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語音識別技術的成熟,智能音箱類產品的火爆,越來越多的產品可以升級為語音交互產品;
下面簡單介紹下此類產品的語音前端--麥克風陣列設計相關注意事項:
- 線性四麥陣列構型:
如上圖所示,麥克風直線等距擺放,間距可以是20~60mm,默認推薦40mm;
間距可以是25~45mm,默認推薦35mm;
?
- 環形六麥陣列構型:
環形六麥陣列呈圓形布局,6個麥克風順時針均勻分布在圓周,半徑支持20~60mm,默認推薦39mm;
?
- 數字硅麥設計
基本選型:
接口類型:IIS數字接口
接口電壓:1.8V或者3.3V
全向拾音,高靈敏度,高信噪比;
參數參考:
參數 | 條件 | 典型值 | 單位 |
Supply Voltage | ? | 3.3/1.8 | V |
Directionality | ? | Omni | ? |
Sensitivity | 1 kHz, 94 dB SPL | -26 | dB FS |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 ? | 65 | dBA |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 105 dB SPL | 0.3 | % |
Acoustic Overload Point | 10% THD | 116 | dB SPL |
參考電路:
? ? 為了避免潛在的寄生效應以便達到最理想的效果,強烈建議放一個0.1uF的X7R陶瓷電容(或者更理想的電容)到電源和地管腳附近;layout時電容位置距離麥克風越近越好,相應的電源和地走線越短越好,并且同層直接與麥克風連接不要經過過孔換層連接;如下參考:
???? ??????????????????????????????
? ? ?? 對于底部拾音的麥克風,收音孔直徑典型值為0.5mm~1.0mm,麥克風的孔應該與PCB中的孔對齊;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PCB厚度減小,拾音孔直徑加大。
- 結構設計建議
聲音路徑設計:
麥克風需要一條使聲音通過收音孔進入封裝振膜的路徑。聲學中所有尺寸參考都是相對于聲音波長而言的,因此頻率與波長的換算公式如下:
λ = c/f
c是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約為340m/s
f是頻率(Hz)
λ是波長(m)
聲音的波長與頻率的關系如下所示:
結構總體要求:
- 結構外的聲音能以接近自由場的方式直接到達每一個麥克風,避免掩蔽效應;
(即聲源的直達聲而非反射聲到達每個麥克風的機會是均等的,麥克風振膜背對聲源就可能會形成掩蔽效應)
- 麥克風開放空間 外表面要充分透聲,不能形成聲反射區,外表面可用布料等材料避免反射;
- 聲音到達麥克風振膜的路徑盡量短、盡量寬,路徑上不要有任何空腔;
- 麥克風本身要遠離干擾和振動(喇叭振動,結構振動),結構部件做好減振緩沖設計;
- 避免聲音在結構、腔體內傳播到麥克風;
(喇叭發出的聲音不能在結構或者腔體內部泄露到麥克風,只能通過結構外的空氣傳播到麥克風)
單孔收音腔設計
單孔收音腔,即麥克風和硅膠墊裝配后固定于面殼上,單個麥克風通過面殼上的開孔進行收音;示意圖如下:
單孔收音腔設計參考實例:
小米音箱和天貓精靈
??
單孔收音腔設計注意事項:
- 各個麥克風之間嚴格獨立,每個麥克風的拾音孔是其拾音的唯一通道;
- 麥克風需要硅膠墊等措施與外殼體隔絕,起到密封和降低殼體振動傳聲到麥克風的作用;(PCB設計時注意拾音孔與板邊的距離要大于2mm以便安裝硅膠墊)
- 麥克風收音路徑內不要存在任何空腔,振膜和殼體內壁不要存在縫隙,如下反面示意:
? ? ? ?
? ? 4. 根據使用場景,可以在麥克風拾音孔表面增加防風、防塵、防液體滲入密封措施(比如車載空調風直吹場景);
?? 5. 麥克風遠離干擾和振動(喇叭振動、結構轉動振動),避免結構振動對麥克風造成影響;對于振動有兩個基本措施,一是堆疊布局時麥克風盡量遠離喇叭;二是用盡量軟的硅膠套、減震棉等進行密封減震緩沖;
?? 6. 避免結構內部聲音傳播,建議麥克風陣列和喇叭放在不同腔體內,對腔體內的麥克和喇叭進行密封處理;
?
選型與設計關鍵參數參考:
麥克風信噪比:60~70 分近中遠三場景;
麥克風靈敏度:-40(模擬)? -26(數字);
頻響平坦度:2 (100Hz~6KHz);
收音孔氣密性:大于20dB;
麥克風一致性:相位小于10,幅度小于2dB;
麥克風間距:25~60mm之間;
間距小影響低頻,間距大影響高頻;疊加裝配的誤差率,體驗上在常規噪音環境下影響喚醒率和打斷率1個點左右;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