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器官是一種三維細胞培養物,其在細胞類型,空間結構及生理功能上能夠模擬對應器官,從而提供一個高度生理相關的系統。自2009年小腸類器官首次建立至今,類器官研究已經延伸到多個組織系統,并成為當下生命科學領域最熱門的技術之一。類器官作為微型體外模型,在研究器官再生,精準醫療以及藥物毒性和藥效試驗方面都顯示出令人振奮的潛力。
肺系統由氣道和肺泡腔兩部分組成,其組織和細胞的復雜性保證了肺部的免疫防御和氣體交換功能。雖然傳統體外細胞實驗和動物模型已被廣泛用于闡明人體肺發育、生理學和發病機制,但這些模型不能準確地再現人體肺部環境和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研究發現肺類器官是目前最接近人類肺系統的模型,而以肺類器官為代表的體外肺模型也成為研究肺發育、功能和疾病病理學的一種更容易獲得的工具。
聚焦于肺的類器官技術在科研和轉化中的應用,由談思生物舉辦的T-Bio談思生物醫療直播課本期特別邀請粵港澳大灣區精準醫學研究院(廣州)青年研究員唐曉芳博士在11月30日19:30-20:30為大家帶來“利用類器官模型研究肺的發育與穩態”話題分享,敬請期待!
嘉賓簡介
/ 唐曉芳 /
粵港澳大灣區精準醫學研究院(廣州)
青年研究員
唐曉芳博士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后赴美于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研究中心分別師從林鑫華教授和Jeffrey Whitsett教授進行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的學習,近年來的主要科研工作為利用小鼠及類器官模型并結合臨床數據研究呼吸系統的發育及疾病。截止目前,已在包括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Development Cell, 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等雜志上發表多篇論文,總引用740余次。
唐曉芳博士于2022年回國入職粵港澳大灣區精準醫學研究院(廣州)類器官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擔任青年研究員。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呼吸系統的發育、穩態與損傷修復,以及呼吸系統疾病尤其是包括肺纖維化在內的間質性肺病的發生發展機制以及治療手段;其二,類器官技術的開發包括培養條件的優化和新培養模型的建立以及類器官模型在科研與轉化方向的應用。
直播時間
11月30日19:30 - 20:30
演講話題
“利用類器官模型研究肺的發育與穩態”
演講摘要
類器官作為器官發育、精準醫療以及再生醫學的重大技術發現,已經成為器官發育、細胞命運可塑性、組織穩態調控、組織損傷再生修復、疾病的病理機制、藥物的篩選與評價等研究領域的重要體外模型。本報告聚焦于肺的類器官技術在科研和轉化中的應用,從肺的發育研究、疾病模型構建、人源感染模型構建、腫瘤機制研究與藥物開發等方面介紹團隊對類器官技術的探索和應用。
參與方式
關注“談思生物”獲取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