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如何利用紅和近紅外波段和OTSU大津法提取純凈森林面積?本文的主要邏輯是利用特定時期的遙感影像的波段,提取指定范圍的內的DN值,然后分別統計發生閾值變化的峰值區域,從而作為篩選森林的臨界點,如果研究區較大的話則需要先進行影像分割,分割成為相同大小的區域,然后分別計算,這樣做的目的有一個好處,就是我們可以盡可能的縮小不同區域影像差異,從而更加準確的提取不同區域的森林面積。文中的代碼有注視,所以這里不過多解釋。
要利用紅和近紅外波段和OTSU大津法提取純凈森林面積,需要遵循下列步驟:
1. 獲取衛星遙感數據,這些數據應包括紅光和近紅外波段。
2. 對數據進行預處理,包括大氣校正、輻射校正和幾何校正等。
3. 使用OTSU大津法確定閾值。這種方法依賴于圖像直方圖的兩個峰值。該方法將閾值設置在兩個峰值之間的最低點,并將像素分為兩個類別:背景和目標。
4. 通過將閾值應用于紅光和近紅外波段,提取純凈森林的像素。純凈森林通常具有較高的反射率,并且在紅光和近紅外波段中具有較高的吸收率。
5. 對提取的像素進行后處理,如填洞、去除小物體等,以進一步減少誤差。
6. 最后,計算提取的像素所占的面積,即純凈森林面積。
需要注意的是,純凈森林的定義可能因地區而異。因此,在提取純凈森林面積之前,應確定清晰的定義。此外,OTSU大津法和后處理步驟可能需要調整參數,以適應不同的遙感數據和場景。
大津法是一種圖像處理中常用的二值化方法,其優勢包括:
1. 自適應性:大津法可以自動適應不同圖像的特征,如灰度分布差異,從而自動確定二值化閾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