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財政部發布了《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并從2024年1月1日開始實施,標志著數據資產正式納入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這一舉措被視為數據資產從理論走向實踐的重大一步。
數據資產入表對城投運營模式的影響
隨著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和國家政策的調整,房地產行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這種變革不僅體現在市場供需關系、房價波動等表面現象上,更深入到行業的核心要素和運營模式。對于長期依賴土地要素生存的地方城投公司來說,這種變革無疑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在過去,土地是房地產開發的基石,是城投公司獲取利潤的主要來源。然而,隨著土地資源的日益稀缺和國家對土地市場的嚴格調控,單純依賴土地轉讓和開發的模式已經難以為繼。這要求城投公司必須尋找新的增長點和發展方向。
同時,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數據資源的日益豐富,數據資產正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數據資產具有可復制、可共享、高增長潛力等特點,能夠為城投公司提供全新的商業模式和盈利途徑。通過將數據資產納入資產負債表,城投公司可以更好地評估和管理自身的資產,實現資產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數據資產的引入有助于城投公司向科創型企業轉型。通過深度挖掘數據資源,城投公司可以開發出更具創新性和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滿足市場的多元化需求。同時,數據資產還可以為城投公司提供更加精準的市場分析和決策支持,幫助其更好地把握市場機遇和應對風險。
隨著數據資產納入資產負債表,它將成為新的融資標的,有助于城投公司增厚資產、拓寬融資渠道,并推動其向科創型企業轉型。
數據資產--融資的新基石
根據《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企業在編制資產負債表時,需根據重要性原則并結合實際情況,在“存貨”、“無形資產”和“開發支出”等項目下增設“數據資源”子項,以反映數據資源的賬面價值。這一規定將數據資產從自然資源轉化為經濟資產,預示著它將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生產要素,并為政企報表及財政收入提供有力支撐。此外,數據資產的入表將使其具備現實價值,類似于土地資產,可以進行獨立融資,從而極大地拓寬了企業的融資渠道。
數據產權融資的先行探索
2022年11月,國家知識產權局確定了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深圳等8個地區作為數據知識產權工作的試點。這些地方從制度構建、登記實踐等方面開展了積極的數據知識產權地方試點工作。目前,江蘇、浙江、北京和深圳已發布相關法律文件,明確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證書作為數據持有的合法憑證,并鼓勵其在數據交易、收益分配和權益保護中的應用,數據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作為一種創新型融資方式,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應用。
多個企業成功利用數據知識產權進行質押融資。例如,江蘇金視傳奇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其數據知識產權與蘇州銀行簽訂質押融資合作協議,獲得500萬元貸款;江蘇振邦智慧城市信息系統有限公司和江蘇羅思韋爾電氣有限公司也分別以其數據知識產權成功質押融資1000萬元。此外,宿遷易通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南京銀行泰州分行以及貴州東方世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也在這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這些案例不僅展示了數據資產融資的可行性,也為其在未來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基礎。
布局數據資產賽道--地方城投的新機遇
隨著數據資產正式納入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地方融資平臺如城投等迎來了轉型的契機。通過以“數據要素”為核心,這些平臺可以逐步減少對“土地要素”的依賴,并轉變融資方式,從傳統的代建融資轉向“要素資本”融資。這種轉變不僅有助于平臺實現深層次、全方位的轉型,還促使企業向“科創型”平臺邁進,深入挖掘數據資源的場景價值。
今年以來,多個地區的數據集團積極爭奪政府公共數據和大數據經營權,旨在布局數據經營業務。據統計,目前已有23家省級和12家地市級的數據公司參與其中。
然而,調查顯示,盡管大量數據集中在央企和國企手中,并擁有相應的經營權,但仍有部分數據未能得到有效利用。這表明,數據經濟業務是場景驅動型的,除了數據質量不高的問題外,數據應用場景的挖掘也顯得尤為關鍵。為此,未來應根據政策指導,逐步加強央國企在數據應用和數據要素價值探索方面的努力,以充分釋放數據資產的潛力。
同時,要實現從土地要素到數據資產的轉型并不容易。城投公司需要克服技術、人才、管理等多方面的挑戰。為此,城投公司需要加大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的投入力度,積極引進和培育具備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的高端人才。同時還需要完善內部管理機制和市場開拓策略以適應新的市場環境和商業模式。
綜上所述,房地產行業整體態勢的根本性轉變要求地方城投公司必須及時調整運營模式和戰略方向。通過布局數據資產賽道、挖掘數據資源價值、向科創型企業轉型等方式來應對變革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并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