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一、測試基礎
1.軟件測試中基礎信息定義
2.測試主流技能
3.常見的測試分類
3.1按階段劃分
3.2按代碼可見度劃分
3.3其他
4.測試模型
5.測試流程
6.測試用例
二、用例設計方法
2.1等價類
2.2 邊界值
2.3判定表法
2.4場景法
2.5錯誤推測法
三、缺陷管理
1.缺陷的定義
2.缺陷的判定標準
3.缺陷產生的原因
4.軟件缺陷的生命周期
5.軟件缺陷的核心內容
6.軟件缺陷類型
7.缺陷跟蹤流程
一、測試基礎
1.軟件測試中基礎信息定義
軟件:控制計算機硬件工作的工具。
軟件基本組成:頁面客戶端,代碼服務器,數據服務器
軟件產生的過程:需求(客戶或市場調研)-需求文檔-設計效果圖-產品開發-產品測試-部署上線
軟件測試:使用技術手段驗證軟件是否滿足使用需求
軟件測試目的:減少軟件缺陷,保障軟件質量
2.測試主流技能
2.1功能測試:驗證程序的功能是否滿足需求
2.2自動化測試:使用代碼或工具代替手工,對項目進行測試
2.3接口測試:使用代碼或工具對服務端提供的接口進行測試
2.4性能測試:模擬多人使用軟件,查找服務器缺陷
3.常見的測試分類
3.1按階段劃分
①單元測試︰針對程序源代碼進行測試
②集成測試∶針對程序接口進行測試
③系統測試︰針對程序功能、非功能(易用、兼容、性能、安全)、文檔進行測試
④驗收測試:使用不同用戶(內測、公測)進行測試
3.2按代碼可見度劃分
①黑盒測試:不關注源代碼,針對程序功能進行測試。
②灰盒測試:針對程序部分代碼進行測試(接口)
③白盒測試:針對程序源代碼進行測試
3.3其他
①性能測試:歸屬專項測試
②自動化測試:歸屬功能測試
4.測試模型
功能、性能、兼容、易用、安全、(前五項必測)可靠性、移植性、維護性
5.測試流程
①需求評審②編寫測試計劃③用例設計④用例執行⑤缺陷管理⑥測試報告
6.測試用例
6.1用例的定義:用戶使用的案例
6.2測試用例的定義:為測試項目而設計的執行文檔
6.3 測試用例的作用:防止漏測、實施測試的標準
6.4用例設計編寫格式:用例編號、用例標題、模塊、優先級、前置條件、測試步驟、測試數據、預期結果、實際結果
二、用例設計方法
2.1等價類
說明:在所有測試數據中,具有某種共同特征的數據集合進行劃分。
分類:有效等價類(滿足需求的數據集合),無效等價類(不滿足需求的數據集合)
適用場景:需要有大量數據測試輸入,但是沒法窮舉測試的地方(輸入框、下拉框)。
2.2 邊界值
1.邊界范圍節點 選取正好等于、剛好大于、剛好小于邊界的值作為測試數據
上點:邊界上的點(綠色)離點:離上點最近的點(黃色)內點: 范圍內的點(藍)
2.3判定表法
說明:是一種以表格形式表達多條件邏輯判斷的工具
2.4場景法
說明:場景法也可以叫流程圖法,是用流程圖描述用戶的使用場景,然后通過覆蓋流程路徑來設計測試用例。
意義: 用戶使用角度:用戶平時使用的不是單個功能,而是多個功能組合起來進行使用
測試人員角度:平時測試的都是單個功能點進行測試,容易忽略多個功能的組合測試
2.5錯誤推測法
定義:通過經驗推測系統可能出現的問題
思想:根據經驗列舉出可能出現問題的清單,根據清單分析問題可能原因,推測發現缺陷
場景:1、時間緊任務量大時,根據之前項目類似經驗找出易出錯的模塊重點測試2、實踐寬裕通過該方法列出之前出現問題較多的模塊再次測試
三、缺陷管理
1.缺陷的定義
軟件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的任何問題都叫軟件的缺陷,簡稱bug。
2.缺陷的判定標準
軟件未實現需求(規格)說明書中明確要求的功能–少功能
軟件出現了需求(規格)說明書中指明不應該出現的錯誤-功能錯誤
軟件實現的功能超出需求(規格)說明書指明的范圍-多功能
軟件未實現需求(規格)說明書中雖未明確指明但應該實現的要求-隱性功能錯誤
軟件難以理解,不易使用,運行緩慢,用戶體驗不好-不易使用
3.缺陷產生的原因
4.軟件缺陷的生命周期
5.軟件缺陷的核心內容
缺陷的標題、缺陷的預置條件、缺陷的復現步驟、缺陷的預期結果、缺陷的實際結果、缺陷的必要附件(截屏)
6.軟件缺陷類型
功能錯誤、界面(ui)錯誤、兼容性錯誤、數據錯誤、易用性錯誤、改進建議、架構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