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高端手機芯片市場正在重塑。
11 月 21 日,聯發科發布了新一代卓越 5G 生成式 AI 移動芯片天璣 8300。
這款定位于中端機檔位的芯片,無論在技術架構還是在實際性能表現上,都實現了對前代旗艦芯片的趕超,徹底打破了業內長期存在的“次旗艦”格局,成為改寫全球高端手機芯片市場、引領中端機全面崛起的新勢力。
一、從尷尬的“次旗艦”說起
天璣 8300芯片,是聯發科天璣8000中端芯片系列的最新產品。這款芯片推出后,與不久前面世的天璣9300旗艦芯片,形成了高、中端搭配。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天璣8300芯片出色的性能表現,天璣8300/9300這個高中端組合,已經不再像以往歷代產品那樣,存在所謂的“次旗艦尷尬”了。
在過去,各芯片廠家推出的芯片組合中,處于中端位置的產品,客觀上性能很強,可是從技術層面上來說,又因為與同世代旗艦存在著至少一個世代的差距,因此往往被市場稱為“次旗艦”芯片。
長期以來,這些所謂的“次旗艦”芯片,雖然在設計理念上被賦予“平替”老一代高端旗艦芯片、并為新一代中端機打開局面的重任,然而由于其在架構、以及理論算力等方面,與老一代高端旗艦芯片,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在性能表現上非但不能真正“平替”老一代旗艦,反而因為在游戲等關鍵領域里的明顯落后,被包括深度游戲玩家在內的用戶群體,視為“雞肋”。這種現象延續下來,就在消費者市場形成了一種令廠家感到尷尬的普遍認知。使用中端SOC芯片的機型,在技術性能上和真旗艦始終有巨大不足,因此買“中端機”不如買“老款旗艦”。而歷代的中端芯片,也在這種尷尬中,讓廠家于難以尋找到合適的定位。
這種“次旗艦尷尬”的存在,有技術上的深層原因。長期以來,中端芯片在CPU架構上主要以“小核心”為主,架構也往往比旗艦落后兩代、甚至是更多。在GPU性能上,算力與老一代旗艦產品相比也差距明顯。而在包括顯示引擎支持的分辨率、影像ISP色深、以及AI加速器效率,等周邊功能配置上則差距更大。這就導致搭載中端芯片的“次旗艦”機型,往往只能使用等級低于老一代旗艦機的硬件配置,用戶體驗與老旗艦相比也大打折扣。
正因為此,歷代的“次旗艦”機型在手機廠商的市場宣發中,經常只能打出“能效比高、拍照還不錯”的旗號,賣點不突出、對用戶吸引力不足。而廠商在做機型矩陣設計時,所抱有的“高端、中端齊頭并進”、同時覆蓋不同消費層級的市場愿景,也往往因此而“一腳踏空”。
有鑒于此,手機廠商為了避免其高端產品序列的品牌形象,受到性能不足的中端機型拖累,也只能在傳播時故意弱化次旗艦,以降低次旗艦的存在感。而隨著天璣8300芯片的推出,這種長期存在的“次旗艦尷尬”,有望得到徹底的扭轉。
二、為改變而生,超神進化的天璣8300要打破次旗艦的固有認知
天璣8300剛發布,在消費者群體和行業人士的心智中,已經有了新一代“神U”的美譽。之所以會稱之為“神”,是因為天璣8300幾乎完美地實現了中端機用戶們,長久以來最大的愿望。在保持理想的性價比同時,還能獲得足以與頂級旗艦芯片相提并論的高性能、并消除以往中端芯片固有的短板。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聯發科在天璣8300上下足了功夫,以誠意十足的堆料,實現了天璣9000系列頂級旗艦芯片關鍵新技術的“下放”,直接將這款中端芯片升級為行業領先的“神U”。
在天璣8300上,用戶們驚喜地發現,原本以為只能在頂級天璣9300芯片上,才能見到的“星速引擎”、“端側生成式 AI”、“5G UltraSave 3.0 + 省電技術”等關鍵新技術,全都得到了支持。而且以往在各大品牌旗下,只有頂級旗艦機才能擁有的、對 LPDDR5X 8533Mbps 內存與 UFS 4.0 閃存的支持,在天璣8300上同樣具備。更關鍵的是,由于超前采用了4 性能核 + 4 能效核的 CPU 架構,天璣8300能夠支持多循環隊列技術,從而實現了影像、連接性能等方面的突飛猛進。總而言之,天璣 8300 在市場上同級產品中,的確做到了“遙遙領先”。
作為一款中端芯片,天璣8300之所以能夠在性能表現上趕超頂級旗艦,根源在于其架構上的全面進化。天璣 8300 移動芯片采用了臺積電第二代 4nm 制程,在 CPU 方面擁有 4 個 Cortex-A715 性能核心和 4 個 Cortex-A510 能效核心的八核架構,CPU 峰值性能較上一代提升 20%,功耗節省 30%;在 GPU 方面,天璣 8300 采用了 6 核 GPU Mali-G615,峰值性能較上一代提升 60%,功耗節省 55%。
在同樣關鍵的 AI 方面,天璣 8300集成了聯發科 AI 處理器 APU 780,搭載生成式 AI 引擎,整數運算和浮點運算的性能是上一代的 2 倍,支持 Transformer 算子加速和混合精度 INT4 量化技術,AI 綜合性能是上一代的 3.3 倍。在如此強大體系支撐下,天璣 8300實現了在同級產品中率先支持生成式 AI。同時,天璣 8300 還支持旗艦級 LPDDR5X 8533Mbps 內存,以及 UFS 4.0 閃存和多循環隊列技術,在游戲、日常應用、影像等場景中可為用戶帶來絲滑流暢的使用體驗。
與前代產品對比來看,天璣8300無疑是一款堪稱“超神進化”的中端旗艦芯片產品,它已經具備了改變“次旗艦”固有定位、足以“平替”老一代旗艦芯片的超越之作。
三、聯發科正在改寫全球高端手機芯片市場格局
橫向比較來看,天璣8300的推出,標志著天璣8000系列的技術水平又提升到了新階段。事實上,天璣 8000 系列是在去年 3 月份才正式推出的。雖然發展時間短,但8000系列卻憑借兼顧高性能和低功耗以及全面的功能體驗,迅速在用戶心智中奠定了性能強大的品牌形象。整個系列推出僅過8個月時間,就在當年 11 月安兔兔發布的次旗艦手機性能排行榜中,幫助搭載天璣 8000 系列芯片的手機直接包攬了 ToP10 全部席位,更是曾拿下連續 10 個月霸榜安兔兔次旗艦手機性能榜單的驚人成績。從那時起,天璣8000系列就已經擁有了“一代神 U”之稱。
如今,天璣8300又把“神U”的美譽度再次推高。在實際使用中,天璣8300憑借對硬件光線追蹤和可變速率渲染等旗艦級游戲技術的支持,讓用戶暢享高幀穩幀、低功耗長續航的游戲體驗;在影像方面,天璣 8300 這次搭載了 14 位 HDR-ISP Imagiq 980 影像處理器,可顯著提升終端計算攝影性能,升級拍照和視頻錄制體驗,在它的加持下,用戶不僅可以輕松錄制更清晰、更銳利的 4K60 HDR 視頻,還可以獲得更長的電池續航。而在AI方面,天璣8300流暢運行最高 100 億參數的 AI 大語言模型、并實現快速生文和生圖的性能,更是令行業人大為驚嘆。
天璣8300發布于11月21日,而聯發科這一代的頂級旗艦芯片天璣9300,則在11月6日發布。前后腳面世的這兩款芯片,構成了聯發科在高、中端市場的“完美組合”。其中天璣 9300 在頂級旗艦市場攻城略地,而天璣 8300 則在中高端市場不斷擴大份額。必須強調的是,在這一代的高、中端組合中,天璣8300的綜合性能,甚至已經基本追平、甚至部分超越了前代旗艦天璣9200+,從而可以名正言順地突破固有的“次旗艦”尷尬地位,讓廠家可以在中端機型上放手打出性能全面提升、“平替”老一代旗艦機的賣點,以淋漓盡致的“高、中端齊頭并進”營銷組合拳,實現銷量和口碑的雙雙提升。也必然為當前處于僵局的手機SOC芯片行業,帶來新的格局。
更重要的是,天璣8300是當前中端芯片中,率先支持 5G 生成式 AI 的芯片平臺。它的加入,將使得聯發科強大的終端側生成式 AI 能力,從天璣 9300 旗艦平臺,迅速向下滲透到中端產品,從而讓更多消費者能夠獲得AI深度應用的全新體驗,讓AIGC 的大規模普及得以成為現實。而天璣8300 + 天璣9300組成的產品矩陣,也將在AIGC應用的不斷推廣中,為全球更廣泛的用戶,帶來全新的工作、娛樂和生活體驗。這在AI普惠應用成為全球趨勢的當下,具有重要意義。
換句話說,天璣8300/9300芯片“高、中端組合”的落地應用,將促使聯發科高端戰略的推進更加完善豐富和立體,同時也將改寫全球高、中端手機芯片市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