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對象分析首要的工作,是建立問題域的對象模型。
這個模型描述了現實世界中的“類與對象”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表示了目標系統的靜態數據結構。靜態數據結構對應用細節依賴較少,比較容易確定。因此,用面向對象方法開發絕大多數軟件時,都首先建立對象模型,然后再建立另外兩個子模型。
對象模型通常有5個層次。典型的工作步驟是:
首先確定對象類和關聯(因為它們影響系統整體結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于大型復雜問題還要進一步劃分出若干個主題;
然后給類和關聯增添屬性,以進一步描述它們;
接下來利用適當的繼承關系進一步合并和組織類。
而對類中操作的最后確定,則需等到建立了動態模型和功能模型之后,因為這兩個子模型更準確地描述了對類中提供的服務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