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碼如下:
1?#!/bin/bash
2?i=0;
3?str=""
4?arr=("|"?"/"?"-"?"\\")
5?while?[?$i?-le?100?]
6?do
7?let?index=i%4
8?let?indexcolor=i%8
9?let?color=30+indexcolor
10?printf?"\e[0;$color;1m[%-100s][%d%%]%c\r"?"$str"?"$i"?"${arr[$index]}"
11?sleep?0.1
12?let?i++
13?str+='='
14?done
15?printf?"\n"
沒錯代碼就這么簡單?其實前面的都差不多就是下面的輸出時顏色控制線面我們就介紹一下顏色控制的原理
終端的字符顏色由轉義序列(Escape?Sequence)控制,是文本模式下的系統顯示功能,與具體語言無關。轉義序列以控制字符'ESC'開頭。該字符的ASCII碼十進制表示為27,十六進制表示為0x1B,八進制表示為033。多數轉義序列超過兩個字符,故通常以'ESC'和左括號'[‘開頭。該起始序列稱為控制序列引導符(CSI,Control?Sequence?Intro),通由‘\033['或‘\e['代替。
通過轉義序列設置終端顯示屬性時,可采用以下格式:
1?\033[?Param?{;Param;…}m?或?\e[?Param?{;Param;…}m
其中,‘\033['或‘\e['引導轉義序列,‘m'表示設置屬性并結束轉義序列。Param為屬性值,{…}表示可選(多個參數之間用分號隔開,與順序無關)。?轉義序列相關的常用參數如下(通過man?console_codes命令可查看更多的參數描述):
顯示:?0(默認)、1(粗體/高亮)、22(非粗體)、4(單條下劃線)、24(無下劃線)、5(閃爍)、25(無閃爍)、7(反顯、翻轉前景色和背景色)、27(無反顯)
顏色:?0(黑)、1(紅)、2(綠)、?3(黃)、4(藍)、5(洋紅)、6(青)、7(白)
前景色為30+顏色值,如31表示前景色為紅色;背景色為40+顏色值,如41表示背景色為紅色。
設置格式:
\033[顯示方式;前景色;背景色m輸出字符串\033[0m?或
\e[顯示方式;前景色;背景色m輸出字符串\033[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