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機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 Corporation),簡稱為 IBM,實際上是當今大型機的代名詞。作為大型企業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IBM 在其漫長的生命周期中生產了各種產品。
他們的前身是計算、制表和記錄公司 (CTR),由 Herman Hollerith 于 1800 年代末創立。在后來成為 IBM 的公司的早期,他們主要創建用于將 1890 年美國人口普查等信息制成表格的打孔卡閱讀器。直到 1960 年代,IBM 才推出了第一臺大型計算機,從此成為 IBM 的旗艦產品。
雖然 IBM 實際上是大型機硬件(通常稱為 Big Iron)的事實上的制造商,但其機器上運行的操作系統 (OS) 不一定是他們自己的。IBM 宣布了在 21 世紀初在其大型機硬件上支持 Linux 操作系統的計劃,并繼續為流行的開源平臺投入資源。
IBM 還繼續更新和支持他們自己的專有操作系統,即今天的 z/OS。IBM 對 z/OS 的主要關注點之一是支持與舊硬件和軟件版本的向后兼容性,以確保所有已購買和付費的 Big Iron 盡可能長時間地保持相關性。
這意味著 IBM 積極支持和認可大型機的 Linux 和 z/OS。z/OS 與 Linux 系統相對而言的優勢存在爭議,但其中一個真的比另一個更好嗎?簡而言之:不。對于哪個更好總是沒有明確的答案;然而,在某些方面,一個方面比另一個方面具有優勢。在決定哪一個最適合您組織的目標時需要考慮的一些主要因素是效率、兼容性和人員配置。
Linux 與 z/OS 的效率
Linux 最初并不是被設計為大型機操作系統的。這意味著 Linux 通常通過使用 z/VM 在虛擬環境中的大型機上運行。由于虛擬環境的性質,運行 Linux 的大型機的計算能力資源的利用率將達不到最佳水平。
IBM 的 z/OS 是經過數十年從頭開始設計的。另一方面,Linux 于 90 年代初作為個人項目開始,直到 2000 年代才在大型機上使用。如果您的企業需要充分發揮機器的性能并要求最高的可靠性,那么 z/OS 具有優勢。
然而,您在大型機上運行的每個應用程序不太可能都有嚴格的要求。如果是這種情況,您始終可以在 z/OS 上本機運行資源密集型進程,然后通過 z/VM 虛擬化在 Linux 上運行不太嚴格的應用程序。
Linux 與 z/OS 的兼容性
在兼容性方面,Linux 往往在對下一代應用程序的支持方面勝出。相反,如上所述,z/OS 是由 IBM 專門開發的,旨在提供與較舊的大型機應用程序和硬件的向后兼容性。如果您使用的是較舊的技術,并且預計需要對這些系統提供持續支持,那么 z/OS 是更好的選擇。
Linux 本質上是一個服務器操作系統,并受到多種平臺的支持。與 z/OS 相比,這使得將來可以更輕松地將 Linux 工作負載移植到其他平臺,而 z/OS 的移植成本高昂且繁瑣。盡管如此,從 z 大型機上移植 Linux 工作負載將會導致在大型機上運行 Linux on z/VM 的可靠性、可用性和性能所帶來的服務質量下降。在不了解使用服務的企業的具體情況的情況下,很難說哪個選項最好。
Linux 與 z/OS 的人員配備
說到每個企業的具體問題,我們來談談技能型人才的難點。Linux 提供的主要好處之一是,許多嶄露頭角的開發人員可以輕松掌握該平臺。由于 Linux 幾乎可以在所有平臺上運行,因此教育工作者可以輕松教授 Linux,自學者也可以輕松獲得第一手經驗。
z/OS 則不然。大型機特定的開發經驗可能很難獲得。然而,如果您的組織擁有大量具有多年 z/OS 工作經驗的大型機專家,那么問題就解決了——至少在他們退休之前是這樣。當前 z/OS 平臺最大的缺點之一就是:培訓目的的可用性。
IBM 通過 z/VM 虛擬化提供了利用 Linux 和 z/OS 的能力。兩者之間的決定必須根據具體情況做出,并且答案可能會隨著時間而改變。Linux 與 z/OS 的優缺點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只有在考慮到希望實施大型機技術的企業的特定需求時才能權衡。這意味著您需要一位了解您的情況和現有技術的領域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