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語言指針相關練習題
文章目錄
- C語言指針相關練習題
- 題目一
- 題目二
- 題目三
- 題目四
- 題目五
- 題目六
- 題目七
題目一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int a[5] = { 1, 2, 3, 4, 5 };int *ptr = (int *)(&a + 1);printf( "%d,%d", *(a + 1), *(ptr - 1));return 0;
}
第一題來說是比較簡單的,先來看看代碼運行結果
數組名的理解
- sizeof(數組名) 計算的是整個數組的大小
- &數組名 取出的是整個數組的地址
- 除上面兩種情況,數組名都指數組的首元素地址
有了對數組名的理解,這題就好做了
&a+1 取出數組的地址然后+1,指跳過這個數組,指向數組之后的空間
數組地址應存放在數組指針中,int (*p)[ 5 ]中,強制類型轉換成 int *類型存放在int *類型的指針中
無論什么類型的指針都可以存放任意類型的地址
*(a + 1) a是首元素的地址,+1指向第二個元素,解引用得到第二個元素 2
*(ptr - 1) ptr存放的是數組+1之后的地址,指向數組之后,-1之后指向數組中最后一個元素 5
題目二
//在X86環境下
//假設結構體的??是20個字節
//程序輸出的結構是啥?
#include <stdio.h>
struct Test
{int Num;char* pcName;short sDate;char cha[2];short sBa[4];
}*p = (struct Test*)0x100000;
int main()
{printf("%p\n", p + 0x1);printf("%p\n", (unsigned long)p + 0x1);printf("%p\n", (unsigned int*)p + 0x1);return 0;
}
代碼運行結果如下:
printf("%p\n", p + 0x1);
%p打印的是地址,0x1表示16進制,也就是1,指針加整數跳過多少字節的空間取決于指針的類型,在上述代碼中p是結構體指針,同時題目給的結構體為20個字節,所以p + 0x1 跳過了20個字節,也就是 100014,%p打印的是十六進制的,所以是01000014
printf("%p\n", (unsigned long)p + 0x1);
在上述代碼中將p的類型從結構體指針強制類型轉換成了unsigned int類型,即無符號整型,p + 0x1也就變成了整數之間的加減,100001,由于是以十六進制的方式打印的,所以是00100001
printf("%p\n", (unsigned int*)p + 0x1);
在上述代碼中將p的類型從結構體指針強制類型轉換成了unsigned int*類型,是無符號整型指針,指針加減整數取決與類型的大小,unsigned int是4個字節的,所以p + 0x1 跳過了4個字節,也就是100004,由于打印的是十六進制的,所以是00100004
題目三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int a[3][2] = { (0, 1), (2, 3), (4, 5) };int* p;p = a[0];printf("%d", p[0]);return 0;
}
代碼運行結果如下:
在上述代碼中,給二維數組進行初始化,對二維數組的初始化得用 { } 才是對數組指定位置的初始化,上述代碼中使用的是 ( ),也就是逗號表達式,逗號表達式取最后一個表達式的值,所以對數組初始化只有1,3,5
然后定義了一個整型指針指向二維數組的首元素,然后跳過p[0]訪問的也是首元素,所以打印的是 1
題目四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int a[5][5];int(*p)[4];p = a;printf("%p,%d\n", &p[4][2] - &a[4][2], &p[4][2] - &a[4][2]);return 0;
}
代碼運行結果如下:
指針數組(*p)[4]是指向數組中4個int類型的元素,數組a[5][5]的地址要存到int (*ptr) [5] 這樣的數組指針中去,
兩者存在著類型差異,但是不影響,a數組每四個元素存到p中去,二維數組是連續存放的,示意圖如下:
&p[4][2] - &a[4][2] 也就是指針 - 指針 的絕對值計算的是兩個地址之間的元素個數
所以得到 -4
%p打印的是地址,地址在內存中是補碼的形式 十六進制打印
所以我們要將-4轉化為二級制的補碼
-4的原碼1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100
-4的反碼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011
-4的反碼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00
每四個二級制位轉換為
FF FF FF FC
%d打印的整型,也就是 -4
題目五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int aa[2][5] = { 1, 2, 3, 4, 5, 6, 7, 8, 9, 10 };int* ptr1 = (int*)(&aa + 1);int* ptr2 = (int*)(*(aa + 1));printf("%d,%d", *(ptr1 - 1), *(ptr2 - 1));return 0;
}
代碼運行結果如下:
(int*)(&aa + 1) 是取出數組的地址然后+1,跳過整個數組,指向數組之后的空間,然后將其強制類型轉換為int類型存放到ptr1中
(int)(*(aa + 1))是數組首元素地址+1,二維數組的首元素是a[0],也就是第一行的元素,得到aa[1][0]的地址,然后解引用再強制類型轉換,存放到ptr2中
所以ptr1指向的是數組之后的空間,ptr2指向的是數組aa[1][0]
與題目一致
*(ptr1-1) ptr1 - 1 指向的是10這個元素的地址,然后解引用得到10
*(ptr2-1) ptr2 - 1 指向的是5這個元素的地址,然后解引用得到5
題目六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char* a[] = { "work","at","alibaba" };char** pa = a;pa++;printf("%s\n", *pa);return 0;
}
代碼運行結果如下:
a[]是個指針數組,存放的是三個字符串的地址,pa指向a的首元素地址,示意圖如下:
pa++,指針偏移一個字節,得到第二個元素的地址,也就是 at
所以打印的是 at
題目七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char *c[] = {"ENTER","NEW","POINT","FIRST"};char**cp[] = {c+3,c+2,c+1,c};char***cpp = cp;printf("%s\n", **++cpp);printf("%s\n", *--*++cpp+3);printf("%s\n", *cpp[-2]+3);printf("%s\n", cpp[-1][-1]+1);return 0;
}
代碼運行結果如下:
代碼示意圖如下:
printf("%s\n", **++cpp);
一開始cpp是指向cp的首元素的,當使用++之后cpp指向了cp的第二個元素,也就是c+2的地址
然后第一次解引用拿到了c+2,
再解引用得到c的第三個元素,所以會打印POINT
現在cpp指向cp的第二個元素
printf("%s\n", *--*++cpp+3);
由于加法的優先級最低,使用+3最后計算
++cpp,cpp從指向cp的第二個元素變成了指向第三個元素
解引用拿到了cp第三個元素c+1
然后再–c+1得到c這個地址
解引用就得到c 也就是c的首元素ENTER
最后+3 從第四個字符開始打印
所以會打印ER
現在cpp指向cp的第三個元素
printf("%s\n", *cpp[-2]+3);
cpp[-2] 等價于 *( *(cpp-2))+3
cpp-2,cpp從指向第三個元素變成了指向第一個元素
第一次解引用得到 c+3
第二次解引用得到了c+3指向的元素 也就是FIRST
最后再+3 從這個元素的第四個字符開始打印
所以會打印ST
現在cpp還是指向第三個元素
printf("%s\n", cpp[-1][-1]+1);
cpp[-1][-1]+1 等價于 *( *(cpp-1)-1)+1
cpp-1 cpp從指向cp第三個元素變成指向了第二個元素
然后解引用得到c+2
然后再減去1 c+2-1
然后解引用得到了c+1 也就是NEW
最后再+1 從第二個字符開始打印
所以會打印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