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領域風起云涌的今天,一場驚心動魄的竊密事件悄然發生,涉及華為WIFI6芯片技術的商業秘密被竊取,案中主謀竟然是一位曾在華為海思擁有重量級地位的技術大佬。本文將深入挖掘這起事件的來龍去脈,探討竊密者的背叛和華為的技術守護。
-01-
故事的開始可以追溯到2021年3月,一個新興的高端芯片設計服務商悄然崛起——尊湃通訊公司。創始人張某,曾是華為海思的重量級人物,一位21級專業技術專家。公司的目標很明確,專注于提供家庭及企業高性能、全生態智慧場景芯片組及解決方案,主攻無線終端設備芯片。
盡管公司成立時間并不久,但張某的背景讓他迅速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目光。據悉,他離開華為前,應該簽署了競業協議,但是選擇繼續在半導體行業發展。這或許是一個正常的職業選擇,然而,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
-02-
尊湃通訊公司在2023年4月陷入沉寂,卻在這個時候,上海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總隊通報了一起竊密案件。案件共抓獲14人,其中主犯張某和劉某等4人被列為商業秘密主犯,其余10人已經取保候審。調查還查扣了存儲侵權芯片技術的服務器7臺。
-03-
據公安局通報顯示,本案涉及的是華為WIFI6芯片技術,而涉案公司的芯片已經成形,即將進入量產階段。華為WIFI6技術一直以來都備受矚目,作為全球WIFI6標準主要貢獻者,其專利實力在行業內名列前茅。華為在Wi-Fi 6領域共申請了超過6600個專利,獲得批準的有近1900個,占比高達29%。在Wi-Fi 7領域更是遙遙領先,專利達到482項,直逼全球第一。
這一實力的背后,是華為在Wi-Fi技術領域的深耕和創新。公司去年將WIFI6技術專利加入到了Sisvel的專利池,為每一臺設備定價0.5美元。這意味著,任何使用WIFI6技術的設備都需要向華為支付專利費。據了解,這已經成為華為一個可觀而持續的收益來源。
在這個背景下,尊湃通訊公司的竊密行動顯得更加令人費解。張某離開華為后,竟然選擇了這樣一種方式發展自己的公司,不僅挖走了高薪的技術人才,還通過摘抄、截屏等手段盜取華為的芯片技術。這種做法無疑是不道德的,更是對競爭市場的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04-
竊取的華為WIFI6芯片技術已經成形并即將投入量產,如果不是華為及時發現并采取行動,后果將不堪設想。華為在WIFI6領域的專利實力讓其在市場上占據領先地位,任何未經授權就突然宣布自研WIFI6或WIFI7芯片的公司,都有可能面臨侵權的指控。
市場上主流的WIFI6芯片品牌有高通、博通、聯發科、華為等。華為的麒麟W650和凌霄650等系列Wi-Fi6芯片已經廣泛部署到多款路由器和終端設備上。雖然Wi-Fi6芯片的制造工藝并不特別先進,但由于采用了28nm、22nm、16nm或更高規格的工藝制程,其他公司想要繞開華為專利幾乎是不可能的。
-05-
在這場竊密風波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家公司的不正當競爭,更是科技領域內的誘惑與責任的較量。華為WIFI6技術的背后是公司多年來的深耕與創新,而竊取這一技術的行為不僅損害了市場秩序,也將對整個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
作為科技公司,競爭是正常的,但應該是在合法、道德的框架內進行。對于竊取商業秘密的行為,社會與法律都應該給予嚴厲的制裁。這不僅是一場公司之間的競爭,更是一場對科技創新和商業道德的考驗。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以及一家企業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行業中要如何守住自己的核心技術。
參考:
尊湃通訊公司竊密曝光,發現繞不過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