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RPA導入風險分析和解決對策 文/馬磊
【UiBot東京特約觀察 第三期】
RPA作為一種能將定型業務完全自動化的技術,在老齡化、少子化和勞動力不足的日本備受矚目。上一期我們談到了關于日本工作方式改革法案的實施以及RPA導入后帶來的積極影響。但是任何事物都會有它的兩面性,本期我們聊一聊RPA的導入會存在哪些風險,以及日本企業是如何規避這些風險的。
RPA有可能帶來的風險預測 1、由于不正確使用導致的信息泄露風險。在使用RPA實現自動化的流程中,有很多是通過機器人管理系統向多個機器人運行終端發送指令,從而實現業務自動化處理的。管理系統向運行終端發送ID和密碼后進行登錄。也就是說,在運行終端里的命令處理文件中已經事先編入了ID和密碼。如果這個ID和密碼不慎泄露并被他人惡意登錄,運行終端有可能會被任意操作盜取信息。
2、由于系統異常導致業務停止的風險。如果RPA系統在某一天突然停止運行,那么該業務處理也會停止,與該處理相關的系統有可能會出現問題,業務突然中止帶來的損失是難以想象的。
3、由于系統更新導致誤操作從而引發的風險。如果每天執行的業務內容發生了變更,那么相關聯的RPA程序也必須進行修改。在修改十分復雜的業務流程執行腳本時,很有可能會發生意想不到的誤操作,從而會產生修復以及維護成本。這個時候人類作業與機器人作業相比,人在面臨突發問題時的靈活處理的優勢就顯示出來了。
4、當錯誤處理發生時沒有及時察覺的風險。RPA所負責的業務流程,從本質上其實也是由程序執行的。因為無法用肉眼看到自動化處理執行的每一個細節,當前時間點程序具體在做什么人們無法完全把握。倘若長年這個工作完全交給RPA來做,那么這個部門的人員班底勢必會有所調整,使用RPA進行的業務逐漸會有黑盒化的趨勢。那個時候如果因為某些問題而導致了誤操作,有可能誰都無法察覺。
以上預估風險的解決對策 RPA在導入以及投入使用之前,首先要對以上可能出現的風險做出充分預估,同時提前做出風險的解決方案,最起碼公司內部必須事先確認好由誰來負責管理和監視,以及一旦出現問題后的應急預案。
1、公司內部應有信息安全監查部門。首先,對自己公司內部員工進行信息安全教育,對本公司的信息安全狀況有一個很好的掌握,同時要有一個強有力的應對網絡攻擊的安全機制。另一方面,對于RPA管理系統的訪問應該有一個公告公示機制。
2、業務部門和IT部門互相協作,創立RPA運營團隊。團隊成員由精通現場業務和公司內網絡安全管理人員構成,將業務知識和技術知識統合。只是這個團隊只做RPA運營管理的話,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恐怕比較困難。但公司至少應當有一套RPA運用管理體制。
3、設定使用權限。為了防止登錄機器人運行終端的賬號和密碼被盜用,必須嚴格的設置使用權限,從而保證系統無法被輕而易舉的被惡意登錄。同時,命令處理文件,通信數據等機密信息要做到全部密碼化和隱藏化。
在不久的將來,RPA應用范圍勢必越來越廣闊,與此同時對其可能發生的安全性風險的考慮也應該越來越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