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合理的規劃采購計劃
上次去拜訪一個朋友,他們說公司既然出現沒有下達采購訂單,供應商也有送貨過來的事情,對于公司來說,這個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若用了ERP系統之后,如何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今天我們來分享一下采購入庫策略參數的使用方法,如何通過ERP系統的工具,可以快速地發現采購異常的問題,提升采購和倉庫收貨的管理效率,避免出現采購異常。

采購管理的相關界面
在NUS-M9 ERP系統中,主要分為四種收貨模式:直接入庫、暫收入庫、檢驗入庫、收貨計劃入庫,接下來,逐步分析一下,四種收貨模式對應企業業務的場景,如何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設置和選擇。

采購管理系統參數設置
根據采購管理的要求,從高到低進行劃分的,程度進行設計和劃分的。
第一:直接入庫的收貨策略。則表示做采購入庫單的時候,直接根據采購下達的采購訂單進行入庫,只要采購有下單,倉庫就可以做入庫的作業。
這種管理情況是比較松的 ,但是大部分的中小企業,都在用這種收貨模式,由于公司比較小,很多倉庫人員就負責點數和檢測,直接就收貨放到了倉庫,當領用發現有問題的時候,使用部門才退貨給倉庫,再由倉庫退貨給供應商。這種模式的優點是效率高,缺點是不嚴謹。
第二:暫收入庫的收貨策略。表示供應商送貨過來之后,需要做暫收的動作,把貨先收下來,同時先不入庫,通知申請人員過來確認之后,才能入庫。通過暫收入庫,由于收付款的條件,要等我確認,我才認可等待等,相對就比較嚴謹,可以提前發現一些品質異常的問題。
第三:品檢入庫的收貨策略,則表示,先進過暫收的動作,并且一定要等品檢檢測合格之后,才能入庫,需要公司有特定品檢的人員,進行系統內部的檢測輸入,更加嚴謹了,保證產品的品質。
第四種:收貨計劃入庫的收貨策略。則表示采購入庫單的時候,需要根據采購計劃進行入庫,這種主要是對于大批量的采購的時候,一般的流程,1、先下達采購訂單通知供應商(因為是大批量的采購,談的價格都比較低,提升采購競爭力),2、定期再發采購計劃,讓供應商根據采購計劃進行送貨,3、倉庫根據對應的采購計劃進行檢測,收貨。
通過這樣的一些管理模式,可以降低公司的庫存積壓,同時提升公司的資金效率,不過一定要有一定的量,供應商才能更好地配合。

采購訂單界面內容
一個企業,具體選擇哪種收貨的方式,要看公司的具體管理情況,若公司管理嚴格,規范,當然第四種是最好的,若公司管理還處于基礎階段,可以選擇第一種,只有用適合的管理工具,才能真正地解決企業的管理問題,也可以逐步地完善,提升企業的工作效率。
大家對采購收貨還有什么問題,歡迎留言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