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數組的長度可以通過數組對象的length屬性來獲取,長度表示數組中元素的數量。
代碼示例:
let arr = []; // 定義一個空數組
console.log(arr.length); // 輸出 0arr.push(1); // 給數組添加元素
arr.push(2);
arr.push(3);
console.log(arr.length); // 輸出 3arr.pop(); // 刪除數組末尾的元素
console.log(arr.length); // 輸出 2arr.unshift(0); // 在數組開頭添加元素
console.log(arr.length); // 輸出 3arr.shift(); // 刪除數組開頭的元素
console.log(arr.length); // 輸出 2
在上面的代碼示例中,我們首先定義了一個空數組。使用數組的push()方法,我們向數組中添加了3個元素。然后,使用pop()方法刪除了一個元素,使用unshift()方法在數組開頭添加了一個元素,再使用shift()方法刪除了開頭的元素。每次操作后,我們都使用length屬性來獲取數組的長度。
需要注意的是,通過修改數組的length屬性可以增加或減少數組中元素的數量。如果將數組的length屬性設置為小于當前元素數量的值,則數組末尾的元素將會被刪除,否則將會在數組末尾添加undefined元素,直到數組長度等于設置的值。下面的代碼示例演示了這一點:
let arr = [1, 2, 3];
console.log(arr.length); // 輸出 3arr.length = 2; // 將數組長度設置為2
console.log(arr); // 輸出 [1, 2]arr.length = 4; // 將數組長度設置為4
console.log(arr); // 輸出 [1, 2, undefined,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