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好多正在準備入手筆記本的朋友們來說,電腦的配置參數真的是讓人眼花繚亂,一些看不懂的數字和英文碼看得人心煩,i5和i7的區別究竟在哪里那?
處理器
中央處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是一臺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CPU、內部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是電子計算機三大核心部件。其功能主要是 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件中的數據。CPU由運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系的數據、控制及狀態的總線構成。差不多所有的CPU的運作 原理可分為四個階段:提取(Fetch)、解碼(Decode)、執行(Execute)和回寫(Writeback)。 CPU從存儲器或高速緩沖存儲器中取出指令,放入指令寄存器,并對指令譯碼,并執行指令。所謂的計算機的可編程性主要是指對CPU的編程。 那么現在市場出現的cpui5,i7有什么區別呢: cpu總體來說分為intel和AMD,英特爾的 i5是雙核處理器,支持超線程技術,相對i3主要增加了睿頻技術,可以在不同負載下主頻動態變化已達到較好的節能效果。另外,i5中的高端 5xx 25xx在指令集的支持略有差異,非常適合商業用途。另外,其集成顯卡的性能更強。
i7則復雜一些,有雙核處理器,支持超線程,睿頻技術。 其睿頻幅度非常大,是目前筆記本頂級雙核處理器,如i7 6xx i7 等。在指令集上,i7支持最完善(當然,這點對普通用戶并無太多意義) 四核處理器,支持超線程,睿頻技術。后綴是QM,如i7 740QM 2630QM等。功耗也略有提升,變為45W。綜合性能極強,代表了當前筆記本CPU的最高水平。絲毫不遜色于桌面中高端處理器。 這兩種處理器都是智能處理器,是兩個層次,主頻依次增大,價格也依次遞增。 筆記本I5 是雙核四線程,支持睿頻,可以根據程序大小自動調頻(部分型號是4核)。 筆記本I7 是四核四線程,支持睿頻。 酷睿i5均支持睿頻加速,酷睿i3均不支持睿頻加速 i7的處理器一般比較貴。對于筆記本而言,不用太高主頻的處理器,否則散熱就會稱為問題。
i5與i7區別如下:
1、超線程。i5沒超線程技術,i7有。至于超線程的原理和效率,請Wikipedia。
2、二級緩存/三級緩存大小。由于定位更高端,i7通常情況下有更大的二級緩存和三級緩存。
3、總線速度。現在沒FSB這個說法了,不過仍然存在類似的QPI/DMI總線。而總線速度更高,默認情況下可以支持更高頻率的內存,帶來吞吐量的增加,提升性能。
4、 PCI-E通道數。由于之前南橋的大部分模塊已經整合到了CPU內部,所以PCI-E通道實際上是由CPU提供的。i5一般提供24條PCI-E通道,可 以為顯卡提供PCI-E x16,同時預留另外的8條,用來支持聲卡、網卡以及其他PCI-E總線設備。而i7有36條以上PCI-E通道(X58 36條,X79 40條),對雙顯卡互連以及更多PCI-E總線設備提供更好的支持
5、內存通道數。這個差異僅存在于X系列芯片組與其他系列芯片組的對比上。X58提供三通道內存控制器,P5x提供雙通道。X79是四通道,H、Z、P系列芯片組提供雙通道。
6、核心數更多。這個差異也只存在于X系列芯片組與其他系列芯片組的對比上。X58/X79最高可支持6核12線程的CPU,不過這類CPU也只有i7 980x/i7 990x/i7 3960x/i7 3970x四款。其他芯片組最高只支持4核8線程。
同樣來講,i7的價格也是遠遠高于i5,在兩臺電腦除了處理器,其他的顯卡硬盤等等一樣的情況下,i7電腦至少比i5電腦貴出來1000左右。
如果對于學生黨和一般家用來講,i5就綽綽有余了,如果您真的是其他的需求,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處理器和顯卡必須是配套使用的,什么樣的處理器就要搭配什么樣的顯卡,不然他就不能很好發揮它的作用。
所以如果親們預算有限,i5就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