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熟能生巧,但離專家卻有一個巨大的鴻溝,在農田干活的農民怎么也成不了水稻專家,推廣之,那些在本職工作上勤勤懇懇的人,在業務上總有一個不可沖破的瓶頸。
這種現象非常普遍,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很勤奮,卻很“笨” ,有點碌碌無為的感覺。到底笨的原因在哪里?
我想,之所以農民成不了專家,程序猿成不了程序設計師,主要的原因在于工作者沒有專家的眼光。
所謂專家的眼光是從高層次的去審視問題的,比工作者的層次要高很多,工作者往往只是一種經驗性的,習慣性的勞作,而專家是經過高層次思考的工作。
舉例說:
工作者的層次:1+1=2, 2+2=4 ……
專家的層次:a+b=c
簡單來說,工作者可以熟練的掌握工具,可以對特定問題有著快速而高效的解決方案,而他們的學習都是通過“案例”去學習。就如1+1是一個案例,2+2也是一個。熟練者的特點在于掌握大量案例。而專家有著更高一層的理論視點,雖然對特定的問題解決速度上不足,但是卻能夠推廣到最一般的情形。
要想成為專家,而不只是普通工人,那么就要有專家的思維習慣。我最近在網上搜索書籍,發現很多書籍都是介紹一個例子,比如“鋼鐵字”怎么ps,“彩虹字”怎么ps,“留言簿”的一個例子。這種書無可厚非,但是這些只是工作者之書,是專門培養低級人才的。
就比如ps吧,這只是photoshop的軟件工具怎么用,甚至只是它的其中一個作品的技巧。你想想,ps作品何其多,ps軟件的版本都出了7,8個了,通過這種方式去學習效率可想而知,就算你是真的勤奮又如何?在面對案例的鴻海時,人是很渺小的。其實一個ps好的人,并不是因為他善用ps,而是他首先具備了設計的知識。設計是思想,而ps是工具,只要你有這個思想,沒有ps,只有鉛筆你也能有作品出來,但是你想通過簡單的一幅畫就得到設計的思想,你是在重新領悟設計,是在挑戰人類歷史,這兩種方式的難度級別是不同的。
有一些人,確實有很高的抽象能力,他能夠通過老師簡簡單單的一個例子,得到“思想”本身,但是大多數人,只能夠復原這個例子。能通過例子得到思想這是大聰明。但是如果有“思想”存在與你面前,你卻甘于復原例子,而不去更高層次的學習,這連小聰明都沒有了。
在我們選擇教材的時候,學習東西的時候,應該學會從更高層次的知識入手,把這些前人的思想總結運用到我們的工作上去,而不是在低層次上重復案例,這樣學習效果便等于裝上火箭。當然,還是要辨別那些不靠譜的所謂“思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