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區塊鏈技術風卷全球,似乎大家都在談論區塊鏈,那到底什么區塊鏈,區塊鏈到底能干什么,對普通人會有什么影響,很多人還是稀里糊涂,那么就談談我的一些理解吧,拋磚引玉歡迎探討。
我是如何接觸區塊鏈的
2018年3月25日,CSDN 副總裁孟巖老師在北京聯合大學商務學院舉辦了一場關于區塊鏈及智能合約相關的公開課,在課程的三個小時里,受益匪淺。
在開始之前,我先簡單的介紹一下什么是區塊鏈、什么是比特幣。讓不太了解的同學先在大腦中建立起一個概念,這樣方便后續的學習和了解。
比特幣
對于大眾來說,區塊鏈的概念可能了解的不是很多,但是對于比特幣,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的聽到過。比特幣是基于區塊鏈技術誕生的一種數字貨幣。早期比特幣很容易通過個人電腦的算力以挖礦的方式獲取到,因為當時人們并沒有把比特幣當一回事,挖礦的人數極少,所以很輕松就可以獲取到成百上千的比特幣。
而比特幣實現的第一筆商業交易記錄是一個名字叫拉斯洛的人用 10000 個比特幣購買了兩個披薩。 時至今日,比特幣的價格如同過山車一般跌宕起伏,而這背后的核心技術——區塊鏈,有著近乎革命性的技術特點“去中心化”,這也是讓大家云里霧里看不清該技術的發展方向,沒錯,你有這些想法非常正常。
這和90年代大家看不清互聯網的發展是一樣的,想想你應該如何向 90 年代的人們解釋互聯網?我們可以在網絡上通過圖片來選購衣服,大家的反應一定會認為你是瘋子,衣服不試試怎么知道是否合身。這就同現在,你向人們解釋區塊鏈技術在未來會掀起一股新的技術浪潮一樣,大家的想法還是十分保守,只有為數不多的人走在了技術的前沿。
隨著各大互聯網公司和新興的小型創業公司將目光轉向區塊鏈技術,開發出各類自家的產品,如加密貓,百度萊茨狗,公信寶等等,又有很多新的數字貨幣大行其道,大家都有一些按耐不住,想參與一下,想了解一下,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非常好,但也要理智判斷,理智參與。在做出決策之前,要盡可能多的了解相關的知識,先充電,后放電。相對于區塊鏈技術,智能合約則是2018年相當火爆的概念。
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簡單的說,就是一份存儲在區塊鏈上一份電子合同,它具有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的特點。
我們在這個社會上需要各種各樣的合同,不管是金錢還是約定,合同是給合作關系添加一些約束條件,確保雙方的權益受到保護,雙方簽署的合同受到法律保護。但是即便如此,生活中還是有大量關于合同的官司,不是誰跑路,就是誰拖欠債款,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智能合約的概念就是將合同轉化為運行在計算機上代碼,利用區塊鏈技術的不可篡改,去中心化,不可逆且信息安全的特點加以封裝。
DAPP
除此之外,2018年另外一個比較火爆的話題便是 DAPP 開發,DAPP 意思是分布式應用。智能合約能將多方參與者連接到區塊鏈上,進行一些交易或活動,但也有很多的限制,沒有辦法大規模應用,為了讓更多人可以在任意的特定時間參與進來,DAPP 可以完美解決這個問題。
DAPP 的優勢是允許大家無限制的市場或個人參與進來,不僅可以應用到金融領域,還可以拓展到娛樂、博彩等其他領域,讓更多的奇思妙想得到充分的發展。但你也不要認為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隨意開發 DAPP,作為一門新的技術和領域,還是需要一定技術基礎和學習周期的,只要你下定決心進入這個新的領域,就一定會探索出自己的珠峰。
今天我僅僅是寬泛的解釋了一下比特幣、區塊鏈、智能合約以及DAPP,我會定期更新更詳細更深入的技術文章、技術教程,并極力打造出一個以區塊鏈技術為核心,開發 DAPP 和智能合約的系列專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