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你應該要做什么準備?加碼股市還是追逐房市?都不是。在你分配時間、資源的投資組合里,有沒有這一項:“自己”?
沒有人會否認充實自我的重要,但是經歷一場金融風暴大震撼,當企業的游戲規則不斷被刷新,“學習”這個古老又傳統的字眼,在職場上卻重新有了時代意 義:今天,它不是為了特定目的,到教室重拾書本的“行為”而已,它更代表一種在渾沌中找尋出路的能力、與未知共處的積極態度,是企業在培育將才時最重視的特質。
有3個關于學習的觀念,是預備讓自己抓住下個景氣浪頭的你,絕對不可不知的。
1.未來式學習,預先補起能力缺口
“有需要時再去學”的想法,已經徹底落伍。機會永遠在你想像不到的時候到來。“學習”也像投資期貨一樣,需要有遠見,預見未來的能力缺口,事先規劃。
念的是工業工程,卻挑起行銷重任的捷安特臺灣區總經理何友仁,就是讓自己不斷跑在老板開口需求之前,繼而過關斬將、扶搖直升的例子。
10年前,當時在制造部門的何友仁,被主管詢問是否愿意轉調銷售公司,只花了不到3分鐘,便點頭答應。原來早在一年半前,何友仁就利用假日自費到東海大學進修行銷管理班。經過9個月的鍛煉,一接手全新的工作,他不但迅速上軌道,還能發揮創意、指揮若定,讓人刮目相看。
正因為這個未雨綢繆的好習慣,讓他在大老板捷安特董事長劉金標眼中“拼命學習、積極投入,而且進步很快”,因而獲得極大信任,屢挑大梁,也助他提早踏上CEO之路。
相較于何友仁,能提早看到公司的走向,發現不足,進而早一步儲備的學習策略,大多數人最常犯的錯,就是喜歡一窩蜂追隨潮流,只挑最熱門的學,反而忽視所處企業的發展,及未來需要的能力。當把寶貴的時間,花在無關緊要的學習,機會來時,只能與其失之交臂,徒呼負負。
2.專案式學習,自修自得
第2個你要掌握的觀念,就是所有人都要具備在工作中邊做邊學的能力。因為輸家與贏家的差別,正在于前者仍仰賴“有教才能學”,后者卻能實踐“自修自得”的精髓。
當科技變化愈來愈劇烈,產品周期縮短,企業求才規格愈會以具備“學習如何學習”(Learn how to learn)能力者為優先,而非只看“現在會什么”。
聯合國民教育科文組織人類發展教育委員會委員安圖拉多·奇瓦斯(EduardoChaves)指出,培養未來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結合興趣的“從做中學”,以一種“專案導向式”的學習,先探索單一工作主題,透過解決問題建立經驗,再以同樣方式,延伸至其他主題,變成一種全面能力的提升。
去年獲頒國家杰出經理人獎,與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同臺領獎的沈文瑜,能靠人資專業獲得管理獎項的肯定,靠的正是善用“專案導向式”的學習,不斷堆疊、擴張能力的高度。
從一個掌管會計出納的夜校工讀小妹,蛻變為深受老板器重,且得獎連連的主管,德淵企業人力資源部經理沈文瑜學習歷程的開端,是在30歲那年,忽然被指派負責公司上柜的專案任務。
當時,在不到10人的中小企業任職,毫無人資概念的她,為盡快達成任務,選擇實務導向、成員多為外商人資主管的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開始每周末“主題式”短期進修。
她從訓練發展,逐步修完員工任用、員工薪酬、策略福利等培訓課程,并利用所學一邊取得證照,一邊架構公司內部系統,“因為上柜日期逼近,我幾乎是學一個,馬上做一個,不會做的就請教老師,每天都過得很充實!”沈文瑜興奮地說。
透過一連串過程,她的目光也從人資專業移往管理。精明的她,為了利用公余進修,且不花公司一毛錢,積極搜尋政府免費提供的培訓資源。
例如,她參加職訓局所辦,由日本產業訓練協會研發的管理才能訓練(MTP)以增進管理能力,并透過TTQS(臺灣訓練品質系統)、SGS(瑞士通用 檢驗公證)學習,用來評核公司內部教育訓練水準。前幾年,為推動數位化教學,連在資策會的數位學習課程里,都看得到她向學不倦的身影。
除了充實自己,她更進一步將政府的免費資源導入公司,讓海內外員工都能在線上學習,此舉讓德淵企業去年從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手中,抱走代表人力資源界最高榮譽的人力創新獎。
另一個例子是臨危授命,協助公司從無到有建立客服中心,一年內即被拔擢的臺灣萊雅消費者諮詢專員洪芳潔。
面對這個全球第1大美妝品公司的上千種產品,以及顧客每天千奇百怪的疑問,洪芳潔在其主管公共事務部協理陳家祥眼中,“是以專家的標準自我要求”。
她快速到位的方法,靠的是“土法煉鋼”的獨門學習撇步。首先,大量閱讀如《化妝品成分辭典》、《化妝品相關法規匯編》等工具書,在里面標記常用的成分、問題,有系統地拆封各式化妝品、染劑,從中體驗氣味、組成、用法,并在電腦里建立專屬資料庫。
其次,她藉人脈建立自己的“外部專家”,例如,在高科技業工作,具有化工背景的朋友,常是她緊急救援的“線上老師”。
即使下班回家,她的學習仍然繼續。例如,離開辦公室前,她會把當天所有顧客來電問題瀏覽一次,找出關聯性與問題所在,準備明天追蹤。回到家,她則大 量的上網讀新聞、看電視,研究熱門行銷商品,或消費調查報告,“這些話題都是顧客意見的風向,一旦準備得愈多,愈能愉快結束對話,還能讓更多人進線,增加 品牌的信任感,”洪芳潔指出。
3.體驗式學習,記憶增加8倍
課堂聽講與case study(個案研究)已經不夠了,以實務操作演練的“體驗式學習”,變成有效學習的主流。
當網路上各式各樣的專家意見、分析報導唾手可得,反倒是提升五感,可供練習、模擬的親身體驗課程,顯得更為重要。
“從眼睛獲得的知識,通常只能記憶1成;用耳朵聽,大概會記得2成,若跟別人討論,效果可達7成。最好的是透過親身體驗,記憶是閱讀的8倍!”
今年,工研院產業學院執行長王鳳奎首度將推動3年、以挖掘顧客潛在需求為重點的NSDB(價值煉金師)課程,由教室搬往戶外,改采互動游戲與回饋機制的情境式教學,就讓許多企業趨之若鶩。
9月中,新竹南寮漁港,媚婷峰總經理徐雅彤帶著20幾位中高階主管,在工研院產業學院協助下,以“幫新竹縣政府增進觀光人潮”為訓練主題,分組騎著 腳踏車做闖關競賽,過程中除了重新建立團隊、探訪當地商家、游客,發揮觀察力與創意,找出解決之道,還在第2天得建立各種模型,提出最佳方案。
“經過這堂課,不僅懂得解決問題,更打破了部門隔閡,激發大家的向心力!”媚婷峰自創品牌經理李婉如興奮地說。
體驗式教學的魅力不僅于此,對于甫獲新聞局補助的獨立樂團Staycool團長陳品先而言,因一門實際操作的“樂團行銷課”,讓他毅然辭去游戲橘子品牌音樂企劃制作人的工作,投入自己多年的興趣。
這堂神奇的課程,就是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與樂評人小樹共同策劃“16種出賣band的方法”系列課程。
本來只是抱著姑且一聽的心態,沒想到經過獨立唱片公司、經紀人、Live House老板,以不同角度談音樂經營,讓他發現獨立樂團的未來充滿各種可能性。
尤其,當他把自己的樂團當作課堂實驗教材,從市場定位、品牌經營、網路口碑、數位版權.....等逐一審視,最后一堂課移師羅斯福路著名展演空間 The Wall做期末發表時,竟吸引爆滿的觀眾,“我發現行銷帶給我信心,原來一個沒有野心、像老人聯誼的樂團,經過各方面的打造,也可以做得這么好!”
經過實際操作的洗禮,讓陳品先重新認識音樂環境,對未來有了大膽的規劃:他將朝音樂制作人、行銷發行的全才邁進,組成電音、搖滾等不同型態的樂團,滿足自己不同的面向。“我的夢想是30歲以前,至少把3個團做起來,再朝自立獨立音樂廠牌之路邁進。”陳品先語氣充滿了自信。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曾說過:“過去,學習一向在工作開始時停止;現在,學習永遠不會停止。”
無論你是等待機會,準備一躍而起,還是勇于接受挑戰,期待成為職場的將才,抑或冀求突破瓶頸,變身開拓市場的常勝軍,值此谷底翻身的機會,及早踏入進修之路,這股源源不絕的能量,將會是決定你高度的關鍵力量!
學習機構CEO,給你6條學習祕方
1.先挑喜歡的領域切入
“要學會游泳,不該在岸上想像,你要先跳進水里,邊游邊調整,才會逐步到位。”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執行長呂新科觀察,許多上班族遲遲不肯學習, 通常是“不知從何開始”或“給自己訂了太高的目標”,因此,不妨先“試水溫”,從讓自己輕松的課程學起,進來后有了成就感,進而發現更多機會與目標,學習之路自然就會展開。
2.描繪自己的學習地圖
若不知道自己該學些什么,博士博數位人力資源總經理方至希建議,可以針對想移動的職位,或是找到一個值得仿效的前輩,根據他們具備的專業能力,替自 己做SWOT(Strength, Weakness,Opportunity, Threat)分析,將能力缺口一一列出,建立自己的學習地圖,并尋求學習的資源補強。
3.建立共同目標的社群
工研院產業學院執行長王鳳奎提醒,學習重視的持續性,常會因耐力不足,或被忙碌打斷。因此,不妨利用課堂建立小組或讀書會,平時可以檢視彼此進度,補充資訊,比起一人孤軍奮斗,有了群體的力量督促、鼓勵,學習的效果將會大增。
4.學習型態的選擇
方至希指出,學習不該拘泥在固定形式,而是要看個性與時間需求,若對該領域陌生且時間較為充裕,可以選擇時間固定且有期限的套裝式課程,若平日時間零碎,不妨透過線上學習。
她進一步提醒,為避免學習過程單調,可以繞著某一個議題,以上課、聽演講、看書、收集網路資訊,或利用政府的免費資源互相穿插搭配,學習才會多采多姿,不至于中斷。
5.建立“自學網站”
在網路上建立自己的“私人圖書館”,是資訊工業策進會數位教育研究所所長李進寶免費進修的妙招。
他最常使用“Slide share”這個收集全球簡報的網站,里面可以看到最新科技資訊與名人的演講,“若你關心的領域,有哪篇簡報點閱率超高,就表示你就非看不可!”
另外,他建議不妨利用網站服務,建立自己的新聞、知識群組平臺,利用零碎時間上去瀏覽,每日就能學習最新的觀念與知識。
6.設定時限檢驗
方至希認為,學習效果不顯著,有時是因為設定太遙遠的目標。因此,不妨將大目標切成眾多小目標,并縮短時間定期檢驗,若學習的主題是如“改善溝通技巧”一類,較為抽象的能力,可以量化指標作為標準,例如,半年內與陌生人溝通的數量,以督促自己確實達成學習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