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偶見一篇新聞報道,題為“清華北大成美博士生“培養基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文章說:“中國送出的留學人員總數位于世界首位,清華北大成為美國博士生最大來源學校。截至2011年,中國已送出224.51萬留學人員,大約只有81.84萬人回國”,文章又說:“在留學生回國方面,2002年在美國拿到科學和工程博士學位的外國留學生,到2007年仍滯留在美國的比例,所有國家中以中國比例最高,達92%”。為何有如此多的“高端人才”滯留國外而不歸?到底是為了什么?
???????? 根據以上所說的數字,我們可以看到一種現象:北大、清華畢業生拿到國外博士學位之后多半移居他國,生兒育女,扎根國外。為何如此?答曰:“80%以上的申請移居國外人士最直接的移民原因是子女教育”,原因是:“這些申請人考慮到中國的教育水平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培養出的學生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這大概就是出國不歸者的“心聲”吧?
?????????? 中國的孩子天生呆笨?非也。就我的切身經驗,至少進入北大的學生不笨。但是,他們為什么學而不歸?說句實在話,國內的學術空氣過于浮躁,喜歡夸夸其談而不求甚解。比如,同濟大學數學系編寫的這本《高等數學》出版于1978年,可以說與J.Keisler的“初等微積分”教材(1976年出版)誕生在同一個年代,處于國際數學發展的同一個階段,應該相差不大。但是,實際情況迥然相異,兩者差距反而越來越大。
????????? 我的數學人生可以說已經過去。我教過的學生不少留居國外,為他國效力。在國內的數學課堂上,我很少見到那些意氣飛揚的年輕數學家身影。所以,我想借助互聯網的傳播優勢,開設網絡課堂,普及數學基礎知識,引進一點兒新鮮數學思想與學術空氣。我希望得到幫助,不管幫助來自何方。
?????????? 我認為,J.Keisler的無窮小微積分電子版能夠給我們國內數學教育界這潭“死水”投進一塊小石頭,激起一點兒漣漪與浪花。我斗膽拿這本《高等數學》來“開刀”,逐章逐節地批個夠,把多年心中的悶氣放干凈。中國的下一代孩子們(大學生)不應該繼續學習這種“爛教材”。我就是這么說的,如不信(不服)就請站出來進行公開辯論一番,我絕不后退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