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圓周率是3.1415926也就是π,但你有沒有想過,圓周率是怎么算出來的呢?
這個是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發明的算圓周率的方法,公式為:π=4(1-1/3+1/5+1/7+1/9-1/11……),其中,分母每次加2,加減輪流進行運算,算的次數越多,就越接近π,現在,我們就來用Python編一個程序來幫助我們算圓周率,來看代碼!
π = 0 #初始化
number = 3
N = int(input('請輸入循環多少次(10萬起步):'))#10萬起步是因為10萬次才算得準
if N < 100000:
N = 100000
π = 1 - 1/number#公式最前面的1-1/3部分
for i in range(N):
number = number + 2#number每次都加2
π = π + 1/number
number = number + 2
π = π - 1/number
π = π*4#不要忘記*4!
print('進行'+ str(N) +'次運算后
10萬起步是因為對于這中簡易版代碼來說才能算到3.1415,后面的就不準確了,這是代碼的明顯缺點,我為了讓他算準可是算到了1億呢,電腦都算了老半天。
不過,圓周率算法有好幾種,你自己慢慢嘗試編出其他方法。(此處建議大家百度)
最后,致敬祖沖之、劉徽、阿基米德等,他們在那個沒有電腦的時代把圓周率算到了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難度極其龐大,用電腦算1億次以上才能算到的結果,他們用筆算到了,雖然方法不一樣,但已經很了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