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O設備:輸入輸出和存儲功能的設備
?
-
I/O設備的分類
按傳輸的速度:
低速設備(如鍵盤、鼠標、語音輸入輸出設備)? 中速設備(如行式打印機、激光打印機等)
高速設備(如磁帶機、磁盤機、光盤機等)。
?
設備按信息交換的單位分類
塊設備:用于存儲信息。對于信息的存取總是以數據塊為單位。典型例子是磁盤。該類設備基本特征是傳輸速率較高,另一特征是可尋址。
字符設備:用于數據的輸入和輸出。基本單位是字符。如交互式終端、打印機等。其基本特征是傳輸速率較低,另一特征是不可尋址。
?
設備按其共享屬性分類
獨占設備:指在一段時間內只允許一個用戶、進程訪問的設備,即臨界資源。應互斥的訪問之。
共享設備:指在一段時間內允許多個進程同時訪問的設備。對每一時刻而言仍然是一個進程訪問。如磁盤。
虛擬設備:指通過虛擬技術將一臺獨占設備變換為若干臺邏輯設備,供若干個用戶(進程)同時使用。
?
設備按其使用特性分類:
存儲設備、輸入\輸出設備
?
-
I/O通道
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建立獨立的I/O操作,去解放CPU。在設置通道后,CPU只需向通道發送一條I/O指令。通道完成任務后向CPU發中斷信號。
控制功能:CPU與設備控制器
數據傳輸:內存與外設
-
I/O控制方式
- 程序I/O方式,使用輪詢的可編程I/O方式。CPU浪費
- 終端驅動I/O方式,使用中斷的可編程I/O方式。CPU用較短的時間進行中斷處理。
- 直接存儲器訪問方式(MDA),以數據塊為單位,高效。缺點:不連續的數據塊,不能一次處理
- I/O通道控制方式,通道時硬件,配合著通道程序
-
設備分配
- 前提:大中型計算機
- DS:設備控制表、控制器控制表、通道控制表、系統設備表
- 獨占設備分配步驟:分配設備、分配控制器、分配通道
-
SPOOLing技術(假脫機)
定義
為緩和CPU的高速性與I/O設備低速性間的矛盾而引入了脫機輸入、脫機輸出技術。該技術是利用專門的外圍控制機,將低速設備上的數據傳送到高速磁盤上;或者相反。這樣就可以在主機的直接控制下實現脫機輸入輸出。此時外圍操作與CPU對數據的處理同時進行,我們把這種在聯機情況下實現的同時外圍操作稱為SPOOLing(Simultaneaus Periphernal Operating On—Line),或稱為假脫機操作。
?
組成
- 輸入井和輸出井。是磁盤上開辟的兩個大存儲空間。輸入井模擬脫機輸入的磁盤設備,輸出井模擬脫機輸出時的磁盤。
- 輸入緩沖區和輸出緩沖區。在內存中開辟兩個緩沖區,輸入緩沖區暫存由輸入設備送來的數據,后送輸入井;輸出緩沖區暫存從輸出井送來的數據,后送輸出設備。
- 輸入進程和輸出進程。利用兩個進程模擬脫機I/O時的外圍處理機。
- 井管理程序。用于控制作業與磁盤井之間信息的交換。
特點
- 提高了I/O的速度。利用輸入輸出井模擬成脫機輸入輸出,緩和了CPU和I/O設備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 將獨占設備改造為共享設備。并沒有為進程分配設備,而是為進程分配一存儲區和建立一張I/O請求表。
- 實現了虛擬設備功能。多個進程同時使用一臺獨占設備,虛擬成了多臺設備。
- 打印機是獨占設備,通過虛擬技術實現“共享”的模擬
- 緩沖區管理
- 引入
- 緩和CPU與I/O設備間速度不匹配矛盾。
- 減少對CPU的中斷頻率,放寬對CPU中斷響應時間的限制
- 提高CPU和I/O設備之間的并行性。
方法
- 單緩沖(效率低)
- 雙緩沖區(效率比較高,當輸入輸出速度不匹配時效率受影響)
- 循環緩沖區(解決輸入和輸出速度相差甚遠的影響)
- 緩沖池(解決多進程緩沖過程中內存利用率的問題)
-
磁盤管理
9個進程先后提出讀盤請求訪問的磁道號為:55;58;39;18;90;160 150 38 184目前磁頭停留在100道。
?
先來先服務(FCFS)
- 優點:公平、簡單
- 缺點:未對尋道進行優化
?????
?
最短尋道時間優先(SSTF)
- 優點:尋道優化
- 缺點:可能導致某些進程發生“饑餓”。
??????
?
掃描SCAN算法
- 優點:較好的尋道性能
- 缺點:“不巧”的進程嚴重推遲
????????
?
循環掃描算法CSCAN
- 優點:進程的延遲變小了
?
FSCAN算法本算法是N-Step-SCAN算法的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