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華為操作系統“鴻蒙OS”來了!
8月9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華為開發者大會上如期發布了華為鴻蒙操作系統“HarmonyOS”。據介紹,鴻蒙內核在2017年便完成技術驗證,最初是為了提升操作系統的跨平臺能力而研發。目前,鴻蒙OS尚處于1.0階段,基于開源框架,關鍵模塊自研;明年,鴻蒙OS將實現內核及應用框架自研。
鴻蒙OS將率先應用于10日發布的“榮耀智慧屏”上,其次是智能手表、車載設備、智能音箱等智能終端。余承東表示,手機隨時可以使用鴻蒙OS,但華為優先使用谷歌安卓系統,如果安卓無法使用,可隨時啟用鴻蒙。據了解,目前安卓尚未恢復對華為的供應。
未來將完全基于鴻蒙微內核
余承東曝光了目前鴻蒙OS的架構,分為內核、基礎服務、程序框架、應用。目前,鴻蒙OS的內核包括Linux內核、鴻蒙微內核、LiteOs。他表示,未來將只保留鴻蒙微內核。
他介紹說,鴻蒙OS采用全新的微內核設計,擁有更強的安全特性和低時延等特點。微內核設計的基本思想是簡化內核功能,在內核之外的用戶態盡可能多地實現系統服務,同時加入相互之間的安全保護。微內核只提供最基礎的服務,比如多進程調度和多進程通信等。
“我們的鴻蒙 OS 是全球第一個基于微內核全場景分布式 OS,基于微內核不僅僅我們一家,谷歌的 Fuchsia 也是微內核,蘋果也在向這個方向發展,但是目前主要是宏內核,我們還是面向全場景分布式 OS,有分布式架構支撐,提供天生流暢內核級安全生態系統”,余承東表示。
鴻蒙可適配手機、電腦、IoT等終端形態
據余承東介紹,鴻蒙OS可靈活適配全場景豐富終端形態,包括GB級別的手機、筆記本電腦,MB級別的手表、車機,KB級別的IoT設備如智能門鎖等。
余承東表示,今天操作系統都是為不同的平臺設計開發,手機有手機操作系統、手表有手表操作系統,車機都有自己操作系統,造成開發工作量都是割裂的。同時,軟件生態和硬件是綁定的,大大增加開發工作量,“如何讓工作效率更高,打破設備之間的墻,實現生態共享,跨終端實現,這是對我們鴻蒙 OS 提出的要求。”
這也是華為開發鴻蒙OS的初衷,余承東表示,“隨著全場景智慧時代的到來,華為認為需要進一步提升操作系統的跨平臺能力,包括支持全場景、跨多設備和平臺的能力以及應對低時延、高安全性挑戰的能力,因此逐漸形成了鴻蒙OS的雛形,可以說鴻蒙OS的出發點和Android、iOS都不一樣,是一款全新的基于微內核的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能夠同時滿足全場景流暢體驗、架構級可信安全、跨終端無縫協同以及一次開發多終端部署的要求,鴻蒙應未來而生。”
華為鴻蒙操作系統將率先搭載于榮耀智慧屏
余承東介紹了華為鴻蒙OS的發展歷程及路標。2017年,鴻蒙內核1.0便已完成技術驗證,2018年,鴻蒙內核2.0開始用于終端TEE(數據重定向),2019年,鴻蒙OS 1.0基于開源框架,關鍵模塊自研;2020年,升級鴻蒙OS 2.0,內核及應用框架自研;將搭載于創新國產PC、手表、手環、車機;2021年,鴻蒙OS將升級為3.0系統,實現軟硬協同優化,將搭載于音箱、耳機……
據悉,鴻蒙OS將率先搭載于8月10日發布的榮耀智慧屏上。
鴻蒙OS將比安卓系統流暢
余承東以高速公路為例,介紹了鴻蒙操作系統的流暢性。“目前的 Linux、Unix,好比高速公路上,所有資源調用平等對待。面向服務器負荷的公平調度模式,則相當于在一個高速公路上,實現實時負載分析預測,匹配特性、精準調度,保證確定性時延,用戶的體驗流暢、性能,低時延、高性能得到保障,這是用高速路做一個形象對比”。
他介紹說,以往安卓沿用Linux內核調動機制,面向服務器負載的公平調度模式,難以保障用戶體驗;而鴻蒙確定時延引擎確保用戶交互體驗流暢,可以實現負載實時分析預測,匹配應用特征,實現資源精準調度。
開發者從安卓遷移到鴻蒙很容易
余承東昨天還宣布,華為鴻蒙OS將“開源”,這意味著,所有的開發者都可以在鴻蒙OS源代碼上修改和自行開發使用。
余承東向在場的開發者們表示,開發鴻蒙OS生態App所需要的方舟編譯器,操作簡單方便,從安卓遷移到鴻蒙只需花費1天左右。
官方介紹顯示,鴻蒙OS憑借多終端開發IDE,多語言統一編譯,分布式架構Kit提供屏幕布局控件以及交互的自動適配,支持控件拖拽,面向預覽的可視化編程,從而使開發者可以基于同一工程高效構建多端自動運行App,實現真正的一次開發,多端部署,在跨設備之間實現共享生態。
華為方舟編譯器是首個取代Android虛擬機模式的靜態編譯器,可供開發者在開發環境中一次性將高級語言編譯為機器碼。此外,方舟編譯器未來將支持多語言統一編譯,可大幅提高開發效率。
跨設備調用不同終端 榮耀智慧屏將可以“接電話”
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總裁王成錄在昨天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還發布了華為最新的系統華為EMUI 10.0。
據介紹,在華為EMUI10.0系統的支持下,華為用戶可跨設備調用不同終端,比如,未來用戶可實現用榮耀智慧屏“接電話”。
現場演示顯示,當用戶接到來電時,可選擇在手機接聽、用音箱接聽、用智慧屏接聽等。“關于安全,通話內容只有你知道。我們的家庭設備可信連接,通話內容加密傳輸”,王成錄表示。
另外,針對跨終端協同瓶頸,華為最新的EMUI10.0可實現“超級終端”。
王成錄介紹說,基于華為手機的硬件資源池,華為EMUI可實現,終端之間互助與共享,應用像調用一個終端一樣調用所有終端的能力。
現場,一位華為工程師演示了如何連接華為手機和大疆無人機,將現場的華為手機攝像頭與場外的華為松山湖小鎮的大疆無人機的攝像頭打通,可實時看到松山湖小鎮的全景。
美國制裁使華為手機二季度發貨量減少1000萬臺
在8月9日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透露,受美國制裁,華為手機二季度出貨量減少1000萬臺,從7000萬臺減少至6000萬臺。
“華為手機(含榮耀)8年間銷量增長68倍。如果沒有美國的制裁,今年4個季度的發貨量應該逐漸增長1000萬臺,一季度6000萬臺,二季度7000萬臺,三季度8000萬臺,四季度9000萬臺。全年的發貨量預計會有3億臺,成為或并列全球第一”,余承東介紹說。不過,受到美國制裁影響,二季度發貨量依然為6000萬臺左右,今年上半年發貨量1.18億臺。
2019年二季度,華為手機出貨量占比17.6%,略低于三星的22.7%,高于蘋果的10.1%。他表示,雖然季度發貨量增速放緩,但上半年發貨量同比增長24%,全年度發貨量預計為全球第二。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溫婧
責任編輯:侯慧雪(EN081)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