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的進程通信手段基本上是從Unix平臺上的進程通信手段繼承而來的。而對Unix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兩大主力AT&T的貝爾實驗室及BSD(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伯克利軟件發布中心)在進程間通信方面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前者對Unix早期的進程間通信手段進行了系統的改進和擴充,形成了“system V IPC”,通信進程局限在單個計算機內;后者則跳過了該限制,形成了基于套接口(socket)的進程間通信機制。Linux則把兩者繼承了下來,如圖示:
其中,最初Unix IPC包括:管道、FIFO、信號;System V IPC包括:System V消息隊列、System V信號燈、System V共享內存區;Posix IPC包括:Posix消息隊列、Posix信號燈、Posix共享內存區。有兩點需要簡單說明一下:1)由于Unix版本的多樣性,電子電氣工程協會(IEEE)開發了一個獨立的Unix標準,這個新的ANSI Unix標準被稱為計算機環境的可移植性操作系統界面(POSIX)。現有大部分Unix和流行版本都是遵循POSIX標準的,而Linux從一開始就遵循POSIX標準;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