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組成
CPU
cpu就是中央處理器,英文為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一般我們需要知道以下幾點即可:
-
主頻
CPU的主頻,即CPU內核工作的時鐘頻率(CPU Clock Speed),通常所說的某某CPU是多少兆赫的,而這個多少兆赫就是“CPU的主頻”。例如: AMD 銳龍5 1600: 主頻為3.2GHz,代表其運算速度為CPU 每秒執行32億條指令
-
核心數(Die)
CPU的核心數是指物理上,也就是硬件上存在著幾個核心。比如,雙核就是包括2個相對獨立的CPU核心單元組,四核就包含4個相對獨立的CPU核心單元組,等等,依次類推。
現在大家總是聽到四核八線程這樣的配置,理論上一個CPU核心單元對應一條線程,但是由于超線程技術的完善,一個CPU可以同時對應多個線程。 -
功耗
制程工藝是指在生產CPU過程中,集成電路的精細度,也就是說精度越高,生產工藝越先進。在同樣的材料中可以制造更多的電子元件,連接線也越細,精細度就越高,CPU的功耗也就越小。比如現在主流的14nm、10nm,這些就是指工藝程度。一般來說,由于價格,晶元大小的限定,導致CPU需要在工藝上不斷提升。
-
緩存(cache)
L1 — 一級緩存
L2 — 二級緩存
L3 — 三級緩存一般來說緩存越高越好,但是純粹為了追求緩存是不切合實際的。L1->L2->L3對CPU的影響力是越來越小,L1離CPU最近影響力最大,一般來說L1的值 < L2的值 < L3的值。
例如: L1為1M,L2為4M,L3為12Mcache的加速原理就是CPU會把內存中的數據存放到cache中,下一次CPU再用的時候就可以直接到cache中讀取,而且cache的存取速度要大于內存的。
-
針腳
目前CPU都采用針腳式接口與主板相連,而不同的接口的CPU在針腳數上各不相同。目前AMD的CPU和Intel的CPU是不兼容的因為針腳連接方式不同。
RAM
- RAM中文為隨機存儲儲存器,英文全稱為Random Access Memory.一般通俗叫法為內存條。
- 內存條的特點
斷電后數據將銷毀,也就是為什么我們重啟電腦后,內存又恢復滿血的原因。 - 內存條的種類
- DDR2
- 333MHz
- 400MHz
- 667MHz
- 800MHz
- 1066MHz
- DDR3
- 1066MHz
- 1333MHz
- 1600MHz
- DDR4
- 2138MHz
- 2400MHz
- 2666MHz
- 2800MHz
- 3000MH
- DDR2
ROM
ROM中文為只讀存儲器,英文全稱為Read Only Memory。
一般目前在手機,嵌入中比較常見。
SATA
串行ATA(Serial ATA: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是一種計算機總線,負責主板和大容量存儲設備(如硬盤及光盤驅動器)之間的數據傳輸,主要用于個人計算機。
目前SATA的速度為:
- SATA1代 1.5Gbit/s 大約 150MB/s
- SATA2代 3Gbit/s 大約 300MB/s
- SATA3代 6Gbit/s 大約 600MB/s
硬盤
硬盤英文名為disk。
- Disk種類
- HDD 機械硬盤
- 一般筆記本機械硬盤為2.5英寸,臺式機為3.5英寸。
- 緩存,HDD的緩存越大越好
- 轉速,現在主流是5400和7200兩檔,越大越好
- SSD 固態硬盤
SSD的好壞一般是看顆粒的種類,如下- SLC 最好的顆粒,讀寫次數最多,壽命很長
- MLC 中等的顆粒,讀寫次數中等,壽命相對較長
- TLC 最次的顆粒,讀寫次數少,壽命比較短,易壞
- HDD 機械硬盤
隨著SSD性能不斷暴漲,SATA3.0接口僅6Gb/s理論傳輸速度無疑阻礙了SSD性能的發揮,新的SATA接口遲遲未到的情況下,新一代M.2接口就已經從幕后走向臺前。M.2接口(原NGFF,Next Generation Form Factor)。
M.2規格
- 2242 => 22mm X 42mm
- 2260 => 22mm X 60mm
- 2280 => 22mm X 80mm
目前M.2可以走SATA或者PCIE,如果走PCIE總線,那么它就是NVMe。
NVMe全稱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非易失性存儲器標準,是使用PCI-E通道的SSD一種規范。
PCIE
PCI Express,簡稱PCI-E,官方簡稱PCIe,是計算機總線PCI的一種。
各式不同的PCI Express插槽(由上而下:x4, x16, x1,x16,x8)
- 二代
- x1 - 500MB/S
- x4 - 2GB/s
- x8 - 4GB/s
- x16 - 8GB/s
- 三代
- x1 - 1GB/S
- x4 - 4GB/s
- x8 - 8GB/s
- x16 - 16GB/s
南橋,北橋
-
北橋
靠近CPU的為北橋,負責高速通信,如它主要負責CPU與*內存之間的數據交換,并控制 AGP、PCI數據在其內部的傳輸 -
南橋
遠離CPU的為南橋,南橋芯片主要是負責I/O接口等一些外設接口的控制、IDE設備的控制及附加功能等等。 -
PCH
目前比較新的主板都將南橋和北橋合并就叫PCH(是Intel公司的集成南橋),它既是南橋也是北橋所以大家不必深究到底是什么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