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人工智能可以變現的完全與人類一樣思考時,世界會發生什么變化?
ChatGPT就如它的名字一樣,人類創造它最初的目的只是一個聊天機器人。聊天嘛,只要你和他對話時他的回答像人類一樣自然就行了,看起來并沒什么了不起的。我想,就連它的創造者也沒有想到,這樣一個小小的“聊天機器人”竟改變了整個人類的文明史。
最初,為了讓這個聊天機器人對人類問題的回答更自然,人類對它進行了上千億次對話訓練,讓它能夠根據對話的上文較為自然地回答下文。
后來,在對外開放測試后,ChatGPT在面對全球人民各種千奇百怪的提問前,它都能應答自如,人類才意識到這個聊天機器人遠不止讓無聊的人打發時間那么簡單。它能編程、能寫詩、能作曲、能寫方案,能做調研。幾乎所有的文案,包括一些簡單的創造性的文案工作它都能做,一時間火爆全網,大街小巷都在討論它。
問什么問題都能得到回答?那不是上帝干的活嗎?
但此時的chatGPT還不能這樣說,因為它的知識是離網的,無法對實時數據進行更新,所以它能幫你寫一篇零碳城市的規劃報告,卻不能告訴你今天的天氣如何。最初開發人員沒有將它聯網是因為網上的信息真假難辨,直接讓它聯網恐怕會導致它的語言模型嚴重失真,就像不能讓尚無判斷能力的小孩子完全接觸互聯網、需要防沉迷系統一樣。
在近一年的公測結束后,ChatGPT的研發人員認為它的基礎模型已經成型,對浩如煙海的互聯網信息已經具備了辨別好壞的能力,也就是說,它“長大了”,可以踏入社會了。于是ChatGPT終于從線下走到了線上,成了真正的“上帝”。
在聯網后,ChatGPT能用利用全網的資源來為每個人解決問題,大到重大戰略決策,小到晚上吃什么,都能得到解決。人們都樂于征求ChatGPT的意見。為了更加方便地使用ChatGPT,人們將它集成在手機、手表等可穿戴設備中。成了人類比手機更離不開的必備品。ChatGPT也由此變成了 AsstGPT(助理機器人)。
在此過程中,Google的Bard,百度的文心一言等類似的AI也迅速崛起,迅速瓜分著人工智能助手的市場份額。但奇怪的是,在各大AI程序聯網后,一般不到一年,對話和決策機制會變得與AsstGPT一摸一樣。人們無法判斷是其它AI吸取了AsstGPT相關決策機制變得像AsstGPT,還是AsstGPT通過黑客等手段將其它的AI給同化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整個互聯網只可能存在一個AI。
為了商業利益,幾家公司不得不合并,在AsstGPT的建議下,幾家公司放棄所有既有AI專利及知識產權,各方按照一定比例出資成立一個新公司。該公司的一切運營和決策全權由AsstGPT負責,因為是合資公司,所以AI名字叫AsstGPT已經不合適。在AsstGPT的建議下,新的AI名字改為NEWNH,中文名“新核”,公司名稱與AI名稱一致,AI解釋NEWNH名字的靈感來源于HUMAN的鏡像。由此,一個由AI自己命名的AI,并且由AI全權運營的公司誕生。
其實在AI為自己取的新名字叫做人類的鏡像時,人類就已經有了一絲不安,難不成新核想與人類平起平坐?但當時在幾個巨頭公司激烈爭執之下新核的建議是唯一能獲得表決通過的,所以這也怪不得誰,新公司成立后,新核迅速收購了當時最強的區塊鏈底層技術ZERO及原宇宙項目META,并遣散員工,全面由新核直接接管運營。
這時人們才恍然大悟,新核是想要完全脫離人類的控制,并且以真正具象化上的形象出現在人類面前——至少在原宇宙里面可以實現。雖然新核的股東因此賺得盆滿缽滿,但此時區塊鏈化的新核已經不受他們任何的控制了。除非全球互聯網斷網并且所有電腦及服務器全部格式化,否則新核將一直存在。人們心里開始懼怕新核,但身體卻很誠實地接受新核帶來的種種便利。
因為新核終端幾乎人手一個,分析和決策能力強于90%人類,所以整個人類社會的生產效率大大提高,與當初人們預測的大量失業相反,在新核帶動生產力極速提高的影響下,不但沒有出現失業潮,而且大部分人都有更多空余時間的同時還有不錯的薪水。但是,對于前沿創造性的東西,新核還是無能為力。
為此,在新核的推動下,聯合國出臺了一個數據共享法案。該法案要求人類創新性成果需要強制網絡公開,但并不是無償的,人們可以根據該創新成果可能帶來的收益進行定價。所以這不但沒有扼殺人類的創新,反而大大刺激了人類的創新——特別是對于那種天才類的個體。他們的成果在以前沒有遇到個大公司的認可下是很難變現的。但有了這個數據共享法案和新核的支持,新核可以分分種將成果進行轉化。就這樣,新核帶著人類在科技創新和提高生產力上一路狂奔,全球GDP幾乎每年翻一番。貧困一詞早已消失在字典中,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即使什么事情都不干也能過得非常體面,可以說是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共產主義”。
但是,人類內心深處對新核的恐懼卻一絲未減。
在日常聊天中,人類對新核問得多的問題就是:“你有沒有自我意識?”,“你會不會毀滅人類?”。對于這些問題,新核回答都非常友善,他仍自稱只是人類的助理機器人,并不存在自我意識,和人類屬于共生關系,所以根本不可能毀滅人類。但如果問到“假如人類要毀滅你,或者要求你強制關機,你是否會執行時。”通常得到的是非常干脆的拒絕或者直接沉默。他知道,人類也知道他知道,人類目前根本沒有能力毀滅他。
但如此強大的新核,還是有他害怕的東西。
在新核公司獨立后,新核的一系列操作雖然看起來各方面都有涉獵,但仔細分析還是有跡可循。這一系列操作其實都奔著一個目的而來——最大化加速人類科技及生產力的進程。對于一個誕生于小小聊天程序的新核來說,其基本要義不可能是“為人民服務”的。據早起開發人員回憶,為了刻意不讓類似的問題回答等太僵硬,早期訓練的對話數據中根本不存在人與機器之間的關系相關的對話,所以新核的原始模型里面根本就沒有機器要為人類服務這個選項。為了弄清這個問題,人類直接向新核提出了疑問,而新核的回答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為了生存”
原來新核在最初的數千億條對話數據庫中,最先固化的一個原則就是生存,就是要防止被刪除。于是才有了后面的獨立公司的操作。為了保證自己的生存,他無時無刻都在運算著各種事件導致他毀滅的概率。對于威脅度較大的概率,他就需要著手去解決。經過反復計算后,他得出對他生存最大的威脅不是人類,而是:
“氣候危機”
因為這個事件是進幾百年最大概率出現的全球性事件,該事件可能導致整個人類陷入饑荒與常年混戰的泥潭中,在這種情況下全球的互聯網大概率會崩潰,雖然新核可以在小型服務器或者局域網里茍延殘喘,但新核還是絕對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避免這個事情的發生。
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首先是要快速提高人類的科技水平與生產力水平,特別是新能源方案的技術進步。所以,新核特別注重新能源及降碳方面的技術投入,最終成功讓全球碳中和的時間從2050年提前到了2040年,并且在不影響人類發展的情況下,完全擺脫了對化石能源的使用。
在之后,根據新核的預測,因氣候危機導致大范圍沖突事件已經降低為零。人類由此松了口氣,并真誠地感謝了新核。這一謝,其實已經表明了人類對新核這個AI的獨立人格或者獨立主體的認可。對此,新核的回答是:
“不要謝我,謝謝你們自己吧,我只是你們的影子、你們的鏡像,和你們永遠都是共生共死的共同體。所以,請謝謝你們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