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點擊上方的標簽
若川的故事
、年度總結
,查看往期文章
有讀者反饋說看我
年度總結系列
比我源碼系列
更有啟發。所以打算把2016-2018
的年度總結發布到公眾號聲明原創,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雖然我的每一年都過得非常普通...)
以下是正文
寫于
2017-01-07 21:40:38
1月4日的時候就寫好了這篇文章,發年度總結說說的同時,在想是否有必要在空間發這篇日志,因為是使用markdown寫的,排版是個問題,可以發表在簡書啊(但是又包含很多個人信息),后來覺得就沒發。現在想想好像基本都是用手機看的,排版并不是那么重要,還是發出來吧,可能對讀者有些啟發。
時間總是那么的快。2014年開始,就有了寫個人年度總結的習慣。如果把2015年定義成PPT年,那么2016年則可以說是開發年。這一年相對比較平凡,還算滿意。
2015年的年底,準備好了提前答辯的相關事宜。2016年元旦放假三天,在學校的課題組辦公室翻看著微博(微博有時間軸,可以看到每個月都發了什么,這也就是為什么我比較喜歡發微博的原因之一),做著PPT,用思維導圖工具Xmind,寫著年度總結——《2015年總結,淡化舊標簽,無懼未來 》。
翻看2016年的微博,看到大年初三的一條這樣寫著:
猴年初三(2月10日),去舅舅家拜年。舅舅極力要求我在他家住,說以后工作了,忙著賺錢,更是沒什么時間住了。舅媽以為我還是21歲……然而過完年,虛歲就是24歲了,其實明明是22歲半。好吧,確實老了。到了尷尬的年紀。按這樣算,還有6年就30歲了……這六年要賺好多錢。
最近聽喜馬拉雅付費精品中關于年度計劃的,提到人生的8個方面,分別是身體健康、財務理財、人際社群、工作事業、家庭生活、學習成長、體驗突破、休閑放松。于是根據這個把自己的2016年總結整理了一張思維導圖和仿支付寶年賬單做了一份年度總結PPT。
未來的路在哪
1、看周圍同事,基本就能看到自己幾年后是過著怎樣的生活。試想這樣的生活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如果不是又將做什么來改變呢。老板有時給我們開會也會問:一個員工加入一家公司終究會離開,你是否會認真考慮【我會在這里干多少年?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2、再看看自己的校友,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比較出名的有杜瑤,CSS參考手冊作者(css.doyoe.com),去哪兒網前端技術總監。獵豹移動副總裁陳勇。柴魁元,樂動卓越科技有限公司CTO等等。
3、如果僅從開發這條路來看,很容易看到自己的天花板。而且業界都一致認為,程序員是吃青春飯,看自己身邊同事就知道年長的非常少。G20放假那次回家,跟老爸聊天,老爸聊到年輕的時候賺點錢容易,年紀大了就不容易了。何況你這工作吃的是青春飯,以后怎么辦。我說:到時候再看,轉行吧。比如這篇文章:一位工作十年程序員給的忠告
打造個人品牌(知識型IP)
《程序員必讀的職業規劃書》有提到打造個人品牌;公司年中大會上,我司創始人(前阿里副總裁)也談到IP;參加的網紅經濟論壇上更是對網紅(IP)有一些深層次的解讀;《和秋葉一起學職場技能》書中也有提到如何打造個人品牌。雖然,以前的積累,微博粉絲超過了1千,微信好友快1000,兩個QQ的好友基本不重復,超過1400,但這些都是最低層次的無門檻自媒體。
我這名字,在我關注的圈子中,知道比較有名的大咖有小川叔。在公司叫花名(軒轅),于是把我在網絡上的各種賬號的昵稱統一成軒轅Rowboat,再后來(2019年1月初)改為若川(被占用則是若川i)。也算是打造個人品牌的開始吧。
2016年,這一年出現了很多知識變現的產品,比如:微信公眾號打賞,簡書打賞,知乎live,分答,在行,微博的問答,喜馬拉雅付費精品等。
原是程序員的彭小六就憑借著知識變現這一紅利月入6位數。比如:《憑著這3個字,我上個月掙了6位數》也有程序員靠之前人氣等多方面的積累,開一次知乎live,分享知識,就能賺1萬+。之前在公眾號看到的文章,《月入10W真的很難嗎?》清華大學畢業阿何的一篇文章:《年輕人,如何掙到自己第一個100萬?》文尾總結:
總結一下,對年輕人來說可操作性最強又能掙很多錢的方法,其實就三個步驟:
第一:找到自己的一個特長,把它培養得足夠出色
第二:找到適合你的特長,又有足夠用戶注意的平臺
第三:在這個平臺上深耕細作,打造品牌,獲得收入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只要長時間持續打磨,總有一天能到“可以賣錢”的水平。
雖然這類文章有點夸大其詞,雞湯文的感覺,但也不無道理。總之這是賺錢思維的一種轉變。
PPT圈內,布衣公子從2012年開始分享自己的PPT作品,他的作品影響著很多人。后來收費,一份作品就能賣到上萬元。這是他分享他的故事時分享的五個故事。改變我命運的五個故事-布衣公子要在大城市生活,培養一種或幾種可以「變現」的能力,并且這些能力不受地域的限制,似乎變得重要起來。
時間也是資源
時間管理是永恒的話題,這篇文章寫的挺好:畢業三年,你如何與同齡人拉開差距?
世界發展太快,需要不斷學習
世界在發展,以前的很多崗位都不存在了。而且未來很多工作可以由機器人來完成,而且機器人比人類做得更優秀。另外年輕人的接觸新鮮事物的學習能力相對比較強。那么持續學習,變得更加的重要了。
若川的2019年度總結,波瀾不驚
你好,我是若川,江湖人稱菜如若川,歷時一年只寫了一個學習源碼整體架構系列~(點擊藍字了解我)
關注
若川視野
,回復"pdf" 領取優質前端書籍pdf,回復"1",可加群長期交流學習我的博客地址:https://lxchuan12.gitee.io?歡迎收藏
覺得文章不錯,可以點個
在看
呀^_^另外歡迎留言
交流~
精選前端好文,伴你不斷成長
我是若川歡迎關注!可點擊
小提醒:若川視野公眾號面試、源碼等文章合集在菜單欄中間
【源碼精選】
按鈕,歡迎點擊閱讀,也可以星標我的公眾號,便于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