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 項目背景:
- 項目目標:
- 專項人員
- 關鍵問題及風險
- APM
- 進展
項目背景:
隨著微服務架構的普及,構建和管理大規模的分布式系統變得越來越復雜。為了確保這些系統的可靠性和性能,以及快速排除故障,對微服務的觀測性變得至關重要。
🥊: 監控告訴我們系統的哪些部分是工作的。可觀測性告訴我們那里為什么不工作了。
? 這句話即定義了可觀測性,也告訴了我們可觀測性和傳統的監控的區別。從引用來看,可觀測性似乎更有助于我們診斷系統健康與否。如果我們發現監控系統告訴我們被監控對象的監控狀態全都是“綠色”,一切萬事大吉,一切都天下太平的話,那么可能監控本身也沒有什么價值,存在的意義也不大。
項目目標:
微服務觀測性提升專項的目標是改善微服務架構下的觀測性能力,使開發團隊能夠更好地監控和管理微服務系統。以下是項目的一些主要目標:
- 實時監測: 確保對微服務的關鍵指標和日志數據進行實時收集和監測,以及快速發現和響應系統中的異常和故障。
- 可視化和報告: 提供直觀的可視化儀表板和報告,以展示微服務系統的狀態、性能和行為。這樣開發團隊可以通過圖表和圖形來了解系統的整體健康狀況,并識別潛在的問題和瓶頸。
- 分布式跟蹤: 實施分布式跟蹤機制,用于追蹤請求在微服務之間的傳播和處理路徑。這有助于識別慢速請求和性能瓶頸,并提供詳細的事務視圖。
- 日志管理: 建立適當的日志管理策略,收集和存儲微服務的日志數據,并實施有效的日志分析和搜索功能。這有助于故障排除、問題追蹤和系統性能分析。
- 警報和告警: 配置警報和告警機制,及時通知開發團隊關鍵指標超過閾值或發生異常的情況。這樣可以加快問題的發現和響應時間,并避免潛在的系統故障。
- 自動化和集成: 實現自動化的觀測性工具和流程,以及與開發、部署和監控工具的集成。這樣可以降低操作負擔,并使觀測性成為開發流程的一部分。
通過實施上述目標,微服務觀測性提升專項旨在提高微服務架構的可觀測性能力,提供更好的系統監控和故障排除能力,從而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和性能。
專項人員
任務名稱 | 執行人 | 當前狀態 | 計劃完成時間 | 實際完成時間 |
---|---|---|---|---|
關鍵問題及風險
APM
SigNoz,Uptrace,KubeG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