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課復習了c語言的一些知識,并簡單介紹了數據結構這門課程。
?
1、引用和函數調用:
1.1引用:對一個數據建立一個“引用”,他的作用是為一個變量起一個別名。這是C++對C語言的一個重要補充。
用法很簡單:
int?a = 5;
int?&b = a;
b是a別名,b與a代表的是同一個變量,占內存中同一個存儲單元,具有同一地址。
注意事項:
- 聲明一個引用,同時必須初始化,及聲明它代表哪一個變量。(作為函數參數時不需要初始化)
? - 在聲明一個引用后,不能再作為另一變量的引用。
? ? ?3。不能建立引用數組。
1.2函數調用:
其實還是通過函數來理解了一下引用
void Myswap1(int a,int b)
{int c = a;a = b;b = c;
}void Myswap2(int &a,int &b)
{int c = a;a = b;b = c;
}void Myswap3(int *pa,int *pb)
{int c = *pa;*pa = *pb;*pb = c;
}
這三個函數很簡單,第一個只傳了值進來,不改變全局變量;而第三個也很熟悉,就是傳遞了地址,方便操作。依舊是“值傳遞”的方式,只不過傳遞的是變量的地址而已;那二就徹底改變了這些東西,引用作為函數參數,傳入的實參就是變量,而不是數值,真正意義上的“變量傳遞”。
?
2、數組和指針:
這一塊講得比較簡單,就是基本知識。
主要內容:
1、函數傳數組就是傳了個指針,這個大家都知道,所以傳的時候你寫arr[],里面寫多少,或者不寫,都是沒關系的,那你后面一定要放一個變量來把數組長度傳進來。
2、還有就是,定義:int arr[5],你訪問越界是不會報錯的,但是邏輯上肯定就沒有道理了。那用typedef int INTARR[3];訪問越界,在vs上會報錯,要注意。
3、再說一下指針和數組名字到底有什么區別?這本來就是兩個東西,可能大家沒注意罷了。
第一:指針可以自增,數組名不行,因為是常量啊。
第二:地址不同,雖然名字[n],都可以這樣用,但是數組名地址就是第一個元素地址。指針地址就是那個指針的地址,指針里存的才是第一個元素地址。
第三:sizeof(),空間不一樣,數組是占數組那么大空間。指針是四個字節。
本來就是倆東西,這么多不同都是本質不同的體現。
3、結構體:
也是講的基本操作,基本就是這個東西:
typedef struct Date
{int Year;int Month;int Day;struct Date *pDate;
}Date, *pDate;
1、內部無指向自己的指針才可以第一行先不起名字。
2、內部不能定義自己的,如果能的話那空間不就無限了么。很簡單的邏輯
?
指針我不習慣,還是寫Date *比較順眼
3、有同學沒注意:訪問結構體里的東西怎么訪問?
Date.這種形式,或者有指向這個節點的指針p可以p->這種形式,別寫錯了。
?
4、還有就是結構體能直接這么賦值:
?? Date d1 = {2018,9,11};
我竟然不知道,以前還傻乎乎的一個一個賦值呢。
?
5、還有,想寫一下結構體有什么優點。。
這一塊可能寫的就不好了,因為不是老師講的。。
比如學生成績,如果不用結構體,我們一個學生可能有十幾個信息,那定義變量和操作就很煩瑣了,數據結構有一種松散的感覺。用一個結構體來表示更好,無論是程序的可讀性還是可移植性還是可維護性,都得到提升。還有就是函數調用的時候,傳入相當多的參數,又想操作或者返回,那是很麻煩的事。現在只傳入一個結構體就好了,操作極其簡單。總結一下就是好操作,中看中用,有機地組織了對象的屬性。以修改結構體成員變量的方法代替了函數(入口參數)的重新定義。
基本就這樣吧。
6、還有就是它了:typedef int INTARR[3];這樣直接定義了一個數據類型,長度為3的數組,然后直接這樣用就可以了:
INTARR arr1;
?
回憶完C語言儲備知識,然后講了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
?
數據結構是一門研究非數值計算的程序設計問題中計算機的操作對象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和操作等的學科。
數據:是對客觀事物的符號表示,在計算機中指能輸入到計算機中并被處理的符號總稱。
數據元素:數據的基本單位
數據項:數據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單位
數據對象:性質相同的數據元素的集合。
舉例:動物是數據,某只動物是數據元素,貓狗是數據對象,顏色可以是數據項。
?
數據元素之間存在某種關系,這種關系成為結構。
四種基本結構:
集合:除了同屬一個集合無其他關系。
線性結構:一對一的關系
樹形結構:一對多的關系
圖狀結構:多對多的關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