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兩次更換策略。最后找到最終的學習方案,華為ICT官網有對這個路線的學習,hcia基礎有這個學習路線,hcip也有目錄路線。所以,最后制定學習路線,是根據這個認證的路線進行學習了:
官網課程:課程詳情 (huawei.com)
?嗶哩嗶哩視頻網課:HCIA04-常見網絡設備_嗶哩嗶哩_bilibili
發現,其實,這個網課的ppt資源或者是word資源,都是根據華為的培訓教程?來的。所以資源就直接從官網下載就可以了:download (huawei.com)
?這里有培訓教程也有實驗教程。而且官網每一章節還有測驗,好吧,最后開始我的最終路線就是根據官網學習選定并進行下去了!!因為自己有一定基礎了,有些重復知道的知識點就只做一個目錄就略過了。(雖然說嗶哩嗶哩的那個網課是根據官網的資源來的,但是它們對于目錄的劃分更加的精細,可以作為參考)
?第一章 數據通信網絡基礎
第二章? 網絡參考模型?
學習目標:
? 理解數據的定義及傳遞過程
? 理解網絡參考模型概念及優勢
? 了解常見的標準協議
? 掌握數據封裝與解封裝過程
按照順序來,先介紹了OSI七層模型、接著是TCP/IP對等五層模型。接著重點放在TCP/IP的五層模型上,一層一層的介紹。就不對每一層都進行理解了。只單獨看一些還沒記下的知識點:
?
TCP報文頭部:
? Source Port:源端口,標識哪個應用程序發送。長度為16比特。
? Destination Port:目的端口,標識哪個應用程序接收。長度為16比特。
? Sequence Number:序號字段。 TCP鏈接中傳輸的數據流每個字節都編上一個序號。序號字段的值指的是本報文段所發送數據的第一個字節的序號。長度為32比特。
? Acknowledgment Number:確認序列號,是期望收到對方下一個報文段數據的第1個字節的序號,即上次已成功接收到的數據段的最后一個字節數據的序號加1。只有Ack標識為1,此字段有效。長度為32比特。
? Header Length:頭部長度,指出TCP報文頭部長度,以32比特( 4字節)為計算單位。若無選項內容,則該字段為5,即頭部為20字節。
? Reserved:保留,必須填0。長度為3比特。
? Control bits:控制位,包含FIN、 ACK、 SYN等標志位,代表不同狀態下的TCP數據段。
? Window:窗口TCP的流量控制,這個值表明當前接收端可接受的最大的數據總數(以字節為單位)。窗口最大為65535字節。長度為16比特。
? Checksum:校驗字段,是一個強制性的字段,由發端計算和存儲,并由收端進行驗證。在計算檢驗和時,要包括TCP頭部和TCP數據,同時在TCP報文段的前面加上12字節的偽頭部。長度為16比特。
? Urgent:緊急指針,只有當URG標志置1時緊急指針才有效。 TCP的緊急方式是發送端向另一端發送緊急數據的一種方式。緊急指針指出在本報文段中緊急數據共有多少個字節(緊急數據放在本報文段數據的最前面)。長度為16比特。
? Options:選項字段(可選),長度為0-40字節。
? UDP報文頭部:
? Source Port:源端口,標識哪個應用程序發送。長度為16比特。
? Destination Port:目的端口,標識哪個應用程序接收。長度為16比特。
? Length:該字段指定UDP報頭和數據總共占用的長度。可能的最小長度是8字節,因為
UDP報頭已經占用了8字節。由于這個字段的存在, UDP報文總長不可能超過65535
字節(包括8字節的報頭,和65527字節的數據)。
? Checksum:覆蓋UDP頭部和UDP數據的校驗和,長度為16比特。
TCP和UDP的端口號:(考過)
? 客戶端使用的源端口一般隨機分配,目標端口則由服務器的應用指定;
? 源端口號一般為系統中未使用的,且大于1023;
? 目的端口號為服務端開啟的應用(服務)所偵聽的端口,如HTTP缺省使用80。
TC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揮手:
?
TCP的可靠性是根據序列號seq和確認序列號ACK實現TCP的可靠性和有序傳輸的!
?雖然TCP支持可靠的傳輸,但是當傳輸的數據量比較大的時候,而接收一方接收的接口很小。就會造成數據流溢出或丟失的情況,這個時候就要用到窗口的滑動機制。來控制數據傳輸速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