才方面可能會面臨一定的挑戰,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RISC-V 架構在嵌入式系統中的廣泛應用。
    • 兼容性問題:雖然 RISC-V 具有良好的擴展性,但不同企業定制的 RISC-V 指令集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可能導致軟件和硬件的兼容性問題。在開發跨平臺的嵌入式應用時,需要考慮如何解決不同 RISC-V 架構之間的兼容性問題,增加了開發的復雜性。

9.2 IoT 安全

問題 1:在物聯網(IoT)設備中,常見的安全威脅有哪些?

解析:隨著物聯網設備的廣泛應用,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常見的安全威脅包括:

  • 網絡攻擊

    • DDoS 攻擊:攻擊者通過控制大量的僵尸網絡,向物聯網設備發送海量的請求,使設備無法正常提供服務。例如,2016 年的 Mirai botnet 攻擊事件,大量物聯網設備(如攝像頭、路由器等)被感染,成為僵尸網絡的一部分,對目標網站發動 DDoS 攻擊,導致部分網站癱瘓。
    • 中間人攻擊:攻擊者在物聯網設備與服務器或其他設備之間的通信鏈路中進行竊聽和篡改。例如,在智能家居系統中,攻擊者通過中間人攻擊獲取用戶的控制指令,篡改指令內容,從而控制智能家居設備。
  • 數據泄露

    • 設備漏洞:物聯網設備可能存在軟件漏洞,攻擊者利用這些漏洞獲取設備中的敏感數據,如用戶的個人信息、設備的配置信息等。例如,一些智能攝像頭存在安全漏洞,攻擊者可以通過漏洞獲取攝像頭拍攝的視頻內容,侵犯用戶的隱私。
    • 數據傳輸不安全:如果物聯網設備在數據傳輸過程中沒有進行加密,數據可能被竊取或篡改。例如,在一些基于藍牙的物聯網設備中,藍牙通信數據未加密,攻擊者可以通過藍牙嗅探工具獲取通信數據。
  • 設備劫持

    • 惡意軟件感染:物聯網設備可能感染惡意軟件,如病毒、木馬等,導致設備被攻擊者控制。例如,一些智能門鎖設備感染惡意軟件后,攻擊者可以遠程控制門鎖,非法進入用戶家中。
    • 物理攻擊:攻擊者通過物理手段獲取物聯網設備的控制權,如拆解設備、讀取設備中的存儲芯片等。例如,在一些工業控制系統中,攻擊者通過物理攻擊獲取控制設備的權限,對工業生產造成破壞。
問題 2:如何保障物聯網設備的安全性?

解析:為保障物聯網設備的安全性,可采取以下措施:

  • 硬件安全

    • 安全芯片:在物聯網設備中集成安全芯片,如可信平臺模塊(TPM),用于存儲加密密鑰、數字證書等安全信息,提供硬件級別的加密和認證功能。例如,一些高端的物聯網設備使用 TPM 芯片來確保設備的身份認證和數據加密的安全性。
    • 防篡改設計:通過硬件設計,防止設備被物理攻擊和篡改。例如,采用特殊的封裝技術,使設備難以被拆解;在電路板上設置防篡改檢測電路,當設備被打開或篡改時,自動觸發安全機制,如擦除敏感數據。
  • 軟件安全

    • 加密技術:在數據傳輸和存儲過程中,使用加密技術對數據進行加密,確保數據的機密性和完整性。例如,采用 SSL/TLS 協議對物聯網設備與服務器之間的通信數據進行加密;使用 AES 等加密算法對設備中的存儲數據進行加密。
    • 漏洞管理:定期對物聯網設備的軟件進行漏洞掃描和修復,及時更新設備的固件和軟件版本。例如,設備制造商應建立完善的漏洞管理機制,及時發布軟件更新補丁,修復已知的安全漏洞。
  • 網絡安全

    • 訪問控制:實施嚴格的訪問控制策略,限制對物聯網設備的訪問權限。例如,采用用戶名和密碼認證、數字證書認證等方式,確保只有授權用戶可以訪問設備;設置不同的用戶權限,限制用戶對設備功能的操作權限。
    • 網絡隔離:將物聯網設備與其他網絡進行隔離,防止安全威脅的擴散。例如,在企業網絡中,將物聯網設備部署在專門的物聯網子網中,并通過防火墻等安全設備進行隔離,限制物聯網設備與企業內部網絡的通信。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news/895088.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news/895088.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news/895088.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1.攻防世界 baby_web

題目描述這里有提示&#xff0c;初始頁面 進入題目頁面如下 很簡潔的頁面只有一行HELLO WORLD ctrlu查看了源碼也沒有信息 用burp suite抓包&#xff0c;并發送到重放器 根據提示&#xff08;初始頁面&#xff09;修改訪問index.php文件 index.php index.php 是一種常見的…

什么是三層交換技術?與二層有什么區別?

什么是三層交換技術&#xff1f;讓你的網絡飛起來&#xff01; 一. 什么是三層交換技術&#xff1f;二. 工作原理三. 優點四. 應用場景五. 總結 前言 點個免費的贊和關注&#xff0c;有錯誤的地方請指出&#xff0c;看個人主頁有驚喜。 作者&#xff1a;神的孩子都在歌唱 大家好…

【機器學習】數據預處理之數據歸一化

數據預處理之數據歸一化 一、摘要二、數據歸一化概念三、數據歸一化實現方法3.1 最值歸一化方法3.2 均值方差歸一化方法 一、摘要 本文主要講述了數據歸一化&#xff08;Feature Scaling&#xff09;的重要性及其方法。首先通過腫瘤大小和發現時間的例子&#xff0c;說明了不同…

【AIGC】語言模型的發展歷程:從統計方法到大規模預訓練模型的演化

博客主頁&#xff1a; [小????????] 本文專欄: AIGC | ChatGPT 文章目錄 &#x1f4af;前言&#x1f4af;語言模型的發展歷程&#xff1a;從統計方法到大規模預訓練模型的演化1 統計語言模型&#xff08;Statistical Language Model, SLM&#xff09;&#xff1a;統…

高效知識管理與分類優化指南:從目錄設計到實踐應用

摘要 本文旨在幫助讀者在信息爆炸時代構建高效的知識管理體系&#xff0c;提供了知識收藏目錄、瀏覽器書簽和電腦文件夾的優化分類方案。知識收藏目錄方案包括工作與項目、記錄與日常、知識管理等八大類&#xff0c;具有邊界清晰、擴展靈活、貼合實際場景等優勢。瀏覽器書簽分類…

OpenAI 實戰進階教程 - 第十二節 : 多模態任務開發(文本、圖像、音頻)

適用讀者與目標 適用讀者&#xff1a;已經熟悉基礎的 OpenAI API 調用方式&#xff0c;對文本生成或數據處理有一定經驗的計算機從業人員。目標&#xff1a;在本節中&#xff0c;你將學會如何使用 OpenAI 提供的多模態接口&#xff08;圖像生成、語音轉錄等&#xff09;開發更…

Java面試題2025-JVM

JVM 1.為什么需要JVM&#xff0c;不要JVM可以嗎&#xff1f; 1.JVM可以幫助我們屏蔽底層的操作系統 一次編譯&#xff0c;到處運行 2.JVM可以運行Class文件 2.JDK&#xff0c;JRE以及JVM的關系 3.我們的編譯器到底干了什么事&#xff1f; 僅僅是將我們的 .java 文件轉換成了…

Deepseek的MLA技術原理介紹

DeepSeek的MLA(Multi-head Latent Attention)技術是一種創新的注意力機制,旨在優化Transformer模型的計算效率和內存使用,同時保持模型性能。以下是MLA技術的詳細原理和特點: 1. 核心思想 MLA技術通過低秩聯合壓縮技術,將多個注意力頭的鍵(Key)和值(Value)映射到一…

QML初識

目錄 一、關于QML 二、布局定位和錨點 1.布局定位 2.錨點詳解 三、數據綁定 1.基本概念 2.綁定方法 3.數據模型綁定 四、附加屬性及信號 1.附加屬性 2.信號 一、關于QML QML是Qt框架中的一種聲明式編程語言&#xff0c;用于描述用戶界面的外觀和行為&#xff1b;Qu…

java項目之美妝產品進銷存管理系統的設計與開發源碼(ssm+mysql)

項目簡介 美妝產品進銷存管理系統的設計與開發實現了以下功能&#xff1a; 美妝產品進銷存管理系統的設計與開發的主要使用者分為管理員登錄后修改個人的密碼。產品分類管理中&#xff0c;對公司內的所有產品分類進行錄入&#xff0c;也可以對產品分類進行修改和刪除。產品管…

Python(pymysql包)操作MySQL【增刪改查】

下載pymysql&#xff1a; pip install pymysql 在MySQL中創建數據庫&#xff1a;unicom create database unicom DEFAULT CHARSET utf8 COLLATE utf8_general_ci;use unicom; 在unicom中創建數據表&#xff1a;admin create table admin(id int not null primary key auto_i…

日志2025.2.9

日志2025.2.9 1.增加了敵人揮砍類型 2.增加了敵人的死亡狀態 在敵人身上添加Ragdoll&#xff0c;死后激活布偶模式 public class EnemyRagdoll : MonoBehaviour { private Rigidbody[] rigidbodies; private Collider[] colliders; private void Awake() { rigidbodi…

HTTP無狀態的概念以及對后端服務的設計會產生的影響

HTTP無狀態(Statelessness) 是指每個HTTP請求都是獨立的,服務器不會記住或依賴于前一個請求的任何信息。每次請求的處理都與其他請求沒有直接關系。也就是說,服務器在處理請求時,不會存儲關于客戶端狀態的信息。 一、HTTP無狀態的具體含義 ①每個請求獨立:每個請求包含了…

操作系統—進程與線程

補充知識 PSW程序狀態字寄存器PC程序計數器&#xff1a;存放下一條指令的地址IR指令寄存器&#xff1a;存放當前正在執行的指令通用寄存器&#xff1a;存放其他一些必要信息 進程 進程&#xff1a;進程是進程實體的運行過程&#xff0c;是系統進行資源分配和調度的一個獨立單位…

python:面向對象案例烤雞翅

自助烤雞翅的需求&#xff1a; 1.烤雞翅的時間和對應的狀態&#xff1a; 0-4min :生的 4-7min:半生不熟 7-12min&#xff1a;熟了 12min以上&#xff1a;烤糊了 2.添加調料&#xff1a; 客戶根據自己的需求添加 定義烤雞翅的類、屬性和方法&#xff0c;顯示對象的信息 …

【基于SprintBoot+Mybatis+Mysql】電腦商城項目之上傳頭像和新增收貨地址

&#x1f9f8;安清h&#xff1a;個人主頁 &#x1f3a5;個人專欄&#xff1a;【Spring篇】【計算機網絡】【Mybatis篇】 &#x1f6a6;作者簡介&#xff1a;一個有趣愛睡覺的intp&#xff0c;期待和更多人分享自己所學知識的真誠大學生。 目錄 &#x1f680;1.上傳頭像 -持久…

Windows下ollama詳細安裝指南

文章目錄 1、Windows下ollama詳細安裝指南1.1、ollama介紹1.2、系統要求1.3、下載安裝程序1.4、安裝步驟1.5、驗證安裝1.6、環境變量配置1.7、模型選擇與安裝【deepseek 示例】1.7.1、拉取并運行模型1.7.2、進階使用技巧 1、Windows下ollama詳細安裝指南 1.1、ollama介紹 olla…

10vue3實戰-----實現登錄的基本功能

10vue3實戰-----實現登錄的基本功能 1.基本頁面的搭建2.賬號登錄的驗證規則配置3.點擊登錄按鈕4.表單的校驗5.賬號的登錄邏輯和登錄狀態保存6.定義IAccount對象類型 1.基本頁面的搭建 大概需要搭建成這樣子的頁面: 具體的搭建界面就不多講。各個項目都有自己的登錄界面&#…

RestTemplate Https 證書訪問錯誤

錯誤信息 resttemplate I/O error on GET request for “https://21.24.6.6:9443/authn-api/v5/oauth/token”: java.security.cert.CertificateException: No subject alternative names present; nested exception is javax.net.ssl.SSLHandshakeException: java.security.c…

講人話的理解ai學習原理

通過把各種東西打上分數標簽存起來。ai不花算力是不可能的&#xff0c;需要巨大的算力&#xff0c;需要要大量gpu芯片&#xff0c;如果大大降低成本&#xff0c;就需要蒸餾別人成果&#xff0c;把這些參數偷偷弄過來。 比如”貓睡在石頭上感覺很涼快&#xff0c;很舒服&#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