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lude <sys/mman.h>
void *mmap(void *addr, size_t length, int prot, int flags,int fd, off_t offset);
int munmap(void *addr, size_t length);
?
void *mmap(void *addr, size_t length, int prot, int flags,int fd, off_t offset);
返回:成功,返回創建的映射區首地址(其返回的地址可以作為數組的首地址來使用);失敗,返回MAP_FAILED(宏)。
addr:建立映射區的首地址,由Linux內核指定。使用時,直接傳遞NULL;
length:欲創建映射區的大小(必須小于文件大小);
prot:映射區權限PROT_READ、PROT_WRITE、PROT_READ|PROT_WRITE(兩個宏位或);
flags:標志位參數(常用于設定更新物理區域、設置共享、創建匿名映射區),MAP_SHARED:會將映射區所做的操作反映到物理設備(磁盤)上,MAP_PRIVATE:映射區所做的修改不會反映到物理設備;
fd:用來建立映射區的文件描述符
offset:映射文件的偏移(4k的整數倍),即只是映射文件的部分,不是從開始處映射。
?
int munmap(void *addr, size_t length);
同malloc(new)函數申請內存空間類似的,mmap建立的映射區在使用結束后也應調用類似free(delete)的函數來釋放。
addr:映射區的首地址?? length:映射區的長度
成功:0,失敗:-1
?
兩個函數的注意事項:
1.創建映射區的過程中,隱含著一次對映射文件的讀操作,因此在打開文件時必須包括讀權限,才能創建映射區;
2.當MAP_SHARED時,要求:映射區的權限應 <=文件打開的權限(出于對文件的保護)。而MAP_PRIVATE則無所謂,因為mmap中的權限是對內存的限制;
3.映射區的釋放與文件關閉無關。只要映射建立成功,文件可以立即關閉。在建立好映射區之后就可以關閉文件了,以后在對映射區的讀寫操作不再需要文件描述符了,因為映射關系已經被mmap系統調用確定了。
4.特別注意,當映射文件大小為0時,不能創建映射區。所以:用于映射的文件必須要有實際大小!不能為0。mmap使用時常常會出現總線錯誤,通常是由于共享文件存儲空間大小引起的。malloc(或new)分配的地址大小(堆空間)都可以指定為0(使用完后,需要free(或delete)釋放),但是mmap不可以!!
5.munmap傳入的地址一定是mmap的返回地址,堅決杜絕指針++操作(必須完全對應);
6.文件偏移量必須為4K的整數倍,因為MMU完成了從線性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映射時以頁為單位進行的,一頁一頁進行映射;
7.mmap創建映射區出錯概率非常高,一定要檢查返回值,確保映射區建立成功再進行后續操作。
因此,對于新創建的文件,必須對文件進行拓展(ftruncate、truncate和lseek),然后才能創建映射區。對于lseek、mmap等函數的指針移動都是以字節為單位的(char為1個字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