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分享了笨方法學習編程,今天就讓我們通過實戰來接觸python,掌握專業術語“變量”的概念吧
python 中的變量的基本概念和初中代數的方程式X的概念是一樣的,只是在計算機程序當中這個X不僅僅可以代表一個數字,還可以代表一段文字或者任何其他的類型的東西。那么變量在我們編寫代碼的時候如何用以及為什么要用呢?下面通過一個小例子來具體介紹給大家
首先我打開Notepad++這個工具,新建一個文本寫入我們的python代碼如下圖所示
print(3+7)
print((3+7)*2)
print(((3+7)*2)-5)
print(((3+7)*2)-5+100)
看我這幾行代碼,“print”這個命令可以讓我們執行程序的時候顯示它括號里面的結果,程序是從上往下運行的,所以將來我運行這段代碼的時候,第一行顯示的結果就是10,依次類推,第二行,第三行,第四行,都會顯示出計算結果。這里 星號 代表乘法的意思。通過運行程序我們可以得到如下結果: 10 20 15 115
思考一下,當我們寫這段代碼的時候 3+7 這個計算寫了4次,如果我們設計一個程序的時候,某段代碼需要重復地寫上100次或者1000次呢?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運用變量這個東西了。下面我修改一下這段代碼:
a = 3+7
print(a)
print(a*2)
print((a*2)-5)
print((a*2)-5+100)
再次運行結果:
這里 a 就代表了一個變量,類似我們初中時學過的“假設X=1”。在計算機程序中變量本身就是一個字母或者符號,把程序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值記錄下來,可以重復的去使用它。需要我們注意的是 這里的 “=”號 并不是我們數學中等于號的意思,而是代表賦值的意思,可以理解為這個變量中有什么。變量就像杯子一樣,里面可以盛水 可樂 雪碧,而杯子本身不等于水,水和杯子是兩碼事。
python中調用變量的時候不能給它加上任何的符號,如下面的代碼所示
思考一下,上面圖片中的代碼執行之后會出現什么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