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產業創新服務媒體
——聚焦數據?· 改變商業
在OpenAI這場連續劇中(之所以說是連續劇,這個事情肯定沒完,后面肯定還會出續集),讓我倍感意外的是,Altman剛跟OpenAI分手,“離婚手續”都還沒辦齊,轉頭就投入了微軟的懷抱,火線入職微軟。如果說他們之前是“清白”的,沒有勾連,這誰能信。
這說明一個問題,OpenAI罷免Altman,并沒有冤枉他。為什么這么說?我們來詳細說道說道。
不被科技巨頭控制,是OpenAI絕對的紅線
我們需要回顧一下,OpenAI成立的初衷是什么?當初,馬斯克和阿爾特曼等人,擔心谷歌壟斷人工智能,尤其是擔心DeepMind率先開發出AGI,這樣的技術被谷歌壟斷,對人類不利。所以,幾個人一合計,決定創立一個開源的、非盈利的組織,避免AGI這樣的技術被谷歌這樣的巨頭所壟斷。
擔心被谷歌壟斷,創立的OpenAI,后來卻與微軟越走越近。所以,越來越多人擔心,OpenAI被微軟控制。剛逃出谷歌的狼窩,轉頭就進入微軟的虎穴,搞了半天折騰了一個寂寞,那創立OpenAI是為了什么?
所以,在OpenAI原教旨主義者(遵守《OpenAI憲章》)的一群人眼中,如果說Altman過渡商業化以及對安全風險的忽視,還可以諒解,但跟微軟“眉來眼去”是絕對不能容忍的。他們不會容忍自己為人類創建AGI的果實,被微軟偷偷摘了桃子。
但事實情況是,在Altman的主導下,OpenAI與微軟的關系越來越曖昧。
某種程度上,OpenAI已經被微軟“包了餃子”,已經成為一塊“夾心餅干”。何出此言?
在目前的結構中,ChatGPT的底層算力,用的是微軟云,也就是說微軟云是OpenAI的底層基礎設施;在上層,微軟的必應、Office365等多個應用,都全面接入ChatGPT。某種程度上,微軟控制了ChatGPT的商業化應用,尤其是B端商業化應用。
上層應用和下層基礎設施,都被微軟控制,而且微軟的巨額投資還讓其股份占比越來越大,OpenAI可不就是被微軟“包餃子”了么?
而主導這一切的,無疑就是Altman。難怪當得知Altman被罷免時,聽說微軟的CEO納德拉異常憤怒。
此次,Altman前腳剛離開OpenAI,后腳就入職微軟,這要說他們之前沒“奸情”,誰能信?Altman與納德拉在推特(“X”)上的互動,看著都有點肉麻。
微軟離Altman越近,離OpenAI越遠!
既然Altman與OpenAI鬧掰了,并投入微軟懷抱。那接下來一個關鍵的看點,就是微軟怎么處理OpenAI的關系。
在探討微軟與OpenAI的未來關系時,我們可以輕松地將這場科技界的“肥皂劇”概括為兩個劇本。
第一個劇本:想象一下微軟扮演著一位精明的賭徒,左手拿著內部大模型的籌碼,右手緊握著OpenAI的合作協議。這就是第一種可能性,其中微軟在兩個大牌中間游刃有余地下注。
他們會繼續在Sam Altman的帶領下,研發更強大的AI模型,同時也不松開與OpenAI的緊密合作。在這個方案中,微軟既是OpenAI的金主又是其技術合作伙伴,同時將ChatGPT這樣的黑科技緊密融入其商業戰略。
第二個劇本:微軟突然變臉,與OpenAI之間的關系變得岌岌可危。想象一下,微軟突然撤回所有資金、算力資源,同時將ChatGPT這個曾經的明星產品從自己的業務版圖中一刀切。這種情況下,微軟可能會自行研發類似的技術,或者尋找新的合作伙伴,而OpenAI則需要迅速找到新的資金來源和技術支持。
不管哪種情況,微軟和OpenAI的未來走向都將對整個科技界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們只能拭目以待,看看這場戲碼最后會如何上演。
微軟怎么做,可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OpenAI接下來的行為。OpenAI會怎么做,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畢竟現在OpenAI還要靠金主爸爸們養活。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OpenAI與微軟的蜜月期結束了。OpenAI會更加注重自己的獨立性,這種獨立性可能表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在融資這塊,OpenAI將不再滿足于僅僅依賴微軟這一個“金主爸爸”。他們可能會像勇敢的探險家一樣,走出舒適區,尋找更多的資金來源。這可能包括吸引更多風險投資者的關注,甚至敲響上市的大門。通過這些手段,OpenAI能夠減少對微軟的財務依賴,從而在財務上更加自立。
其次,在算力這一塊,OpenAI可能會像一位智慧的農夫,不再只種一塊地。他們可能考慮多云策略,既使用微軟云,也采用亞馬遜AWS、谷歌云等其他云服務提供商的資源。這不僅能降低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風險,還可能帶來成本效益。甚至,OpenAI也可能像個勤勞的建筑工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建設自己的GPU計算集群。
最后,在商業化方面,OpenAI的策略可能會像一位多面手藝人,不再只依賴微軟的“全家桶”。他們可能會拓寬自己的商業合作網絡,與更多第三方企業合作,將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比如ChatGPT,融入到更廣泛的業務場景中。這不僅能增強OpenAI的市場影響力,還能提高其產品的多樣性和競爭力。
微軟和OpenAI的關系,現在就像一對曾經激情四射的情侶,逐漸步入了理性的“親情時代”。OpenAI作為這段關系中漸趨成熟的一方,明顯開始尋求更多的自主權和獨立性。
入職微軟的Altman,能復制ChatGPT么?
還有一個問題很關鍵,那就是Altman加入微軟,大概率做的事情跟OpenAI差不多。而且,OpenAI很可能有不少員工,會追隨Altman。微軟現在的態度是,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要資源管夠,擺出一副誓要干翻OpenAI的態勢。
那么,Altman能在微軟做出一個媲美甚至超越GPT-4的產品么?我對此持懷疑態度。
為什么這么說?
在Altman加入之前,微軟就沒有加足馬里搞大模型么?顯然不是,但凡微軟自己能搞出一個ChatGPT這樣好的產品,他會愿意受OpenAI這份氣?
事實上,不僅微軟,谷歌、亞馬遜等一眾科技巨頭,哪一個不是卯足勁推進自己的大模型項目?這么久過去了,有人成功么?別說微軟,就是發明了Transfomer架構的谷歌,現在自己的大模型產品都還拿不出手。
要論人才、資源,這些科技巨頭哪一個不能碾壓OpenAI?那他們為什么現在都拿不出媲美ChatGPT的產品?
有一個關鍵的原因,那就是大模型本身就是一個黑箱。別說谷歌、微軟,就是OpenAI自己,讓他從頭走一遍,都不一定能做成現在的ChatGPT,這是他們自己承認的。
直到現在,沒有任何人能搞清楚大模型具體的工作機理,更搞不清楚大模型的智能是怎么“涌現”出來的。在未來幾年內,都不太可能能解開大模型的黑箱。
大模型的能力,不像是一個標準的數學函數,可以一步步的推理出來。并沒有一個標準的步驟,來告訴人們怎么一步步搭建出一個GPT-4。現在的ChatGPT,有一定的“運氣”成分在里面,在大量的試錯中,一點點試出來的。
大模型的“黑箱”問題是來自于哪里呢?
大型神經網絡模型如GPT系列的非線性和復雜的內部結構,是理解其工作機制的一大難點。這些模型包含多個處理層,每層都進行著復雜的數學運算,而層與層之間的相互作用又增加了額外的復雜性。正是這些非線性層的疊加和交互,使得模型能夠從簡單的輸入數據中提取出復雜的模式和關聯,從而執行復雜的任務,如語言理解和生成。
非線性是神經網絡中的核心特征,它允許網絡捕捉輸入數據中的復雜、非直觀的關系。每個神經元(或節點)在接收輸入后,通過非線性激活函數處理信息,這些激活函數決定了信息是否及如何傳遞到網絡的下一層。由于每個激活函數的輸出不是輸入的線性映射,模型能夠學習并表現出高度復雜的數據表示。
然而,正是這種非線性和層間復雜的交互,也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難。當上千億個這樣的非線性神經元相互作用時,理解每個單獨神經元的貢獻、追蹤信息在網絡中的具體流動路徑,以及預測網絡對特定輸入的反應,都變得異常復雜。這不僅需要深刻的數學和編程知識,還需要對模型架構的深入理解。
因此,大型神經網絡模型的非線性和復雜的內部結構,是使其成為“黑箱”的重要因素之一。這些模型雖然在處理復雜任務時顯示出驚人的能力,但同時也帶來了理解和解釋上的重大挑戰。
此外,參數量巨大、訓練數據復雜,進一步加劇了“黑箱”問題。上千億參數在訓練過程中通過機器學習算法調整以優化性能,但正是因為這些參數眾多且相互關聯,使得理解模型的具體決策過程變得異常復雜。而數據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意味著模型在學習過程中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信息和語境,這使得追蹤模型為何作出特定響應變得更加困難。
正因為大模型本身的黑箱屬性,讓“復制”ChatGPT并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別說是Altman,就是現在OpenAI的幾百號員工,全部轉到微軟去,在短期內也不太可能做出另外一個ChatGPT。
而且,說實話,Altman的優勢在于融資與商業化,而不在于技術。OpenAI真正的技術大牛,是llya。而Altman這樣的商業化人才,在微軟簡直不要太多。
如果我們真的接近AGI,那相比于被微軟、谷歌這樣追求商業利益最大化的科技巨頭壟斷,我更希望OpenAI這樣的非盈利組織能夠率先造出AGI。
商業公司,特別是大型科技企業,通常以利潤最大化為主要目標。他們在開發AGI時可能會優先考慮商業應用和市場競爭優勢。雖然這種驅動力可以推動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創新,但它也可能導致某些倫理和安全問題的忽視。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殺紅眼”了就顧不上那么多了。
相比之下,非盈利組織如OpenAI,可能更能夠在其研究和發展過程中平衡商業利益和社會責任。由于非盈利性質,這樣的組織可能更專注于長期的、具有變革性的目標,而不是短期的財務回報。這可能使得它們在處理AGI帶來的倫理和安全問題時,更為謹慎和全面。
此外,非盈利組織在開發AGI時可能更注重透明度和包容性。他們可能更愿意與學術界、政府和公眾合作,確保AGI的發展和應用是符合倫理的,并為社會大眾所接受。這種開放和合作的方式可能有助于減少對AGI潛在風險的忽視,同時促進更廣泛的社會利益。
最后,讓我們重溫一下《OpenAI憲章》里的使命——我們的首要信托責任是對人類的信托責任。
文:一蓑煙雨?/?數據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