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P地址和端口號
1.1、IP地址
- 定義:用于在網絡中唯一標識設備的地址。
- 格式:通常由四個數字組成,以點分十進制表示,例如:192.168.0.1。(IPv4)
- 作用:允許網絡中的設備相互通信,通過IP地址可以定位到特定的設備。
1.2、端口號
- 定義:用于標識設備上特定進程的數字。
- 范圍:從0到65535。其中,0到1023為系統保留端口,用于特定的網絡服務(如HTTP、HTTPS等);其他端口可由用戶自定義,用于不同的應用程序或服務。
- 作用:在網絡通信中,與IP地址結合使用,用于指定發送或接收數據的特定進程。確保數據能夠準確地到達目標服務或應用程序。
1.3、總結
????????IP地址和端口號共同構成了網絡通信的基礎。IP地址負責定位到網絡中的設備,而端口號則負責定位到設備上的特定服務或進程。在進行網絡通信時,發送方需要知道接收方的IP地址和端口號,以確保數據能夠正確地到達目的地。
????????此外,端口還可以分為物理端口和邏輯端口。物理端口是實際存在的硬件接口,如計算機的USB接口、網絡接口等。而邏輯端口則是邏輯上用于區分不同服務的端口,它們不對應物理設備上的具體接口,而是用于在網絡通信中區分和識別不同的服務。
示例1:
示例2:
2、公網IP和局域網IP
????????公網IP和局域網IP(內網IP)是兩種不同類型的IP地址,它們在網絡通信中各有其特定的作用。
2.1、公網IP(Public IP)
- 定義:公網IP地址是由Internet網絡信息中心(Inter NIC)負責分配,并分配給注冊并向Inter NIC提出申請的組織機構。這些IP地址是全球唯一的,用于在Internet上直接訪問和識別設備。
- 特點:
- 唯一性:每個公網IP地址在全球范圍內都是唯一的,不會分配給兩個不同的設備。
- 數量限制:公網IP地址是有限的,不能無限制地分配給所有用戶。通常,它們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則進行分配。
2.2、局域網IP(Local IP或私有IP)
- 定義:局域網IP地址屬于非注冊地址,專門為組織機構的內部網絡使用。這些地址通常用于局域網內的設備間通信,而不是用于在Internet上進行通信。
- 特點:
- 非唯一性:局域網IP地址在內部網絡中是唯一的,但在Internet上不是唯一的。不同的內部網絡可以使用相同的局域網IP地址范圍,而不會發生沖突。
- 數量限制:局域網IP地址在理論上可以是無限的,因為它們是專門為內部網絡設計的,不需要全球唯一性。
2.3、總結
????????公網IP地址用于Internet上的設備識別和通信,具有全球唯一性和訪問權限。而局域網IP地址用于內部網絡的通信,具有非唯一性和內部訪問權限。兩者在網絡通信中各自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確保設備能夠在不同的網絡環境中進行通信和連接。
3、局域網IP如何訪問Internet
3.1、訪問原理
??????? 局域網IP不能直接訪問Internet,但可以借助具有公網IP的設備進行中轉。如下圖所示:
- 在家里,在公司里,只有路由器才有公網IP
- 其他電腦只有局域網IP,比如192.18.x.x
- 家里的電腦,公司的電腦,IP都是192.168.0.100,但是它們并沒有沖突:因為它們處于不用的局域網
- 局域網里的電腦要訪問公網,怎么辦?要路由器幫忙!
3.2、訪問流程
(1)通過路由器訪問公網IP流程:
- 主機A的局域網IP是10.1.1.100,它使用端口1025,去訪問公網211.100.7.34
- 但是它沒有公網IP,跟路由器說:哥們,幫幫忙
- 路由器就把數據包里的(10.1.1.100:1025)改成自己的IP和端口(162.105.176.65:16384),發出偽造的數據包
- 服務器收到后,返回數據給路由器(162.105.176.65:16384)
- 路由器收到數據后查表:
- 這是主機A要我取的數據
- 于是把數據包里的目的(162.105.176.65:16384)改為(10.1.1.100:1025)
- 并發給主機A
- 主機A收到數據
(2)由以上流程可知:
- 局域網的電腦,借助路由器,可以訪問公網
- 需要局域網內的電腦主動發起網絡連接
- 公網無法主動訪問局域網內的電腦:
- 公網主動訪問路由器時
- 路由器:你訪問誰呢?在路由器里都沒有記錄,丟掉
- 這可以保護局域網內的電腦,比如前兩年爆發的勒索病毒
4、不同局域網內的設備通信
(1)假設在局域網內有開發板,另一個局域網內有手機,兩者均連接可上網的路由器。如下圖所示:
(2)請問手機怎么才能訪問到開發板?
- 硬件上:中間需要加上服務器,如下圖所示。
- 協議上:有很多選擇,例如MQTT,它更適合物聯網。
訪問流程:
- 手機發送數據包給服務器
- 開發板訪問服務器拿到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