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name="code" class="cpp">#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int **a[5][4];int *b[5][4];int *c[5];int d[5][4];char *e="helloworld";char g[]="0123456789";char f[20]="helloworld";cout<<sizeof(a)<<endl;cout<<sizeof(b)<<endl;cout<<sizeof(c)<<endl;cout<<sizeof(d)<<endl;cout<<sizeof(e)<<endl;cout<<sizeof(g)<<endl;cout<<sizeof(f)<<endl;return 0;
}
答案:
80
80
20
80
4
11
20
請按任意鍵繼續. . .
分析:前三個數組都是指針數組,存放的是指針,指針的大小不論什么類型都是4個字節,因此它的大小為4*number(數組)。后面sizeof(g)共11個字符,因為還有一個'\0'.因此大小為11.
另外本類型的題,除了經常考察指針以外,對于類或結構體中的大小也經常考察,因為其中涉及中了內存對齊,可參考博客http://www.cnblogs.com/longlybits/articles/2385343.html
2.)定義 int** p=NULL,如何動態分配二維
數組p[m][n]和釋放
分析:
由于本題事先給定了p,所以必須使用數組的方式分配二維數組,否則我強烈建議使用vector來分配二維數組,使用vector的好處很多,如可以隨時改變動態分配數組的大小,不需要手動釋放內存等,可參考博客:
http://blog.csdn.net/zsuguangh/article/details/6135529
現在回到使用數組的方式類分配二維數組。
方法有兩種:參考博客:http://blog.csdn.net/lavorange/article/details/42879605
一、二維數組的動態分配(內存不連續)
//定義p[m][n]int **p=new int *[m];for (int i=0;i<m;i++){p[i]=new int[n];}//初始化for (int i=0;i<m;i++){memset(p[i],0,sizeof(int)*n);}//釋放內存for (int i=0;i<m;i++){delete[] p[i];p[i]=0;//注意釋放時要將指針賦值為0,以免指針成為迷途指針}delete[] p;p=0;
808020804
二、二維數組的動態分配(內存連續)
//定義p[m][n]int **p=new int *[m];p[0]=new int[m*n];for (int i=1;i<m;i++){p[i]=p[i-1]+n;}
//初始化memset(p[0],0,sizeof(int)*n*m);//釋放內存delete[] p[0];p[0]=0;delete[] p;p=0;
3.)敘述堆和棧的區別
參考答案:
1.棧的空間由操作系統自動分配與釋放,堆的空間手動分配與釋放;
2.棧的空間有限,堆是很大的自由存儲區:
3.c中的malloc函數分配的內存空間即在堆上,而C++中對應的是new 操作符;
4.程序在編譯期對變量和函數分配內存都在棧上進行,且程序的運行過程中函數調用時參數傳遞也在棧上進行。
4).敘述全局靜態變量和全局變量的區別,局部靜態變量和局部變量的區別,靜態函數與非靜態函數的區別
參考答案:http://www.cnblogs.com/chenglei/archive/2009/09/06/1561367.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d38f2eb01010f76.html
C++變量根據定義位置的不同,具有不同的作用域,作用域可分為6種:全局作用域,局部作用域,語句作用域,類作用域,命名作用域和文件作用域。
從作用域看:
全局變量具有全局作用域。全局變量只需在一個源文件中定義,就可以作用于所有的源文件。當然,其他不包括全局變量定義的源文件需要用extern關鍵字再次聲明這個全局變量。
靜態局部變量具有局部作用域。它只被初始化一次,自從第一次初始化直到程序運行結束都一直存在,他和全局變量的區別在于全局變量對所有的函數都是可見的,而靜態局部變量只對定義自己的函數體始終可見。
局部變量也只有局部作用域,他是自動對象,他在程序運行期間不是一直存在,而是只在函數執行期間存在,函數的一次調用結束后,變量就被撤銷,其所占用的內存也被收回。
靜態全局變量也具有全局作用域,他與全局變量的區別在于如果程序包含多個文件的話,他作用于定義它的文件里,不能作用到其他文件里,即被static關鍵字修飾過的變量具有文件作用域。這樣即使兩個不同的源文件都定義了相同的靜態全局變量,他們也是不同的變量。
從分配內存空間看:
全局變量、靜態局部變量、靜態全局變量都在靜態存儲區分配空間,而局部變量在棧分配空間。
全局變量本身就是靜態存儲方式,靜態全局變量當然也是靜態存儲方式。這兩者在存儲方式上沒有什么不同。區別在于非靜態全局變量的作用域是整個源程序,當一個源程序由多個源文件組成時,非靜態的全局變量在各個源文件中都是有效的。而靜態全局變量則限制了其作用域,即只在定義該變量的源文件內有效,在同一源程序的其他源文件中不能使用它。由于靜態全局變量的作用域局限于一個源文件內,只能為該源文件內的函數公用,因此可以避免在其他源文件中引起錯誤。
1、靜態變量會被放在程序的靜態數據存儲區里,這樣可以在下一次調用的時候還可以保持原來的賦值。這一點是他與堆棧變量和堆變量的區別
2、變量用static告知編譯器,自己僅僅在變量的作用域范圍內可見。這一點是他與全局變量的區別。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把局部變量改變為靜態變量后是改變了他的存儲方式,即改變了他的生存期。把全局變量改變為靜態變量后是改變了他的作用域,限制了他的使用范圍,因此static這個說明符在不同的地方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TIPS:
1、若全局變量僅在單個文件中訪問,則可以講這個變量修改為靜態全局變量。
2、若全局變量僅在單個函數中使用,則可以將這個變量修改為該函數的靜態局部變量。
3、全局變量、靜態局部變量、靜態全局變量都存放在靜態數據存儲區。
4、函數中必須要使用static變量的情況:當某函數的返回值為指針類型時,則必須是static的局部變量的地址作為返回值,若為auto類型,則返回為錯指針。
5).類的前向聲明有什么作用?
參考博客:
http://blog.csdn.net/yunyun1886358/article/details/5672574
http://blog.csdn.net/fg2006/article/details/6234973
http://qimo601.iteye.com/blog/1406992
主要用于在一個類的聲明中需要另一個類的定義時,但是這時并不需要知道類的大小和成員操作等信息,只需要知道這是一個類時,可以用前置聲明來告訴編譯器這是個類即可,常用于兩個類相互包含的情況,比如a類在聲明時定義了b類的對象,而b類在聲明中定義了a類的引用或指針時,這時需要b類在聲明時,由于是a類的引用或指針,大小是固定的,且不需要知道a類的大小和成員的操作等信息,因此只要做a的前置聲明(class a)就可以了。
6).談談面向對象的編程的理解
面向對象的基本觀點 :客觀世界由對象組成,任何客觀實體都是對象,復雜對象可以由簡單對象組成。具有相同數據和操作的對象可以歸納成類,對象是類的實例。類可以派生出子類,子類除了父類的全部特性外還有自身的特性。對象之間的聯系通過消息來聯系,類的封裝性決定了其數據只能通過消息請求調用可見方法來訪問。
http://www.cnblogs.com/supers/articles/1229078.html
7).談談進程同步與互斥
互斥:是指某一資源同時只允許一個訪問者對其進行訪問,具有唯一性和排它性。但互斥無法限制訪問者對資源的訪問順序,即訪問是無序的。
同步:是指在互斥的基礎上(大多數情況),通過其它機制實現訪問者對資源的有序訪問。在大多數情況下,同步已經實現了互斥,特別是所有寫入資源的情況必定是互斥的。少數情況是指可以允許多個訪問者同時訪問資源,如“第一類讀寫者模型”。
參考博客: http://blog.csdn.net/f81892461/article/details/8648122
http://www.cnblogs.com/CareySon/archive/2012/04/14/Process-SynAndmutex.html
8)編程題:
取石子問題,有1堆n個的石子,每次只能取{1,3,4}個石子,先取完石子者勝利,那么先手勝還是后手勝?
這是博弈論的問題,可參考
http://www.cnblogs.com/frog112111/p/3199780.html
http://blog.csdn.net/acm_cxlove/article/details/7854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