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工作的原因,我曾負責過銷售渠道拓展與管理,接觸過蘇寧、家樂福、沃爾瑪等不同類型的各種賣場,與其進行全國范圍的渠道合作談判。不管是哪一種合作模式,談判者都希望能了解對方的底線,比如對方所能接受的最低扣點是多少、租金最低是多少、賬期最長是多少等等。
找到對方的底線看起來很簡單,最直接的一招就是將對手變成“朋友”。但是大多數情況下,談判雙方不可能像《無間道》一樣在對方陣營安放臥底。其實,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一些辦法來揣摩推測對方底線在哪里,以此增加談判的準確性。
辦法一:讓對手先出牌
在談判中,誰先出牌,那么出牌的條件就可能為談判底線提供一個參考。
一個例子:A:需方;B:王經理,賣場招商或采購人員。
A:您好,王經理,我們公司想承租貴方門口這個鋪面的位置,這個位置每平方多少錢?
B:這個位置比較貴一些,靠門位置的租金為每平方200元,靠里面的鋪位每平方150元。
在這里我們知道,200元是對方提出的條件,那么底線肯定在200元以下。這一個方法對于心中無水平標準的人比較奏效。在談判中,當你對當前境況不了解、不明晰的情況下,不妨做一個學生,多問一下,讓對方說出自己的條件是什么,然后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調節。
B:李先生,您好,如果您想租靠門的這個位置,租金每平方200元。
A:200元,太高了吧?
B:這個沒辦法,我們總部規定好了,除非你訂的租期年限三年以上。
對方祭出了“總部規定”這張大旗,這張大旗到底是真實的,還是對方因談判的需要釋放的煙霧彈?可以通過正面了解對方的制度規定,還可以通過已入住商戶、行業朋友、臨近鋪面承租人、房產中介等側面了解,這些了解工作是談判之前必須做好的功課。
而在談判中了解對方的底線,則需要在雙方不斷的交鋒中進行揣摩。讓對方先出牌,這一方法不僅僅用于情況不明朗的情況下,也可以用于大多數談判,畢竟了解對方的底線,能夠讓對方處于明處,自己處于暗處。
辦法二:推一推
在談判中,往往存在你來我往討價還價的情況,不論誰先出牌,對方一定會討價還價。那么什么是推一推?該怎么樣推?推的結果會如何?先舉個例子:
A:您好,王經理,200元太高,我認為這個靠門位置的店鋪租金定為每平方140元比較合適。
B:140元?不可能,你知道,我們上一年這個位置就是200元。
A:王經理,您也知道,現在經濟環境低迷,每家公司效益都不好,消費者的購買力下降,想要維持去年的行情是很困難的。
B:這個我們公司也考慮商討過,總部也推出了對應的優惠政策,今年這個位置打九折,第二年升回原價。
A:王經理,你們公司能夠與我們同舟共濟,很好啊。但是,您打九折,只是減少了20元,對面那一家賣場靠門位置去年與你們相同,現在都已經降到150元了,一下子就減少了50元。
B:真的?那我再向領導去匯報一下。
OK,到這里你想一下,對方的底線是多少,我想就是在150元左右了。這個就是談判中的推一推,不斷拿一些條件去試探對方的底線,利用各種信息來要求對方讓步。推一推來自于談判之前信息的儲備,來自于行業對比,來自于社會行情,甚至來自于道聽途說。這些消息是一個個“測試球”,只要它們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根有據,就會在測試對方的時候產生效果。
辦法三:聽懂話中話
說話是“生產力”,聽懂話也是“生產力”。中國人的說話是一種含蓄的表達,更是一種變相的要求或者讓步,只有經過多次談判的“老鳥”才能夠體會得到。
老鳥:小劉,走啦,今天談完了。
菜鳥:談完了?怎么好像什么都沒有談啊?
老鳥:你回去后把合同寫寫,按10%返點。
菜鳥:10%,對方沒有答應啊?
老鳥:沒有答應,你寫完,寄出去就行了,沒問題的。
沒過幾天,菜鳥小劉還真收到了賣場寄回的合同蓋章件。明明對方沒有答應,怎么一寫到合同里面,就答應了呢?
這就是一個菜鳥與老鳥之間的區別,老鳥能夠“嗅”到對方的話中話,體會到對方說話的深層意思,而菜鳥由于經驗與意識的不足,對此不能夠理解。在中國人的談判中,話中話的藝術必須予以理解。比如以下話語:
“王總,您好,您說的條件太苛刻了,我們需要回去向董事會匯報,董事會同意后我們才能與你合作。”這里或許就是戰術“拖”的應用。
“別人都說,萬事要有開頭彩,李老板,今天我就是虧本,也要跟你合作。就這么定了。”其實是不是虧本,只有自己才知道。
“貴公司的產品質量我認可,貴公司的價格我也認可,但是限于預算,無法跟貴公司達成一致,很抱歉。”那么到底對價格是否認可呢?
……
這些都是談判中經常聽到的話語,反射出的都是說話的藝術。
真實談判中,了解對方底線并不像本文所寫這么輕松,讓對手先出牌,推一推,聽懂話中話,合同就能搞定。談判中輕而易舉就把合同拿下的情況少之又少,許多時候都需要前期有艱苦的資料收集,后期有頻繁的聯系溝通。但是,只要談判者了解與掌握了這些方法,經過數次實戰鍛煉,就能夠逐漸熟悉談判的來龍去脈,有效觸摸到對方的底線。(文/ 馮社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