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程?
????????線程是一個基本的CPU執行單元,也是程序執行流的最小單位。引入線程之后,不僅是進程之間可以并發,進程內的各線程之間也可以并發,從而進一步提升了系統的并發度,使得一個進程內也可以并發處理各種任務(如QQ視頻、文字聊天、傳文件)引入線程后,進程只作為除CPU之外的系統資源的分配單元(如打印機、內存地址空間等都是分配給進程的)。
-
線程是處理機調度的單位: 是的,線程是調度的基本單位。在多CPU計算機中,不同線程可以被調度到不同的CPU核上并行執行,這提高了并發性能。
-
線程可占用不同的CPU: 正確。在多CPU系統中,不同線程可以并行在不同的CPU核上執行。
-
每個線程都有一個線程控制塊(TCB): 是的,線程控制塊是操作系統用來管理和維護線程狀態的數據結構。
-
線程有就緒、阻塞、運行三種基本狀態: 是的,這是描述線程在操作系統中可能處于的基本狀態。
-
線程幾乎不擁有系統資源: 這取決于線程的類型。用戶級線程(User-Level Threads)通常幾乎不擁有系統資源,而內核級線程(Kernel-Level Threads)由操作系統內核管理系統資源。
-
同一進程的不同線程間共享進程的資源: 是的,同一進程內的線程通常共享進程的資源,因為它們擁有相同的地址空間。
-
同一進程中的線程間通信無需系統干預: 這取決于線程間通信的方式。在共享內存模型中,線程間通信確實無需系統干預。然而,在其他通信方式(如消息傳遞)中可能需要系統協助。
-
同一進程中的線程切換不會引起進程切換: 是的,線程切換通常開銷較小,因為同一進程內的線程共享相同的地址空間和其他資源。
-
不同進程中的線程切換會引起進程切換: 是的,不同進程的線程切換涉及到不同的地址空間和資源,通常會引起較大的開銷,因為這實際上是進程切換。
二 、線程實現方式
1. 用戶級線程
用戶級線程(User-Level Threads)是一種線程模型,其中線程的創建、調度和管理完全由用戶空間的應用程序或用戶級線程庫負責,而不涉及操作系統內核。這與內核級線程(Kernel-Level Threads)相對,后者的創建和管理需要操作系統的支持。
以下是用戶級線程的一些特點:
-
輕量級: 用戶級線程是輕量級的,因為它們的創建和切換不需要系統調用,而是由用戶級線程庫直接控制。
-
快速切換: 由于用戶級線程的切換是在用戶空間完成的,因此切換的開銷通常比內核級線程低。這對于某些需要高度并發和快速響應的應用程序很有優勢。
-
無需系統調用: 用戶級線程的創建、調度和銷毀不需要系統調用,這意味著應用程序可以更自由地控制線程的行為,而不受操作系統的限制。
-
無法利用多核: 由于用戶級線程的調度由用戶空間的線程庫負責,它們通常無法充分利用多核處理器。如果一個用戶級線程阻塞,整個進程的執行也可能受到影響(它們的調用也是cpu對進程的調度,即進程是最小的調度單位)。
-
不受操作系統調度策略影響: 用戶級線程的調度完全由應用程序控制,不受操作系統的調度策略的影響。這可能導致一些問題,例如用戶級線程的阻塞可能導致整個進程的阻塞。
-
需要處理同步問題: 由于用戶級線程是由用戶空間的線程庫管理的,它們之間的同步問題通常需要由應用程序自己來處理,而不是依賴于操作系統提供的同步機制。
用戶級線程通常在特定應用程序的上下文中使用,對于需要高度優化、靈活性較大的應用程序可能會選擇使用用戶級線程。然而,它們也有一些限制,例如不能充分利用多核處理器以及在面對 I/O 操作時可能導致整個進程的阻塞等。
2. 內核級線程
內核級線程(Kernel-Level Threads)是由操作系統內核直接支持和管理的線程。與用戶級線程相對,內核級線程不是由用戶空間的線程庫進行管理,而是直接由操作系統內核負責。這意味著內核級線程在操作系統的層次結構中更加底層,與操作系統內核的調度和管理機制密切相關。
以下是內核級線程的一些特點:
-
由內核管理: 內核級線程的創建、調度、撤銷等操作完全由操作系統內核負責,不需要用戶空間的線程庫的干預。
-
更重量級: 與用戶級線程相比,內核級線程通常更重量級,因為它們涉及到更多的內核資源和更復雜的上下文切換。
-
更高的并發性: 內核級線程能夠更好地利用多核處理器,因為內核可以獨立地將不同的線程調度到不同的處理器核上運行。
-
適用于多核系統: 由于內核級線程能夠更好地利用多核系統,它們通常在需要更高并發性的情況下更為合適。
-
對同步和互斥的支持: 內核級線程能夠充分利用操作系統提供的同步和互斥機制,因為這些機制通常是在內核中實現的。
-
阻塞不影響整個進程: 內核級線程的阻塞不會導致整個進程的阻塞。如果一個內核級線程阻塞,其他內核級線程仍然可以繼續執行。
-
上下文切換開銷相對較高: 由于內核級線程的上下文切換涉及到更多的內核資源,因此它們的上下文切換開銷相對較高。
總體而言,內核級線程適用于需要更高度并發性、更好地利用多核處理器的場景。然而,由于其較重的開銷,對于一些輕量級任務,用戶級線程可能更為合適。不同的應用場景和性能需求可能決定了選擇哪種線程模型。
3. 多線程模型?
?
線程的組織和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