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到正面管教這個理念是我們@南寧行動派伙伴圈 的圈主西西給大家帶來的分享,謝謝西西[愛你]
圖片發自簡書App
同時也很感謝親切溫柔,知性優雅的Liliane老師,讓我明白表揚和鼓勵的區別,非暴力教育……教書育人這個道路上我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雖然我還沒有孩子,但是對孩子的愛不下于任何一個媽媽,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書,你也許知道大綱,但不一定懂得故事情節如何推進,同樣你也不知道他們的轉折點在哪里,你是閱讀者,也是他們的引導者,所以尊重和愛護每一個孩子,也許他們還不成熟,也許會惹你生氣,也許他們長成你不期待的樣子。但請放寬心,他們也沒有因為同樣的理由苛責你,除非你真的非常非常傷了他的心。
你曾經也是孩子,你也從孩子慢慢長大,他們也是。他們會慢慢地成長,去適應這個世界,甚至改變這個世界,不要小看他們,他們都是未來的火種。
在沙龍活動中,我第一次知道,表揚也是需要一個正確的方式的。以下表揚的話誰都說過呢?
1.一個孩子你真棒!
2.真聰明!
3.你這么做我真高興!
4.你這么乖,這么聽話,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5.我喜歡你這么做……
這些表揚方式居然是錯誤的?
再看以下的鼓勵:
1.你對此感覺如何?
2.你一定會為自己感到驕傲,接下來你的計劃是……?
3.你是怎么做到的?
4.我注意到……
5.我相信……
6.我感謝……
對比起來感覺是否很不一樣?你是什么感覺?
給孩子最好的鼓勵就是引發思考,有效傾聽,自我鼓勵。把孩子放在尊重與平等的位置上,那么他才會學會尊重與平等,而不是高高在上,敷衍指示。
當父母發出的指示性多了,孩子就養成了討好型人格。比如媽媽說:“你這么做媽媽真高興!”“這么做才是好孩子啊!”“你這樣做我就生氣了!這讓我很不高興!”“如果這次你考好了,我就……”等等,慢慢地,孩子學會了討好媽媽裝乖,變得自卑;學會了做事情前先講條件,出發點不再是因為學習、成長或者幸福和愛,變成了功利之心。
每當我聽到哪位媽媽爸爸說自己家的孩子懂事了,怎么個懂事法,都挺心疼的。懂事的孩子都要被迫壓抑自己的喜好和天性,去迎合別人,尤其是長輩。我就是屬于被懂事的孩子。
當然我現在覺醒了,但覺醒得晚,在開始工作之后,所以也沒什么人來說我不懂事,真有人說我也不在乎了。而小的時候為了當個懂事的孩子,真的是有好的東西給別人,自己不敢甚至不覺得自己應該擁有好的東西;被打了也要笑,不然哭出來大人會說我無理取鬧不懂事……諸如此類的太多,想想也是心疼過去的自己。
鼓勵的正確方法:
1.鼓勵行為而不是人格。
2.關注孩子的感受、成長。注重他的未來,激發他的內動力。
3.謝謝孩子+自己的感受(讓孩子學會觀察他們的感受)。
4.二次反饋。
孩子,我祝愿你從出生開始,就擁有世界的美好,但是我也祝愿你擁有勇氣,去面對未來人生的不如意,這個世界色彩斑斕,我相信你會好奇會去探索,人生不會事事順心,但我祝愿你過得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