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考試大綱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本專業的專業課程考試為“計算機軟件基礎”和“計算機硬件基礎”兩門課程的組合試卷,卷面總分200分,時間150分鐘,考試方式為筆試。考試可攜帶計數器,但禁止攜帶文曲星、商務通等帶有記憶功能的電子工具。
課程Ⅰ:計算機軟件基礎
一、課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掌握計算語句頻度和估算算法時間復雜度的方法。
(2)了解線性表的邏輯結構特性,熟練掌握在順序表及各種鏈表結構中實現線性表操作的基本方法。
(3)熟練掌握棧和隊列的順序表示、鏈表表示以及相應操作的實現,并能正確應用它們解決實際問題。。
(4)理解串的基本操作的定義,掌握在串的順序存儲結構上實現串的各種操作的方法。
(5)理解數組的概念,了解特殊矩陣的壓縮存儲方法。
(6)了解樹和森林的概念和性質;熟練掌握二叉樹的結構特性及二叉樹的遍歷方法;掌握建立哈夫曼樹和哈夫曼編碼的方法。
(7)理解圖的基本概念,熟悉圖的各種存儲結構及其構造算法;熟練掌握圖的兩種搜索路徑的遍歷。
(8)理解構造最小生成樹、求解單源點最短路徑問題和求AOV網絡的拓撲排序的方法;了解求解關鍵路徑的方法。
(9)熟練掌握順序表、二叉排序樹和哈希表的查找算法及其性能分析方法。
(10)掌握插入排序、交換排序、選擇排序、歸并排序的方法及其性能分析方法;了解基數排序方法及其性能分析方法。
二、考試范圍及考試要求:
考試范圍:
(1)數據結構基本概念;算法及算法分析。
(2) 線性表的定義、性質;線性表的順序和鏈式存儲結構。
(3)棧和隊列的定義及特點;棧的順序和鏈接存儲表示;隊列的順序和鏈接存儲表示。
(4)串的概念;串的存儲結構;串的運算。
(5)數組的定義和順序存儲方式;特殊矩陣、稀疏矩陣的壓縮存儲。
(7)樹和森林的概念(樹的定義、性質及運算);二叉樹的定義、性質及運算;二叉樹的存儲結構(順序、鏈式表示);遍歷二叉樹;二叉線索樹;樹的存儲結構;樹、森林與二叉樹的轉換;遍歷樹;遍歷森林;哈夫曼樹。
(8)圖的基本概念;圖的存儲結構(鄰接矩陣、鄰接表及有向圖十字鄰接表);圖的遍歷(深度優先搜索、廣度優先搜索);最小生成樹(kruskul算法、prim算法);最短路徑(dijkstra算法、floyd算法);AOV網絡與拓撲排序;AOE網絡與關鍵路徑。
(9)線性表的查找;樹表查找;哈希表查找。
(10) 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希爾排序);交換排序(起泡排序、快速排序);選擇排序(直接選擇排序、堆排序);歸并排序;基數排序。
考試要求:本專業的考生應達到對課程的了解、理解和掌握三個層次。三個層次的含義分別是:
1.掌握:要求考生能夠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練掌握所學內容,并能夠用其知識分析、設計和解答相關的應用問題。
2.理解:要求考生能夠較好地理解所學內容,并且能夠做簡單的分析。
3.了解:要求考生能夠一般地了解所學的內容。
三、試題內容結構、比例:
單選題(30%)、填空題(20%)、綜合應用題(30%)、算法設計題(20%)。
四、參考教材:(教材名、作者、出版社)
數據結構(C語言版),嚴蔚敏等,清華大學出版社
課程Ⅱ:計算機硬件基礎
一.課程基本要求:
1.基礎知識 計算機中的數制,二進制數、 十進制數、 十六進制數及數制之間的轉換。無符號二進制數及有符號二進制數原碼、反碼、補碼的表示。BCD碼及ASCII碼的表述。
2.基本邏輯門及常用邏輯部件
3.掌握:微型計算機的基本結構 工作過程 存儲器的組織。
理解: 時鐘周期、指令周期、 總線周期 存儲器讀周期、存儲器寫周期 。
4.掌握:8086系列CPU主要寄存器的結構、功能和用法; 內部總線、 外部總線、 常用系統總線及各種總線數據位的寬度。了解:8088外部引腳及其功能。
5.掌握:存儲器分類 隨機存儲器(靜態RAM,動態RAM,)的工作原理、 只讀存儲(ROM,PROM,EPROM,)的工作特點 ;常用存儲器芯片。理解:存儲器與CPU的連接及容量擴展。
6.理解:匯編語言的功能、特點和用法;匯編語言與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的關系。
7.掌握:匯編語言中各進制數的含義、用途和互相變換
8.掌握:各種尋址方式的格式和用法。DEBUG調試程序的功能、命令和用法。
9.掌握:數據傳送指令、算術運算指令、邏輯運算指令、字符串及轉移指令的格式和用法及支持的尋址方式。
10.順序程序、分支程序、循環程序的設計。
11.硬件中斷和相應指令的功能和用法及支持的尋址方式,以及對標志位的影響;過程的功能、用途和適用范圍;中斷程序和過程的異同.
12.掌握:常用偽指令的功能和用法,能編寫完整匯編語言程序。
二.考試的范圍及考試要求:
1.基礎知識 計算機中的數制,二進制數、 十進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