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跟你們聊過幫著梳理代碼協作的 GitLens,今天換個偏向文檔翻譯的方向 —— 給你們安利一個在線 AI 翻譯工具「DeepL Translate」,官網地址是DeepL Translate: The world's most accurate translator,它跟普通翻譯工具不一樣,翻技術文檔、學術論文特別準,連 “API 接口”“函數參數” 這種專業術語都不會翻錯,甚至能識別上下文調整語序,不會出現 “逐字翻譯” 的生硬感。小索奇上次看一份英文的 Python 庫官方文檔,里面有段 “類方法調用示例”,用其他工具翻出來是 “調用類的方法”,讀著別扭,用 DeepL 翻直接是 “類方法調用方式”,連代碼示例里的變量名、括號都原封不動保留,太省心了!
你有沒有過翻英文技術文檔翻到崩潰的經歷?比如想查一個國外開源項目的使用說明,里面全是 “dependency injection(依賴注入)”“asynchronous request(異步請求)” 這類術語,用普通翻譯工具翻出來要么是 “依賴注射” 這種離譜結果,要么把代碼片段里的 “var”“function” 也當成英文單詞翻成 “變量”“函數”,導致文檔里全是亂碼似的內容;或者翻學術論文時,“statistical significance(統計顯著性)” 這種專業表達,翻出來根本看不懂,還得回頭查詞典。但用 DeepL 就不會有這問題,比如你復制一段技術文檔:“The function accepts a callback parameter that will be executed after the API response is received.” 它會翻成 “該函數接收一個回調參數,該參數將在接收到 API 響應后執行”,術語沒翻錯,語序也符合中文閱讀習慣,連 “callback parameter” 這種容易翻錯的詞都精準對應 “回調參數”,不用再手動改。
而且它支持 “文檔上傳翻譯”,不管是 PDF、Word 還是 TXT 格式的英文文檔,直接上傳就能批量翻譯,還能保留原文檔的格式 —— 比如原文檔里的標題是加粗的,翻譯后還是加粗;代碼片段用的是等寬字體,翻完也不會變樣。小索奇上次幫同事翻一份 20 頁的英文產品需求文檔,里面有表格、流程圖,上傳到 DeepL 后,不僅內容翻得準,連表格的行列結構、流程圖里的箭頭位置都沒亂,下載下來直接就能用,比手動復制粘貼逐段翻譯快了 3 小時!
說到這兒可能有人會問:“它免費嗎?翻譯的文檔會不會泄露啊?” 它有免費額度,每天能免費翻譯 5000 字,普通看文檔、查資料完全夠;要是翻長文檔,付費套餐也不貴。至于隱私,DeepL 有明確的政策,用戶上傳的文檔只用于翻譯,翻譯完成后會自動刪除,不會存儲或用于其他用途,小索奇上次傳過一份公司內部的英文技術方案,翻完后在 “歷史記錄” 里手動刪了,后來再登錄看,確實找不到任何痕跡,安全感拉滿。
它還有個超實用的 “語境調整” 功能 —— 比如同一個詞在不同場景有不同意思,“buffer” 在計算機里是 “緩沖區”,在化學里是 “緩沖液”,DeepL 能根據你選的 “翻譯領域”(比如選 “技術”“科學”)調整結果。小索奇上次翻一份化學相關的英文資料,里面有 “buffer solution”,選 “科學” 領域直接翻 “緩沖溶液”,后來翻計算機文檔里的 “buffer overflow”,選 “技術” 領域就是 “緩沖區溢出”,根本不用手動改,這細節太貼心了!
另外,它還支持 “多語言互譯”,除了中英互譯,還能翻日語、德語、法語這些小語種。小索奇有個做跨境業務的朋友,經常要翻日語的產品說明,用 DeepL 翻出來的內容比其他工具準多了,連 “システム連攜(系統聯動)” 這種日語技術術語都能精準對應,朋友說 “再也不用找日語專業的同事幫忙了”。不過要注意,小語種翻譯最好選對應的 “領域”,比如翻日語技術文檔就選 “技術”,翻日常對話就選 “通用”,結果會更準。
你們平時翻英文文檔的時候,有沒有遇到過 “術語翻錯”“格式亂掉”“語序生硬” 的情況?或者有沒有用過其他好用的翻譯工具?可以在評論區跟小索奇聊聊,其實好的翻譯工具不是 “幫你認識單詞”,而是讓你能順暢讀懂專業內容,對吧?
搜索關注【即興小索奇】,獲取更多好用工具和資源